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经常考接近满分的人,看待数学是什么样的心态?

发布时间:
2023-08-24 12:35
阅读量:
17

如何从数学40分的菜鸟逆袭成120+的大佬?!

一、前言

如何从数学40的菜鸟进化为120+的大佬

前言,在初中满分为120的时候,

我就没及过格,常年60的选手,

中考更是历史新低40,

高一整年都处于五十分的情况,

高二开学月考就飙到120,

排名嘛,当然冲到了全校前五。

数学对于很多人来说,

真的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

在拉低排名这件事上啊,

数学可是出了大力。

我是如何逆袭的呢,其实很简单

回答一个问题就可以解决

如何让自行车和火车跑的一样快呢?

那就是把自行车放到火车上,运用到学习上也是一样的

二、学习最终考察的是你对于知识点的熟练程度

学霸之所以比你分高,

做题比你快的原因在于,

他比你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高,

同样一个知识点人家达到95%的掌握率,

而你直达到百分之五十,

对于常规题你可以勉强做一下,

对于综合程度高的你就只能被题目暴打,

这也是为什么同样的考试,

就算再难,学霸们的数学成绩,

也是很稳定在一个区间,

平常较难的模拟考试,

依然可以保持105+的分数,

而大多数人不行的原因。


举个例子,

拿我认为最简单的三角函数的模块来说

首先,对于知识点要学什么,

要有个总体的把握。

三角函数大题小题交替出现。

小题中出现的考点如三角函数的求值,

三角函数的性质如图像,对称性,周期性等,以近几年的高考题分类

2020年全国卷二13题,2020全国卷三5题,

2020全国卷一7题,2020全国卷三12题,

2021年甲卷11题,2021新高考第六题,

总览全部,我们可以看出考察的知识点,

大同小异,只要你对于知识点,

掌握的足够熟练就可以拿下分数。

大题则会综合向量考察,

第一问一般情况下时求三角形内角,

第二问综合均值不等式求。

三角函数最大值,三角形面积,周长等,

运用到的知识点,

就是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正反运用,

是不是会整一个cos的二倍角整整你,

就没了。

通常只在大题第一题出现,

不是三角就是数列,很好找。


刷题之前必备的知识点如三角函数的图像,

性质,图像的伸缩平移变化,

相关角互补互余的特殊关系转化,

诱导公式异名化同名的变化,

对于1与sin,cos的转化,

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多重运用,换元等方法。


其次,在刷题过程中总结经验,

比如那些很重要的条件反射,

以及看到题干优先想到的解题突破口,

这才是你从题中学到的精华,

与其他人学的不一样的知识点运用。

Vol.2条件反射&限时训练

下面就是我对于三家函数的一些条件反射

asinx+bcosx条件反射辅助角公式

看周长面积的取值时

运用均值不等式或三角函数求解

已知两个角求第三个角用正弦定理,

所谓的角可以是直接给你的多少度,

也可以是sina,cosa,或是tana,

甚至也可以是cos(A-6/π)=XX的形式,

自己可以翻出历年高考题一一验证核对,

用方法,

你会发现节省很多时间

再比如三个平方两个乘积那绝对是余弦定理的你运用,

eg (sinB-sinc)2=sinA2-sinBsinC,

用一次正弦整理为b2+a2+c2=bc,

再套用余弦定理就可解出b=60


再比如正弦定理可以约分,

余弦定理不可约分,

如果约分讨论是否为所约角为直角

比如角的条件多用正弦定理,

边的条件多用余弦定理

三角形一条边表示另外两条边的,

两个方程,三个未知数,

需同处理一些分数或是平方


二、限时训练的重要性

很多人都忽略了限时的重要性,

比如一些答题的时间该如何分配,

这也是数学学习中很大的一个坑。

你知道一道大题所用时长,

最高不超过多少分钟吗?

当然限时的基础是你对于知识的掌握,

当你大概把上文我所说的知识点掌握时,

你就可以拿出历年高考题分类来做了。

一定要限时训练以高考题库为例,


在高考题库里有43道解三角形大题,

只有一两道是结合图形的变式题。

解三角形的大题一般情况下需要五分钟,

刚开始可能达不到5分钟的要求,

那就先7分钟保证能做完,

6分钟保证能做完,

5分钟保证能做完,

每一分钟用十道题来过渡,

当你把这43道题练完事了,

发现还是不达标,找模拟卷,

自己从卷上找解三角形的大题,

什么时候达标什么时候停下,

但凡其中有一道没达标,

给自己加练五道。


反复在数学过程中最重要,所谓的数学思维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里练出来的,只有你见过大量的题型,考试才不至于慌,心态就会好,成绩不就慢慢提上去了嘛。换汤不换药,考点就那么几个,了解训练就可以了

三、反思与复盘的重要

第一步,

先把这43道大题从头至尾做一遍,

一遍下来肯定又不会的。

第二步,

把不会的题和变式题弄懂,

在自己写一遍。

第三步,再把43道从后往前再过一遍,

记住从后往前再做一遍,

感受一下条件反射和材料中的易错点,

比如大前提在锐角三角形中,

那么接下来你的第一问中,

根据正弦定理得出的30°和150°,

就得舍去150°了,对吗?

这一步很关键,一定要想,一定要复盘,否则做的题都是白扯


再或者你把这43道做完了,

还是不明白三角,

好,你去淘宝上搜模拟卷

就会弹出来一大堆,买回来40套,

分四天做完三角模块。


还是上面的流程,独立做,找共性独立想,

总结,在题跟前标易错点,常用突破口,

我敢保证你要这么做的话,

这个模块肯定是学的明明白白的。

题海战术有用没,有用。

但是为什么很多人质疑题海战术的作用呢?

是因为根本不反思,

做完就完事,

感觉自己好有成就感刷了这么多道题,

但最后该错的还错,

该跳的陷阱冲着往进跳,

这真的没人能救你了。


在复盘的过程中,

最重要的就是错题本了吧。

正常人都有错题本,

但实际上真正把错题本利用到极致的人很少,

四、错题本

下面就说说几个在做数学错题本的易踩雷吧

对于摘抄题型定位不准确,

那么第一个问题就来了,

错题本究竟要总结什么题呢?

自己能力范围的。

看自己的定位,

你现在的成绩是处于哪个阶段呢?

60%,75%,还是80%或是90%?

60%的人去考虑导数压轴,

那不是纯纯对自己认识不清吗?

错题本总结的是在你能力范围之内,

可以解决的题型,

比如这道题你本应该会,

但是他综合了一些细碎的知识点,

综合性较高,就可以摘在你的错题本上。

还有就是一些自己粗心的点,

还是拿解三角形举例,

综合题型一般与向量结合,

向量的夹角就是一个易错点,

他的易错点呢就是补角,

根据两边夹角看是否余弦值为负,

在这一点上失分点很高,

所以可以把这种类型题摘个一两道,

并在旁边标注你没想出来的步骤,

下次遇见同样的题要怎么想到,

这才是错题本带给你的价值。


对错题本利用不够。

对于错题本的复习时间,

三天,五天,七天。

时间太紧可以三天,七天。

错题本上的题要反复做,反复刷。

有时你做过的,

不会的老题比新题价值还要高。

错题本不是摆设,也不是你用来自我感动的工具,

应该是你的独家秘笈,帮助你到达巅峰的宝贵笔记,

重视错题本,重视错题本,重视错题本,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错题本把你的短处记录下来,

你不去补,后果是什么,

那就自求多福吧。


考试前,必须有计划的把错题本刷一遍。

题型换汤不换药,

题就分两种,你会的和你不会的。

你会的始终都会,不会的弄懂,咔咔涨分啊!

无法高效整理。

对于本子的选择,我个人比较推荐活页本。

一个模块的知识点题型可以放在一起总结,

较为系统的总结题型

整理时有一些人就会兢兢业业的做抄写工作,真的效率很低。

去复印店里复印,回来裁下来粘贴,多省事。

对于学校自己印的很重的油墨卷,

就可以买错题胶带,直接粘。

学会借助外力,让自己效率变高


考试前中后的心态调整

对于数学觉得发怵的同学需要放松。

考试可以暴露很多问题,

是我们集中解决问题的好时机,

把握时机,弥补漏洞。

考试中遇见不会的题时就可以先跳过。

先把自己确保能拿到的分拿到在考虑变式题。

考试后就是你弥补漏洞,总结题型

伤心没用,有伤心的功夫用在提分上,

才是最重要的。

--------------------------------------------------------------------------------------------------------------------------------------------------------------------------------------------------------


十五天,如何赌一把将数学从30提到90?

本文适用人群:数学0基础,常年不及格,基础2000写了不涨分的


题目听起来挺大跃进吧?根本不可能对吗?可我已经亲身试验过了,绝 对 不 是 标 题 党 ! !我数学常年40+(五年贫困钉子户),题难点直接30。开搞后就放弃了基础2000,现在成绩八九十波动。


一、为什么放弃基础2000?

基础2000很好,是我不配。

①懒+废虽说我写了一两遍2000,但战线也拉了一两年。基础2000题量大,还是专题练;像我这种垃圾只会一直无脑写,考试考差了还一直安慰自己是模拟题不好,高考题才不会这么出,根本不去想学习方法的事。

②题目自身 我第三次做二项式和排列组合的时候发现: tm的这么多难题现在根本不考!每年高考题都是稳中求变, 一两年可能看不出太大区别,但是做10年20年前的题就会发现高考侧重点一直在慢慢变化,可能十年前很难的题型现在都出的很简单,很简单的现在都出的很难。他前言说什么很多年前题也是有研究价值balabala的,拜托,我们现在是的任务是为写好今年高考卷做准备,不是要搞研究,没时间搞这些东西。


二、不写基础2000写什么?

金考卷五年分类训练+套卷(高考模拟都可)套卷用来摸底,看自己哪个方面不会,然后去专题练。套卷我是按老师的要求来的,基本上一两天一 套, 只练简单题和中等题,选择填空不写最后两问,大题不写21, 22第二问,遇到难题直接放弃,老师讲的时候会听课。



分类训练新高考地区一定要买新高考版!题型不一样!

①、怎么操作?

翻开套卷,找性价比最高的(集合向量复数二项式)在真题分类训练集中写完。做到五年真题全对之后,除了写套卷,就不要写这样高考题简单模拟题难的题了。

最简单的题完全会了之后,剩下的全是知识漏洞(说黑洞也不为过)然后你就看哪个顺眼补哪个,按套卷顺序,按目录都行。直到这个专题不错之后就在目录画个小对勾,和之前一样,除了写套卷就不用写它了。

每两三天写套卷熟悉题型,刚开始很痛苦,之后发现大部分题就都会做了。不熟悉的专题集中练,不放过每一道错题, 勾住题号重刷, 推荐7天错题法。

套卷+专题,不及格的提分最快。

②、怎么最大效率的利用题目?

搞个笔记本(最好是活页的),分成三个板块:知识体系,答题流程和思维网络

知识体系是你在刷题前要先构造好的,可以去借鉴大佬的笔记。把那一章涉及到的公式都整理在本上后,就去刷题。然后在刷题后总结中标注出来什么样的题型适用这个公式。比如数列裂项相消(和条件反射异曲同工)

答题流程就比如立体几何证明题先逆推。思维网络包括易错点,做一种题型的大致思路和条件反射。这两样是在刷题过程中自己总结出来的。自己做印象会深一点,当然也可以参考别人的,之后把它变成自己的。

把知识点,做题流程,答题思路,易错点和条件反射总结下来形成体系并在刷题中不断完善。没事了就翻翻看。总之,视自身情况而定,要学会变通

③、遇到不会知识点怎么办?

网课(b站推荐一数) 不要全看,遇到不会的再看基础2000上的鲲哥小课堂基础知识小本(这玩意儿一般买教辅都给送)教辅书

千万不要因为不会就死抠那道题!去看别人讲解去看别人讲解去看别人讲解


当时没解释清楚,我现在比较推荐先搞个体系,然后去刷题,不会的再去网课里面找,有目的性的看网课效率会比较高。如果听完网课再写的话,我对知识的记忆不会很深,只是在用惯性机械的做题,过不了多久就忘了。因为听完网课了,会有一种什么知识点都会的错觉,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小声bb一句,网课里有些讲的知识高考不会考,只有月考会考)


③、我是怎么计算性价比/写哪章的?

看考的密度高不高,题目难不难。二面角我感觉耗时间就不搞,虽然我会做一点点,但是这种题有的时候会出的比较难(赌徒心理_(:з」∠)_) ,你们也都可以按自己的进度做。(难题只有21, 22第二问)对不起各位,我去试了试二面角,真的不难,主要就难在自己的心态上

你要掌握的选择填空最最简单的题型集合,概率,二项式,复数,分段函数,向量

比较简单的排列组合,数列,分段函数,函数比大小,函数图像,不等式,哎呀,反正除了11,12,15,16都挺简单的,要是觉得解析几何太难,就先搁着学别着呗,别扣难题

大题解三角形10,数列12,概率统计12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导数第1问


三、不要的2000怎么利用?

看同一题型的思路方法鲲哥小课堂

这样搞的好处集中攻简单题,提分迅速。对套卷有了最基础的了解,考试不会抓瞎。

弊端本质是搞梭哈,所以八省联考我赌输了就考了70多,考的题型正好是我放弃的。不过没关系,遇到这种事不要灰心,才刚写半个月而已,考试找到自己的漏洞就是最大的收获。这个分类集训没有具体标是卷子上的第几道题目,如果有的题感觉特别难就别写了,很有可能是压轴题。

相比只写基础2000的好处近五年高相比只写基础2000的好处近五年高考题目,更适合现在的题型题量少,缩短了战线能够快准狠的找到弱点。用脑子了

关于15天我这个15天不是指每天写一点点的那种15天,这15天就是完全干数学,每天七八个小时的那种。意识脑子转不过来的时候就赶紧换文科写写,感觉差不多行了就换回数学,有奇效。


关于心态不要放弃!不要放弃!不要放弃!虽然这十五天特别累特别累特别累,会有做不完的题和翻来覆去好几遍都记不住的解题步骤。但是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胜利就在前方!

我这半个月不是靠坚持,而是靠着死皮不要脸的精神,和数学题所带给我的征服的快感撑下来的。为了减少痛苦,就把它当成一个特别不好追的冰山美人,他虐我舔,虐着虐着舔着舔着发现数学好像也就那么回事儿。

所以做一件事,不要想着什么坚持,你只要一想坚持,那铁定是坚持不下来。在做事中寻求快感才是你需要干的事。

你要做的就是刷题、纠错、完善总结本、清楚的认识到考90分需要掌握哪些题型、刷题只刷简单中等题,其他的不要痴心妄想。全干完之后,你会发现脑子里对一张数学卷子已经有一点清楚的认知了,知道什么题型简单什么题型常出,琐碎知识点也多少形成网络了。八九十分很容易就上去了,最不济混个75分。

这半个月来你最大的收获不是坚持,不是努力,不是分数的提高,也不是对数学产生了兴趣,而是你的总结本啊!!你干下来就会发现,他妈的好像每科都可以这么弄!!!恭喜你施主,你悟了(≧∇≦)


总结把最最最最简单题干爆,每两三天写一套卷子,除了刷题总结最为重要,学会放弃难题,错题一直重刷刷刷,尤其是真题分类训练上的。

补充不是不让你写基础2000,只要不是只写高考题和只写模拟题就行。2000答案有点鸡肋,但是思路还是值得借鉴的,尤其是立体几何。

不要为自己找借口我真的没有任何基础,即便刷了一遍多2000,但是脑子一点记忆没有。写分类训练刚开始我也是满篇错,一直重复重复练,虐着虐着就习惯了。分类训练和2000从根本上是一致的,都是专题练习。不过是一个题新点, 题量少,一个题覆盖年份广,题量大点。

积极的心理暗示很有必要如果一直树立一种数学很难的观念,那就永远迈不过这座大山。很喜欢一句歌词“为了 你好,放弃没什么不对,但不要忘记,什么叫问心无愧”,我是靠发展的前途道路和这句歌词挺过来的。

这个方法能让你赌上90,而不能让你稳定90、次次90,能不能稳定到90分就要看你的造化了。

之前发过这篇,修改了很多内容重发的。大概就这么些了,要是看的人多了,我就把其他坑填一下,有什么意见和问题可以在评论区提。给俺点个赞吧亲!

逆袭冲刺课的报名二维码:

如果你不确定自己是否适合逆袭冲刺课,或者对课程有任何问题,可以加小助理免费咨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