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司马懿早点死,他会成为和诸葛亮齐名的忠臣吗?
发布时间:
2023-08-25 12:31
阅读量:
25
明显不会。
原因很简单:司马懿如果真早死几年,那他和吴国的陆逊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论地位和重要性,陆逊在吴国明显和司马懿在魏国差不多,都是数一数二的股肱之臣,备受器重。且皆为文武全才,上马管兵下马管民。
三国志 卷58: 时事所宜,权辄令逊语亮,并刻权印,以置逊所。权每与禅、亮书,常过示逊,轻重可否,有所不安,便令改定,以印封行之。
三国志 卷58: 诸军振旅过武昌,权令左右以御盖覆逊,入出殿门。凡所赐逊,皆御物上珍,于时莫与为比。遣还西陵。
论功绩,陆逊有偷袭荆州、夷陵之战和石亭之战,基本相当于司马懿的克日擒孟达、抵御诸葛亮和平定公孙渊了吧。
论个人忠诚度,陆逊对孙家,也并没比高平陵之前的司马懿对曹家差多少啊。都是兢兢业业数十年,为国家操碎了心。甚至如果较真儿的话,到头来还是孙权对不起陆逊呢。
三国志 卷58: 时中书典校吕壹,窃弄权柄,擅作威福。逊与太常潘浚同心忧之,言至流涕。后权诛壹,深以自责,语在《权传》。
三国志 卷58: 权累遣中使责让逊,逊愤恚致卒,时年六十三。家无馀财。
三国志 卷58: 太元元年,就都治病。病差当还。权涕泣与别,谓曰:“吾前听用谗言,与汝父大义不笃,以此负汝。前后所问,一焚灭之,莫令人见也。”
最后再论家族贡献,陆逊的儿子陆抗、族子陆凯和孙子陆晏陆景,都是要么对东吴有大功,要么至少也为国捐躯了,可谓满门忠烈。而即使司马懿早死几年,且司马家最终没有篡位,也很难想象他的子孙对曹魏的付出可以超过陆家对东吴。
三国志 卷58: 抗遂陷西陵城,诛夷阐族及其大将吏,自此以下,所请赦者数万口。修治城围,东还乐乡,貌无矜色,谦冲如常,故得将士欢心。
三国志 卷58: 二月壬戌,晏为王浚别军所杀。癸亥,景亦遇害,时年三十一。
三国志 卷61: 定大恨凯,思中伤之,凯终不以为意,乃心公家,义形于色,表疏皆指事不饰,忠恳内发。
那现在问题来了:有几个正常人会认为陆逊是和诸葛亮齐名的忠臣?即使陆逊作为忠臣已经算很优秀了,他仍然和诸葛亮至少差了一档好吗。
而司马懿同样,即使他早死几年,即使没有高平陵之变,即使后来他的子孙没有篡位夺权,他也不可能成为跟诸葛亮齐名的忠臣。最多只能跟陆逊齐名。
至于原因,不怪司马懿,也不怪陆逊,实在是诸葛亮和刘备的君臣关系太特殊,太传奇,托孤后的经历也太不容易了。
三国志 卷32: 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
三国志 卷35: 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于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三国志 卷35: 其秋病卒,黎庶追思,以为口实。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孟轲有云:“以逸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忿。”信矣!
三国志 卷35: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毕竟司马懿(高平陵前)和陆逊这样的忠臣隔三差五总能出几个,而诸葛亮这样的,两千年来可能也就这么一个。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