
为什么很多材料科学论文里的实验都重复不出来,连《自然》子刊也是如此?
很多论文在发表的时候都会刻意隐瞒一些实验细节,目的就是为了不让别人太快仿出来,避免有些高端课题组做的比自己快,自己后续的工作没法发表了。 我知道的有合成某种分子筛的,例如有的分子筛需要用特定体积的反应釜装特定体积的溶液,比如100ml的釜,装总共65ml的溶液,在180度下产生的压力刚好能形成这种结构。如果这个条件不满足就不能合成。 还有合成某种单原子催化剂的,需要把Pd前驱体加进强碱溶液中,在室温和有光条件下…
荀彧这么聪明的人,难道就不知道曹操有篡位夺权之心,后期曹操称王为何反应如此强烈?
首先纠正下题主的小错误:荀彧是对曹操称公反应强烈,不是“称王”。曹操要称王时,荀彧早死了。 而从现存史料记载之荀彧和曹操的互动来看,荀彧不但应该知道曹操有篡位夺权之心,甚至他对的很多劝谏还利用了曹操的野心。 1) 比如公元194年在陶谦死后,荀彧拿刘邦和刘秀两个开国皇帝来比喻曹操。三国志 卷10: 陶谦死,太祖欲遂取徐州,还乃定布。彧曰:“昔髙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

夏尔巴人如此擅长登山,为什么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各种纪录,没有夏尔巴人?
我估计知乎上面真的接触过夏尔巴人的,不多。 互联网上对夏尔巴人的神化很多,有的到了很夸张的程度,甚至有说他们“在珠峰顶上如履平地”的,这纯属扯淡。夏尔巴人也是人,上了6000米他也喘,7000米他也上气不接下气,8000米也有可能会死,死在珠峰上面的夏尔巴人不在少数。夏尔巴人也一样会有高反,你给他扔四川呆三年,猛地拉回喜马拉雅山,他一样放躺。这些传说神话,绝大多数来自于无知,少部分来源于夏尔巴商业登山团队的…
父母的控制欲为何如此一致?
很多答案谈了 现象,我想谈一些本质。 大多数中国父母身上的问题并不在于“控制欲”,而是至今也难以肃清的封建家长制观念在作祟。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女儿跟她的母亲说:”妈,你为什么老想控制我呢?这也不让我干,那也不让我干!“ 那么接下来,她的母亲很可能会这么回答她:”女儿,我并没有想要控制你,我这么做都是为你好啊。“ 女儿:“你才没有为了我好,你从没考虑过我的感受,根本没有尊重过我!” 母亲:“我真的是为…

夏目漱石为何地位如此之高?
(夏目漱石)每次写作都会改变文体的古怪作家。然后,所有都很有趣。——村上春树 夏目漱石(1867年-1916年),原名夏目金之助,是日本明治时期的一位重要作家、文化评论家和教育家,也是为数不多被称为“国民作家”的日本文豪。他被誉为日本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对日本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夏目漱石出生于江户时代的最后一年,自幼接受了较为传统的汉学教育,并于1900年赴英国留学。他“和汉洋”三才兼备,既比江户时…
古希腊土地贫瘠面积狭小,为啥会诞生如此璀璨的文明?
我以前回答过“知乎”一个类似的问题,所以首先我认为古希腊文明并不是想象的那种样子。 古希腊文明存在过,这没有疑问,毕竟有不少遗迹看见。但古希腊文明是不是那种天文地理、科技哲学无所不包,那是存在极大疑问的。 最大的证据就是,古希腊直接对接的是古罗马和罗马帝国,他们之间同种,都是希腊人,不过文字有点差异。古希腊到马其顿时期,特别是亚历山大之后(亚里士多德是亚历山大的老师),该出的学者和著作都出了,这些…
为什么康德如此理性的大师,最后也会跌入物自体、先验论、智性直观这样的神秘主义、不可知论的陷阱之中?
因为物自体、先验论、不可知论才是绝对正确的,而绝大多数人才是陷入把经验当做事实、把主观判断当作客观真理的谬误。 你能证明自己不是缸中之脑吗?如果你连这都无法证明、无法真正知道,那么你到底能真正知道什么?你的知识充其量不过是自己的主观臆测而已。 你真的存在身体而不是缸中之脑吗?过去真的存在而不是五分钟前世界和你的所有记忆才诞生吗?其他人真的和你有同样的意识而不是一堆程序和NPC吗? 你可能要搬出奥卡姆剃…

为什么江西的发展如此受阻?
政观察|江西省十年14位市委书记落马,有何关联? 自2013年陈安众被查以来,十年间,江西政坛风云涌动。 江西11个地级市中,仅市委书记一职就栽倒14人,令人震惊。 按官方通告的时间顺序,14位落马的原市委书记分别是: 陈安众,曾主政萍乡、九江,于2013年12月被查; 赵智勇,曾主政九江,于2014年6月被查; 李安泽,曾主政新余,于2014年8月被查; 陈卫民,曾主政萍乡,于2014年9月被查; 潘逸阳,曾主政新余、赣州,于2014年9月…

为什么网上对《封神第一部》费翔口音如此宽容?
因为费翔版的纣王是大小银幕这些年来,最好的纣王之一,甚至没有之一。一部作品,没有立得住脚,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不能算成功,这部《封神》的改编很好,有几个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比如更像狐狸,而不是人的妲己。 《封神:朝歌风云》中,纣王就是最亮的那颗星,其略带口音的台词,还带出了 商务殷语这个梗。这个人物的逻辑理顺了,演得也霸气侧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自然一片好评。 简单点形容费翔版的纣王: 改的出色,演…

Prompt工程如此强大,我们还需要模型训练吗?
今天偶然间看到了斯坦福大学CS224N——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NLP with DL)——的prompting和RLHF这一讲的课件,读完之后顿觉醍醐灌顶,再加上课件本身逻辑清晰、内容层层推进且覆盖了NLP领域最新进展(2023年冬季课程),于是对此课件进行简要总结,以备后续不时之需。 今天就先总结下最近最火的ChatGPT背后的技术及相关技术的演变过程。 官方课件链接如下: https://web.stanford.edu/class/cs224n/slides/cs224n-2023-lecture11-prompting-rlhf.pdf 这一讲的标题是 prompting(提示词)和RLHF(R…

《封神第一部》中姬发从小被作为人质送到朝歌,为何还会对纣王如此崇敬?
《封神第一部》中,姬发有一句话说得好,在监狱看看望自己父亲的时候,他说: “(纣王的一切)是自己看到的,难道自己看到的,还不如他几个草棍算出的。”(台词大概意思)。这句话基本可以解释,为何姬发作为人质,还会纣王如此崇拜。因为他的意识和观念的形成,是根据自己所看到的来决定。 所以,我们来看一看,姬发来到朝歌,做质子时期都看到了些什么。 第一、他看到了纣王的英雄神武 电影中,纣王一出场,便是在战场上。 根…
请问,在如此人工智能背景下,写小说还有出路嘛?
给你欣赏一篇100%人工智能写出来的小说,不带丝毫人工干预,无一字改动。写作时间约两分钟。就是目前大热的GPT-4。 ************************************************************************* 标题:血色月光 小镇上的月光总是明亮照人。那天晚上,月光的颜色却变了,成了血色。一股寒意随之而来,爬进每一个人的心中。我,作为小镇的警长,决定去探究这个奇异现象。 我跟随那血色的月光,一路向树林深处走去。树林里的寂静被…
初入职场时,你犯过哪些你以为是弥天大错,实际上却不值得一提的错?让你误以为如此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把公司刚得的奖杯给砸碎了。刚毕业,在一个大型地产企业做PR。 这工作人模狗样的,每天穿着西服,进出公司名字命名的大厦,陪领导参加各种成功人士杂志的访谈,作为公益基金代表上台分享什么的。 总之在地产不错得那几年,就是理想职业,赛过如今大厂程序员。 但是要求也特别严格,穿着甚至领带、袜子颜色都有规定,而且代表公司形象,要求一个谨言慎行,外出代表公司出席活动就是品牌代表,行为举止什么的都有BI(员工行为规范…
当年韩信不过一介无名小卒,夸夸其谈,萧何为什么如此赏识他?
韩信投靠项梁,后归项羽,始终得不到重用,无他,彼此战争思路不同。 项梁一系的军事思路源自项燕,项燕跟李信、王翦打仗,靠的就是莽,莽完对方不应,就撤走了。 项燕的军事思路就是“强兵”,重视士兵的战斗力。底层士兵战斗力上来了,还要蛋蛋的谋略,一波莽过去,一力破十巧,你有什么谋略也扛不住了。如果一波莽不穿,那么肯定是士兵战斗力不够强,士气不够旺,兵甲不够好,那就培养士兵的体力和武艺,给最坚固的铠甲和最锋…

美国为什么衰落得如此之快?
因为你是中国人,有幸存者偏差。 平行世界里,把中国抽掉,你会发现,美帝现在的国势正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如日中天、独步天下。 舆论普遍认为美帝的巅峰是2000年,以最简单的GDP总量来比较。 把中国抽掉,2000年,世界GDP总量前三名分别是: 1,美国9.82万亿美元 ;2,日本4.76万亿美元 ;3,德国1.87万亿美元 。 把中国抽掉,2022年,世界GDP总量前三名分别是: 1,美国25.46万亿美元;2,日本4.23万亿美元;3,德国4.07万亿…

《七时吉祥》为何会扑得如此境地?
《七时吉祥》(以下简称70)扑得那么厉害,归根结底是太难看了,相比起来,杨超越的演技只是其中微乎其微的一个槽点罢了。 看得出来,王一栩是想完全复制《苍兰诀》的成功模式,所以70的画风、人设、风格都和《苍兰诀》很接近,单从画面上看,确实非常赏心悦目。 如果它是本插画集,我可以给它打90分。 问题是,再好的服化道、特效、OST这些都是皮毛,都是0,需要故事这个最主要的“1”存在才能成立,才能加分,否则就是shi上雕…

为什么兰州人如此纠结牛肉面和兰州拉面?
中国人很爱吃,全国各地都有各自的特色美食,不少地区性美食甚至风靡全国大江南北,受到了全国人们的欢迎。 但也有一些特色美食,你去了当地后发现根本就是两码事,比如你去了重庆后便会发现,当地根本就没有鸡公煲这个美食; 如果你去了甘肃兰州,跟老板说要一碗兰州拉面,那你可就得小心了。 作为一个外地人,去兰州旅游时,点一碗兰州拉面,会是什么下场?本地人评论道:“会被老板轰出去!” 真有那么恐怖吗? 于是上周我带…

电动汽车市场如此火爆,为何还有那么多人钟情燃油车?
按照我对身边人的理解,目前还开燃油车的,主要分为两类人,其中绝大部分是因为充电不方便或是觉得相对没那么安全,而另一小部分是因为极度热爱驾驶。拿我自己来说吧,目前开的还是燃油车,其实并不是没考虑过换个纯电动车,前段时间一度在置换极氪001或者增添大众ID3之间徘徊,极氪001更全面,ID3的操控感受更打动我。 思想斗争了好一阵子,最终结果就是购买电动车这个念头被暂时搁浅了。 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汽车对我来说并不只…

汽车降价潮如此疯狂,预算 10 万左右买车,有什么推荐?
在这个市场购买整体需求量较低,厂商纷纷“内卷”保销量的场景下,10万级家用车性价比确实不低,值得入手。而在2023年的车市中,这个定价区间内绝大多数车型也早就有了十分吸引人的设计与配置。然而,对车市有一定接触的人或许会知道一个现象:同为十万级市场,有些车型确实有着极高的性价比,有些车型却仅仅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在一百多年的汽车行业发展与三十多年的中国当代汽车行业发展中,无论是电脑设计还是冲压工艺的…

《小时代》上映十年却从未被遗忘,为什么一部早被盖棺定论的「烂片」,能有如此持久而广泛的影响?
电影的传播力与它本身质量的好与坏是不相关的,好片并不一定能够流芳百世,烂片也不一定就会迅速被人遗忘。 电影能够拥有长久的影响力,根本原因在于其是否有足够的话题度,而无关它是否是一部好片子。在全球影坛里,希区柯克、库布里克、黑泽明之内的大师地位不可谓不高,可除了电影爱好者外,恐怕普通的观众根本不知道他们拍过什么。真正能够有广泛、持久传播度的,一定是完完全全的商业片,是那种普罗大众人人都能看懂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