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率地提高厨艺?

发布时间:
2023-08-24 12:27
阅读量:
12

我做了20多年厨师,分享下有哪些很重要却又被忽视的炒菜技巧。

一、鸡肉想要能嫩,以下的方法适应于炒、烧、炖等烹饪方式。

首先,鸡肉不要焯水,倒不是鸡肉焯水后会变硬,而是鸡肉不同于猪肉牛肉,它的肉纤维比较松散,焯水投凉后,无论怎么炖煮,也没有那种滑嫩的口感了。

其实,新鲜的鸡肉根本不用焯水,避免鸡肉流失部分营养和芳香物质,鸡肉砍块后多清洗两遍即可。

选鸡肉时注意看鸡皮,表面没有风干,说明宰杀时间短;鸡爪掌心有疙瘩的,意味着鸡生前运动量多些,于是掌心磨出了硬茧。

其次,砍块时也是尽量大些,能锁住水分和脂肪,也就吃起来会越嫩。腌制时要适量给些淀粉抓拌匀,因为居家操作炉具火侯不够猛,煎炒容易出一大滩水,那么鸡肉吃着就不嫩了。

三、盐的用量可以说是决定了一道菜的生死,详细介绍。

不要认为盐只是单纯的调咸淡味,要是你是这么想的,那么厨艺很难增长。

注意说的是“厨艺”,盐能起到两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会了,厨艺能提高两个档次。

1、盐的渗透作用:

先以熟菜肴为例,不知道大家有没发现,第二顿的红烧肉要比第一顿的好吃一些,不单更加入味了,还带有一些香料的味道,而且油腻感也减少了。

这就是盐渗透带来的变化,通俗易懂的说:“盐会随着时间延长逐渐渗透到食材内部,同时带入其他味道”。

由于盐和脂肪不相溶,所以盐会把肥肉的部分脂肪“顶”出来,红烧肉吃起来就肥而不腻。

明白了这个原理,咱们可以举一反三,运用到其他菜肴上,比如梅菜扣肉、东坡肉等等。

想要做出来呈现半透明状又不油腻,都需要一个时间的转换,做东坡肉时炖有半个小时,然后关火浸泡个2个小时,再开火接着炖,最后收完汁,东坡肉就能达到软烂入味,不油不腻的效果。

利用盐渗透食材内部能带入其他味道的原理,还能做很多事情。

(1)想要把肉带有一种或多种蔬菜味道,或香料味、复合香味。

那么在腌制时,先兑一份盐水,里面加入自己想要的调味品和配料如姜葱蒜、洋葱,或某种蔬菜之类的,再把肉在盐水里,随着时间推进,泡好的肉就带有你想要的味道。

此浸泡方法,在粤菜里很常见,诸如牛仔骨、蒜香骨、鸡脆骨、鸡翅、猪颈肉、鸭下巴、羊排……不过在酒店后厨更讲究些,一般是把配料(姜葱蒜、胡萝卜、西芹等混合,加水用料理机打碎,过滤去残渣再去浸泡肉)。

浸泡入味后食材,烹饪方式有多种,可煎、可炸、可炒、蒸,五花八门看你的喜爱了。

(2)盐的渗透原理还能给蔬菜脱水。

比如想要腌黄瓜、咸菜、萝卜有脆爽的口感,先撒盐,经过渗透把蔬菜水分流出来,再尽量攥干,过后的黄瓜吃着口感更脆。

(3)盐的渗透原理运用在清洗时的效果

白鳝鱼、黄鳝、泥鳅、黄骨鱼等表面有粘液的食材,都可以先给盐,利用其渗透原理破坏粘液,之后再清洗就省力简单多了。
同理,猪大肠也有粘液,咱们也能先给一把盐,揉搓一会,再清洗就非常容易干净。

说完了盐的渗透作用,再用介绍盐的另一种更“高级”的作用。

2、盐的“变性”运用

这里面细分为两种,一种是食材未加热状态下“盐溶”,另一种是烹饪加热时的“盐析”,现在看不明白没关系,我通俗一点的来告诉你。

①盐溶的原理

就是能增加肉的“持水性”!举个例子,比如饺子馅、肉馅之类的要更嫩和多汁,我看很多美食博主的教学方法是错误的,都是先打水后给盐调味?

我认为此做法有明显的缺点:

首先,是吃不了多少水,一斤肉馅最多能打入100克水;
其次,调好的肉馅过一会就泄水了;
再者,是弹性不足。

我平时的做法是是先给盐,能增强肉的蛋白质电荷吸附能力,也即是产生盐溶反应,肉的“持水性”变高了,才能吸收更多的水分,一斤肉馅可以打入三四两水,肉馅自然就鲜嫩多汁了!

可能你还有疑惑,我解释一下,盐虽然能让蔬菜脱水,但不会让肉脱水,因为肉含有蛋白质,所以相反能给肉多加水。

②盐析的原理

一句话概括是“烹饪加热时盐能让蛋白质凝固”!

举个例子,想要鱼汤呈现奶白色,现在大部分都知道鱼要先煎,但是有一点你或许不知道,煎鱼不能先给盐。

因为鱼本身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提前给盐,遇到热蛋白质凝固,相当于收紧了,那么就比较难把鱼的水溶性蛋白质、脂肪析出到汤里面。只能延长时间了,本来一两分钟就能汤变白,可能得变成二十分钟。

那么炖肉时也不可以先加盐吗?

又不得不提某些美食博主乱教了,说是炖肉不能先给盐,否则很难把肉炖熟,以及炖出来又老又柴。

实则,这是典型的不会举一反三。确实会让肉蛋白质收紧,但是先给盐并不会让肉炖不熟和变柴,而是稍微延长了炖的时间,多炖一会一样软烂。

而提前加盐,反而有一个好处,肉收紧了能保护内部的肉汁和香味流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