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龄研究生是什么感受?

发布时间:
2023-08-25 12:31
阅读量:
32

93年,工作了一段时间,18年读的重庆大学,21年毕业,目前工作1年;

25岁开始读研究生,读完28岁;

1、开始的时候,明显感觉不适应读书生活

当你面对着比你基本小3岁的同学时,会明显感觉他们的思维更加“稚嫩”、“学生化”,因此得花段时间去学会融入他们,为他们讲的笑话而笑,为他们受委屈而共情;我甚至在读研期间,经常给同组的博士师兄做思想工作;

会感觉自己的读书目的性非常强,不会为了奖学金、证书这些三瓜两枣而“卷”得头破血流,而是刻意把力气放在自己看重的方面,比如是否掌握某种能力、如何提高自己的短板;


2、适应宿舍生活后,深刻理解学校的内涵

学校是一个极度重视潜力、成长性和过程管理的地方,强调学生去体验,去寻找,去探索;至于结果,大部分只是体现在所谓的成绩单、论文发表、项目个数上;

所以大家经常会见到平常不用功,但考试贼行,拿奖学金很轻松的同学;也会见到经常泡在图书馆的笨鸟们;与很多人设想而不同的是,两种类型的同学在毕业后能走上的平台是存在巨大差距的;

我是基本不认同把学校比作“小型社会”的;因为很多孩子会在这个阶段,受不了一点委屈,见不得一点不公平,这一点都不社会;这会让他们在进入职场的初期受到巨大打击,我身边一起进公司的几个管培生均验证了这个结论;

因此,在读研之前弄清楚自己的目的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带着逃避工作的因素而读书,那么等读完将会一地鸡毛;


3、开放环境下,一切靠自己

考试靠自己,自律靠自己,开题靠自己,论文思路靠自己;

导师的作用在于方向把控,细节内容均需要自己去搜索、整理,创新资料;

很多人在毕业前的论文痛苦期,正是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而导致他们毕业的时候非常坎坷;

其实,中国的研究生是“严进宽出”,毕业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的;


4、导师与学生的关系

在我的理解中,他们更像老板与员工的关系,即价值互换;导师要的是做项目的劳动力,学生要得的微薄补助+文凭;

很多同学没有理解到“微薄补助+文凭”的意义,拿社会中的雇佣关系作对标,然后就发现自己受了莫大的委屈,说自己被博士压榨了,自己被导师压榨了;

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个“文凭”对你的价值,读完研究生后也大多将会是一地鸡毛;


5、自我本体与他我比较

我相信任何一个大龄研究生,或者大部分的人都会存在这个问题——习惯性想比别人过得好;

我把这个现状归根于父母的“别人家孩子”式教育;

承认自己的平凡和普通,与自我和解,拥抱别人的成功,共情别人的失败,是我这段经历最大的收获;

这个社会强加给了我们一个意识,即能干=年轻+强能力/赚钱强;

因此,我们在20岁的年纪开始了自我斗争,反思为什么一起长大、具备相似成长环境的朋友能够过得比我们好很多倍,为什么他们成为了父母严重的“能干”,而自己却走成了这样?

相信我,这个问题如果没有想明白,读研3年会极度痛苦!!!


6、读完我学到了什么?

导师教给我的:要有勇气向别人暴露缺点,承认自己的不完美,积极地寻求外力;

我自己想到的:人生本就不同,但要学会给自己打气,和自己的企图心和解,用积极的眼光看世界,自己是自己的第一责任人;

读研对我的帮助是巨大的,它让我学会了一套做事的方法,让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自己;在知道自己普通的前提下,还能充满韧劲地去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自强不息;


Ps:薪资翻了很多倍。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