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苏联怎么不继续挖地球钻探地心了?
不是苏联不想继续挖下去,而是它已经尝到了做这件事带来的恶果。
在挖下去,也可能真的要出大事。
民间有流言:说当时之所以暂停挖掘计划是因为发现了“地心文明”,害怕引来“地心文明”的报复,在那个年代,地心文明存在蜥蜴人之说深入人心,又有传言说苏联人挖到了“地狱之眼”,甚至在钻探时发生了一些科学没办法解释的“超自然现象”等等。
总之这件事被说得“神乎其神”,传言更是演化了许多不同的版本。
有说遇到外星人遗址的,也有说从钻井下飞出来一个超级怪兽,一个比一个离谱,但说得更煞有其事似的。
那这件事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些流言到底有没有依据?
为了得到更真实的信息,我查阅关于“科拉超深井”的相关记载,得到了一个最贴近真相的信息。
在说“科拉超深井”之前,我们先来说另外一件事,这件事应该是苏联“入坑”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上个世纪中后期,也就是二战结束之后,当时的世界格局呈“美苏争霸”的态势,美苏两强那是谁也不服谁,硬刚也奈何不了对方,明面上来不了就来暗的,也因为这个引发了后面的“冷战”,美苏“冷战”的氛围是多方面的。
简单来说就是你做什么我也做,而且我必须得比你强。
在各个领域也是你争我夺,双方各自拿下不少成果。现在许多领域的科技成果都是那个时期留下来的产物,这其中的投入比例,你可以想一想有多么的巨大,这些都是美苏冷战时期谈判的砝码,谁手里的底牌更多,那谁就有更多的话语权。
小打小闹已经没办法满足这种“攀比”,要比我们直接上天。
哎!美苏当时还真的“上天”了。
1969年7月21日,在“航空航天”领域美国率先完成载人登月计划,阿波罗号直接给送上去三名宇航员。
虽然之前苏联在航空航天领域处于领先状态,但谁也没想到美国这么突然就拿下一城,直接把苏联给甩在后面,这件事也让当时的苏联给气着了。
小样……就这你还和我比呢!
天上是落后于你,但地下你可不一定能够超过我。
本着对美国载人登月计划的报复,苏联的“科拉超深井”计划启动。
“来来来,有本事我们比挖坑,看谁先把地球给挖穿……”。
“敢不敢?不敢你就是怂……”,苏联直接放话来比这个。
美国当时敢不敢应战?当时的美国根本就下不来台。
“比就比……谁怕谁”?美国也没有认怂。
在美国载人登月计划的第二年,也就是1970年,苏联的“科拉超深井”计划启动,与此同时美国也启动了一个“超深井计划”,与苏联是同步进行的,就是你做我也做,谁也没落后谁。
苏联的地址选择在科拉半岛,也就是如今靠近挪威波罗的海的一个半岛。而美国的则选择在靠近大西洋的一块地壳薄弱之地。
美国的我们暂且不说,因为当时这个计划美国并没有持续下去,也就是说他们的“深井计划”失败了,可这样依旧还是牵扯苏联二十几年的时间。
科拉超深井自1970年开始,直到1994年底才正式被暂停,这个时间跨度不可谓不大,苏联争得了这个奇怪项目的胜利,可它的付出也是巨大的。
当时苏联为了这个计划能够成功推进,它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参与这个计划的普通工作人员超过万人,各种地质类研究员、科学家更是直接划拨,优先参与项目研究,科研人数比当时苏联任何一个项目都多得多。
更夸张的时,这个项目直接由当时的苏联地质部门直接管理,由此成立了十六个地质地貌研究实验室,负责处理挖掘上来的样品研究。
当时的苏联地质部部长直接担任此项目领头人,由此可见当时的苏联为了让美国服软也是用尽了手段,对这件事也非常的上心。
有句话说得好,想要马儿跑,就得马儿吃草,如何让这些工作科研人员卖力干活?
很简单,直接提高待遇,当时这些人的待遇那是非常高的,一个普通的科研人员直接奖励莫斯科公寓楼一套,工资照发。
怎么样?
这待遇够好了吧?
这工资额度也不少,甚至完全可以是“高薪诚聘”的岗位。
据统计数据显示,当时参加科拉超深井的工作人员工资是莫斯科大学教授年收入的十二倍,也就是说挖井的一个月收入直接抵一个大学教授一年的工资。
在那个年代一个大学教授的排面是很大的,就这还不及科拉超深井一个地质挖掘员工的工资,你完全可以试想一下,在长达二十年的时间跨度下需要付出多少工资?
有钱能使鬼推磨,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么好的待遇自然得玩命干,工作热情也很高。
当时的苏联之所以会启动这个计划,无外乎两个原因。
1:美国载人登月计划成功,让苏联想寻一个项目找回面子。
2:打脸美国,在1960年美国曾经启动过“莫霍面计划”,但最后却失败了。
如果这个莫霍面被苏联提前得到第一手资料,那这就是打脸美国,而且还啪啪响,怎么样?你完不成的我完成了,你不跟就是怂,跟我也能赢,你跟与不跟我都赢。
“什么是莫霍面计划”?
简单来说就是美国在墨西哥湾的一个深井计划,打算研究底壳与地幔之间的岩石板块,也就是软流层,只不过这个计划还没有正是实施就流产了。
为了彻底打脸美国,当时的苏联很狂,这“科拉深井计划”打出来的标语就是要挖穿地球。
你能载人登月,我能挖穿地球。
怎么样?服不服?
1970年5月24日,科拉半岛上人满为患,各种各样的基础设施拔地而起,聚集了大量从苏联各地过来的优秀人才,挖井计划的第一铲泥土正式开挖。
“科拉超深井计划”一共持续了二十多年,这个时间足够让一个年轻小伙变成邋遢大叔。
这个项目工程前后来看我们可以分为两个大阶段。
第一阶段:奋力前进阶段
这个超深井该怎么挖?
许多不太了解的朋友会认为,这不就是挖井嘛!既然选择好了地址,挖掘机、运输车等各种大型机械进场呗!直接就往脚下挖,泥土、岩石这些往外面运,这井不就出来了吗?
一开始几百米的位置或许可以这样,但几百米以下就没有办法这样做了,科拉超深井并非是直接如同水井一样“垂直往下挖掘”,这样挖一万米需要挖出多少的土方?就算给苏联五十年也完成不了万米计划。
科拉超深井是一种“参数井”,什么是“参数井”?
简单来说就是获得数据的一种钻井,并非是直接挖一个巨大无比的出入通道,使用钻机获得地壳岩石数据,通过钻井带上来的岩石做数据分析,只取样品,数量自然不会很多。
所以在离开浅薄泥土层之后,科拉超深井并非是直接向下挖掘,而是使用了钻探技术。
这段时间钻井员工加科研团队那是朝气蓬勃,对这个项目的研究那是非常的期待,大家目标一致且不计成本的情况下,这进度简直就是突飞猛进,仅仅只用了13年时间,也就是1983年左右,科拉超深井的钻探深度就已经来到了12000米处。
特别说明:
在收集科拉钻井资料时发现了一件趣事,有人说为什么科拉钻井在未达到万米时发现巨量的黄金矿脉而不挖掘,这样岂不是能够抵消员工工资吗?说不定还能大赚一笔。
这个我上面就说过,可能大家把矿坑与钻井给误会了,科拉钻井人口截面其实并不大,万米之下发现巨量黄金矿脉只是通过岩石层采样获得,并非把矿道打到了哪里,这是有区别的。
科拉钻井在万米位置就只有一个篮球直径的通道,这根本没办法挖掘。
而大家所误会的苏联超级矿坑其实是米尔内钻石矿场,这个矿场入口直径1200米,深度约为525米,从高空俯瞰是很大,但其深度并不是很深。
如下图所示。
迄今为止,地球上还没有一个大型矿道能够挖到千米以下,所以科拉钻井是怎么回事?这个大家应该能够明白了吧?
它就是一个参数井,并非矿洞。
工程进展到这里时被按下了“缓慢键”(具体原因我们后面细谈),开始进入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磨洋工的十年
其实第二阶段的超深井计划已经算是处于一个崩溃的边缘,自1983年—1993年这十年期间,整个工程向下的速度如同龟爬,第一阶段十三年掘进12000米,平均每年达900米以上,第二阶段平均每年则下降到了20米,这前后的速度不言而喻。
到了1994年,科拉超深井计划被彻底喊停。
其实早在1983年科拉超深井计划已经处于半停滞状态,此时的工作人员已经被撤出大半,在后来的十年,科拉超深井的研究人员并没有增加,反而逐年减少,直到1993年时科拉超深井的工作人员已经不足百人,可以说这个计划已经算中途疲软而废掉了。
直到1994年计划彻底暂停,当最后一个工作人员撤离后,科拉超深井万米作业平台彻底封禁,工作人员撤离时使用了钢水浇灌封堵钻探机进出通道,只留下了一个废弃的井坑。
这种“迷之操作”给外界带来了无穷的猜测。
猜测引发点不外乎以下这几个。
1、为何要暂停超深井计划?
2、离开时为何要使用钢水封禁钻探工作平台大门。
3、为何后来有人爆出封禁的通道被打开?
4、万米之下到底有什么?
其实未知的东西往往会引来更多的猜测,如果当时苏联直接给出一个明确的解释,那也不会有人去多想什么,可偏偏当时苏联并没有针对此事做出解释,甚至在1983年之后不管的有所谓的工作人员透露出一些“超自然现象”。
比如什么“万米活水”现象,地心文明、地狱之眼、以及什么飞行怪兽等等。
通过观察我发现了一点细节,当时透露出来的第一个“超自然现象”就是万米活水现象,这个为后来的其他传言带去了信任点。
这个“万米活水”是什么呢?
其实简单来说就是钻探时在万米之下发现了“自由水”,也就是地下水。
可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当地壳深度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地下水是没办法直接到底这个深度的,万米之下根本就不太可能存在地下水,岩石的密度加上压力差,地下水来到这个位置的概率几乎为零。
可科拉超深井万米之下发现的“地下水”又是怎么回事?
既然有水的存在,那是不是也说明有“地心文明”存在的可能呢?是不是也存在所谓的蜥蜴人,在万米之下还存在于一个未知的世界,后续的说法有了参照物之后,迅速发酵得让人忍不住相信。
加上科拉超深井关闭之后的一系列神秘动作,让人“不得不相信”,似乎科拉超深井之下存在的超自然现象就是真的,既然如此,超深井计划被迫停止也能够解释得过去,因为发现了更加了不得的东西。
有人询问过当时参与钻探的员工,在钻井下发现了什么?
被询问之人似乎都是“统一回复”,他们在进行钻探作业时,钻井下的孔洞中出现过一些没办法解释的声音,这些声音被他们称之为“来自地狱的嘶喊”,或者说是“来自灵魂的嚎叫”,钻井之下就是“地狱之眼”。
这个传言说出来头头是道,据说还有非常有力的证据,这奇怪的声音被当时的科研人员录音记录下来了。
没有人能证明这些说法的真假,但这些传说却给科拉超深井带来了一层未知的现象,也引发了许多人的好奇心,大家都好奇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些事真的存在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稍微了解当时历史的朋友都会对上面的说法嗤之以鼻,这些都是借由民间故事传出来的烟雾罢了,谁真的相信什么“地狱之眼”,亦或者什么飞行怪兽,那真的就是傻。
这个计划为什么停止了呢?
其实理由很简单,也很直白。
总结了一下,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1、没钱了。
这个情况影响最大。
上面我们说到科拉超深井就是“美苏冷战”的产物,这一点是没错的,至1970开始苏联就憋着一口气想要打脸美国,各种各样的“超大项目”被立项,除了科拉超深井之外,苏联在航空航天领域也没有放弃,美国至1969年载人登月计划成功之后,在后续几年又陆续上去了几次,这可把苏联气的不轻,各种项目的投资也是空前的增加。
有句话说有多大的肚子吃多少饭,苏联在1970年—1990年期间,整个经济运行就是被拖着走的,我们不说其他的研究领域,就单单是航空航天与科拉超深井计划哪一个不是“烧钱项目”?
航空航天当时的苏联前后发射了多少卫星火箭、无人探测器?
这些每一个都是用钱堆出来的,科拉超深井计划的待遇更是很直接,工作人员直接就给房,工资更是大学教授的十几倍。
这还仅仅只是“人员福利工资”,其他的东西就没算进去,在把设备、运输、损耗等等一系列东西算进去,这个消耗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种“畸形”的竞争其实已经变了味道。
一个科拉超深井计划的投入都如此巨大,更别说更加烧钱的航空航天领域了,其实在1983年时苏联已经察觉到了不妥,并且已经放缓了步伐,当时的美国已经“放弃了继续登月”,与此同时超深井计划也早早的被抛弃掉,眼看苏联的确是取得了“胜利”,可此时的苏联已经陷入泥潭了。
这个时候想要抽手,谈何容易。
苏联解体前几年,整个经济发展都是“低迷”的,收入根本支撑不起如此庞大的消耗。
2、损耗太多,得不偿失。
这个情况依旧与“钱”有关系。
苏联为何会在1983年暂停了一段时间?
其实并不是到这里就是一个“节点”,“节点”早就产生了,苏联挖到12000米之前早就遇到了难题,并非是到了12000米才遇到,这前后的因果关系我们要弄清楚,不过在12000米之前苏联并没有放弃的意思,转而攻坚当时遇到的难题。
当时的苏联到底遇到了什么呢?
答:高温
其实在钻机到达8000米左右时温度已经急剧升高了,地球地壳厚度大概在5公里至50公里之间。
以科拉钻井的位置,其实还身处地壳之中,还远远没有到达地幔的位置。
然而高温已经让钻机寸步难行。
地表温度与地壳温度可不一样,虽然说地壳只占地球半径的薄薄一层,可当到达地壳万米深处时也达到了一百五十度以上。
底壳深处靠近“软流层”,高温带来的岩石软化是剧烈的。
这个的岩石层处于高温渐“软化”状态,人工挖掘是断然不可能到达这里的,就算有“垂直通道”,如何对人类的保护也是大问题,到达这个程度估计只要是“碳生物”都没办法待下去吧!
对人是不可能生存下去,对机械的要求更是高得离谱,这里只能通过钻机井到达,对钻机的钻头要求也非常的高,它必须耐高温、还必须非常的坚硬,钻头在这种温度下长时间工作会直接导致变形,甚至碎裂。
而且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高温下的岩石就如同牛皮糖一样,它并非“实体”,反而变得有极强的伸展性,这对钻头不得不说又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想要制造好的钻头就需要及其优质的金属材料,优质的金属材料哪里来?
需不需要钱去买?
当然需要!当时的苏联为了抵抗地壳高温,直接采取了各种优质金属作为研究对象,科拉超深井钻机工作平台就不止一处,许多都是实验的研究对象,频繁的实验、替换、组合优质的钻头金属,这耗费了苏联无数的资金与精力。
最直接的结果就是,苏联把进度推到了12000米处,当时的结果就是,每前进十米几乎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1983年,资金收紧的苏联开始缩减科拉超深井计划的投入,这样耗下去还没等得到第一手资料自己就把钱给烧完了,不过当时的科拉超深井计划并没有被喊停,研究虽然处于半暂停状态,但断断续续依旧还在进行。
有句话叫做“工程进度取决于甲方的打款速度”,其实当时的科拉超深井计划也是如此,没有了大量资金的注入,这研究进度自然就慢了下来,毕竟很多操作都是需要真金白银的付出的。
技术的进步取决于投入的金钱,没有了资金的支持,钻探也就慢了下来,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后十年只前进了两百多米的原因。
尤其是在1986年—1990年之间,苏联的收入急剧下滑,收入少、用钱的地方多,很多地方都在嗷嗷待哺呢!
无力支撑的苏联直接就被“耗空”掉了。
1991年、苏联解体,各行各业都处于混乱中。
3、俄罗斯无力抗下苏联的马车
苏联解体后百业萧条,经济很长一段时间都一蹶不振,接手苏联这个“烂摊子”的俄罗斯有能力继续重复之前的各项研究吗?
答:根本就没办法恢复。
当时苏联的摊子铺的太大了,什么都要插上一脚,在各方面都想压美国一头,很简单的话来说就是“攀比”,你有的我必须得有,你没有的我也得有。
俄罗斯接手苏联遗留下的“财产”后短时间内根本没办法消化掉,在注意内耗的同时也要时刻注意拖垮苏联的美国,整个的一个内忧外患,此时的俄罗斯走得都小心翼翼,哪里还有什么精力搞什么航空航天、什么超深井研究。
只要先平稳就算稳住阵脚了,以至于自苏联解体后的两年多时间,俄罗斯根本就没空管科拉超深井计划的研究,等俄罗斯缓过来时,要不要进行这个计划就被提上日程。
4、继续研究的目的
苏联已经解体了,当初的计划遗留还需要研究吗?
这个大概已经没必要了吧!毕竟计划的初始目的已经失败,在继续研究下去也实在是看不到未来,投入巨大、收益却不高,这对经济低迷的俄罗斯来说并非好事。
更何况!当时的俄罗斯“没钱”继续投入了,已经有了苏联的前车之鉴,当时但凡是一个明白人都应该知道怎么做。
继续研究下去就是“傻”,可就这么放弃了也有点颜面不保,虽然说苏联已经解体,但它的继承者俄罗斯也不想“家丑外扬”,这件事本来就是想打脸美国的,现在草草了事却是有些丢脸。
如何“光明正大”的离开呢?
或许需要找一些“看似合理”的借口。
其实这些“借口”早在1983年之后就已经出现捕风捉影的说法,当时的苏联或许也想放弃,只是碍于面子下不了台,可谁想还没有正式放弃,苏联就直接解体了。
1994年,俄罗斯正式宣布此项目停止之后,各种“地心文明”、“地狱之眼”、“飞行怪兽”的说法就出来了,其实说白了,给外界留一些猜测说法,有些事情往往迷糊点好,这件事就这样过去吧!
真的把事情坦白说出来,其实也是一件挺丢面子的的事儿。
所以,科拉超深井计划状态的原因很简单,主要原因就是没钱,其次就是苏联解体之后这个项目继续进行下去也没有什么意义,毕竟都“不争”了。
很显然,苏联已经尝到了这种“攀比”的恶果,苏联在1983年之后不想继续突飞猛进吗?
然而“钱包”不允许啊!当时又不能直接宣布暂停,只得进入缓慢阶段。
到了俄罗斯时期,这种比较已经没有意义(实际上还是没钱),前者已经入坑,后者还有继续入坑的想法?
所以被全面暂停自然也在预料之中。
而所谓的“超自然事件”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我们就列举传言的几个论证。
1、如果说当时有人见飞行怪兽从地底飞出,那它去了哪里?(真实情况就是科拉钻井直径不过二十厘米左右,巨大的飞行怪兽难道会缩骨功?)
2、科拉超深井万米深度是钻机到达的深度,实际井坑并不深,工作人员是如何听到万米之下的声音?顺风耳?
3、万米之下的岩层高温达到一百多度,此时的环境已经不存在地下水,钻机带出的只能是岩石层样品,地下水如何得知是“自由活水”?
4、几十吨钢水封禁更是无稽之谈,钻机井才多大?
5、地心文明?蜥蜴人?如果真的有,那现在为何没出现?能够在那个层次生存的物种断然不简单,人类的钻机已经“打扰”到它们,为何不见出现呢?
结语:科拉超深井计划虽然暂停了,但当时的研究并非一无是处,也给今天留下了非常宝贵的计划。
你以为科拉超深井就是人类极限?
错了,在2008年科拉超深井的记录已经被打破。
位于阿塔尔的阿肖辛油井钻探深度已经超过了它,达到了12289米的深度,比科拉钻井还要深几十米,倘若真的有什么“地狱之眼”、“地心文明”,亦或者怪兽之类的,为什么阿肖辛油井没有这些问题呢?
虽然阿肖辛油井与科拉的参数井有所不同,但深度确实实打实的,现在的科拉超深井遗迹已经成为了一个旅游景点,真有什么危险,肯定不会成为旅游景点的。
它的存在只是一个时代的印记,被迫停止也是无奈之举,它身上的神秘面纱也只是时代遗留下的“解释”而已。
或许这种说法更加让人具有猎奇心理,但实际上却是人们的未知心里作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