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搜索结果 31 条

作为大龄研究生是什么感受?

93年,工作了一段时间,18年读的重庆大学,21年毕业,目前工作1年; 25岁开始读研究生,读完28岁; 1、开始的时候,明显感觉不适应读书生活当你面对着比你基本小3岁的同学时,会明显感觉他们的思维更加“稚嫩”、“学生化”,因此得花段时间去学会融入他们,为他们讲的笑话而笑,为他们受委屈而共情;我甚至在读研期间,经常给同组的博士师兄做思想工作; 会感觉自己的读书目的性非常强,不会为了奖学金、证书这些三瓜两枣而“卷…

化学专业读研究竟是出路还是更大的坑?

好问题。刚好前两天南大化院发布了2022年考研复试线。学硕312分,着实是震惊到我了。即使抛去题目变难的变数,也远低于前几年的350~360。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22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细则 管中窥豹,可以看出生化环材的考研难度降低不少,从根源上来讲,是因为同学们已经知晓这些专业的天坑现状了。但反其道而行之,有没有可能,现在是抄底的好时机呢?我并不是鼓励大家去考生化环材的研,在时间精力、学习能力充足的情况…

亲爱的博士们,你们是如何应对学术研究的无意义感的?

我在北师大读本科和研究生时,师大的文史哲三院还在前面那栋只有八层的主楼里。当时历史学院在六楼,文学院在七楼,哲学与社会学院在八楼,也就是说,我每次要去文学院,都至少要经过历史学院。虽然电梯也不是每次都在六楼停一下,但偶尔停的时候,我和我文学院的小伙伴们就会透过电梯那自动开合的狭窄小门,窥视到历史学院电梯间的墙壁上写着北宋张载的那四句在历史上轰然作响的“横渠四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

如何获取国内外最新的历史学研究成果和论文专著?

从公众号和学术期刊两个方面,粗略地说下获取国内最新历史学研究资讯的经验吧: 一关注公众号:从方便快捷的角度,关注公众号是获取研究资讯的首选渠道。在关注公众号时,需要注意几点。 第一,区分公众号的运营主体。在历史学领域,有以学校运行的公号,如北大史学;有以协会运行的公号,如中国秦汉史研究会;有以期刊运行的公号,如《唐宋历史评论》;有以学者个人运行的公号,如辛的勇自述;在这些运营主体中,我喜欢并推荐以…

下围棋的人那么聪明, 为什么不去做科学研究?

价值观和性格的问题,知乎的多数人可能很难理解。科学研究比较适合nerd,我个人的感觉就是体力活,苦力, 能够一屁股坐下来,一坐10个小时,不厌其烦地学习大量复杂的知识,对静态的封闭的复杂的逻辑对象进行大量深入探索和思考的人。 反应速度比较快,随机应变的人,更适合在现实世界中和他人展开竞争。 大学数学相比中学竞赛其实已经文科化程度大幅度加强了,这就对应于科学研究的特性,越深入的就越文科化,越适合nerd生存,…

在现阶段的神经科学和脑科学的研究中,有没有人脑结合 AI(人工智能)的方向?

神经科学和人工智能的最近几年的发展都十分迅猛,而这两个领域的发展其实也是相辅相成的。 信息表征一个重要的方向是研究:人类大脑和AI模型对于信息的表征是否相似? 信息指的可以是视觉,听觉,语言等等。视觉领域的比较与探索是最早开始的。 我首先想介绍一个大牛,MIT MCGovern研究所的James Dicarlo。他们对大脑与AI视觉表征这个领域有很多重要的工作。 The DiCarlo Lab at MIT 监督学习模型2014年,人工智能热潮刚刚开始不…

在新加坡南洋理工读授课型研究生,计算机方面的,毕业后留在新加坡工作的机会大吗?

授课型研究生,就是一年制硕士学位吧。也就是广泛国内大家所说的“水硕”。 实话说这种授课型研究生学位更多是给本地工作的人进修用的,工作没意思了想学点啥,又不能抽出太多时间来,就每周拿出两三天晚上去上课。我能告诉你本地人,补贴后一年学费算下来(有些专业)还不到一个月的中位数工资嘛。 作为外国身份到新加坡来全职读授课型研究生,很坦率的说,就业概率相对低。因为一年读下来你可能还没适应本地文化语言,你就得开…

研究生最好的状态是怎样的?

我曾天真地以为,只要考上一所好的大学后,人生就可以有所不同,可发现四年后我依然平庸。我以为读了研,就能够出人头地,可两年来我依然平平无奇。 直到成为研究生,拿到 硕士学位后我才明白:你想要的改变从来不会自动发生,懂得学习也是一项需要习得的技能。如果你一辈子都泡在学校里,不思考不行动,躲在安逸的 象牙塔里,那所谓的学历还真不如一张白纸。这是我认为研究生最好的状态。 我是如何度过研究生两年的?读研的两年…

有哪些较为系统地研究人性的书籍?

强烈推荐这本书——《绝密人性天书》,绝对是本好书,教你如何洞察人性。 原文地址(建议及时保存,估计过几天就会被河蟹了): https://pan.quark.cn/s/322d7d800027 本以为是那种成功学的套路书籍,拜读之后深感作者的高明之处,分析人性很接地气,在这里分享其中的几个观点。 1、人性的真相什么?从小到大,没人告诉你什么是人性的真相 是从古至今帝王将相从不外传的家传绝学 历史的任何一个朝代,都有 2 套知识 一套是门内知识,一套是门外知…

研究生期间如何成为科研大佬?

首先要多看文献!!!在这里分享三大牛人看文献的方法,果断收藏!1从phd到现在工作半年,发了12篇paper,7篇first author。 我现在 每天还保持读至少2-3篇的文献的习惯。读文献有不同的读法,但最重要的自己总结概括这篇文献到底说了什么,否则就是白读,读的时候好像什么都明白,一合上就什么都不知道,这是读文献的大忌,既浪费时间,最重要的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导致以后不愿意读文献。1. 每次读完文献 (不管是细读还是粗…

各行业的分析研究报告在哪里可以找到?

1、萝卜投研:https://robo.datayes.com 看数据、下载研报、上市公司PE/PB研究等。 2、镝数聚:http://www.dydata.io 全行业数据&报告查找下载平台,覆盖100+行业报告及统计数据,支持报告与数据交叉查询。 3、慧博投研资讯:http://www.hibor.com.cn 专业的研报大数据平台,分享行业、券商、股票等最新研究报告。 4、阿里研究院:http://www.aliresearch.com/cn/index 阿里巴巴出品的研究报告。 5、腾讯大数据:…

如何看待新成立的中央科技委员会,对现有科学研究的作用?

这个问题的回答下面,除了 卧牛 就着本题解释了一顿,然后没有一个人完整地陈述了“发生了什么”以及“有什么影响”我要你的“发生了什么”不是只说一个我们成立了委员会然后开始巴拉巴拉输出情绪,质量非常非常低。 行吧,我知道你们没时间来看,我帮你们翻译了—— (七)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加强科学技术部推动健全新型举国体制、优化科技创新全链条管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等职能,强化战略规…

2023年后,AI 还有什么研究方向有前景?

Data-centric AI。我们先说说什么是Data-centric AI,再讨论为什么。 什么是Data-centric AI? Data-centric AI是一种搭建AI系统的新理念,被吴恩达老师大力倡导。我们这里引用下他给出的定义 Data-centric AI is the discipline of systematically engineering the data used to build an AI system. — Andrew Ng 传统的搭建AI模型的方法主要是去迭代模型,数据相对固定。比如,我们通常会聚焦于几个基准数据集,然后设计各式各…

科学家能把光子一个一个地打出来了,为什么还要研究它是粒子还是波呢?

这就是物理最有(yao)趣(ming)的地方了。 其实,光的本质究竟是波还是粒子,这个恩怨由来已久。我就不翻那些陈谷子烂芝麻的事了,就从……菲涅尔说起吧。 在菲涅尔之前,牛顿和惠更斯关于光的本质有过一场史诗级大辩论,最终牛顿的微粒说大获全胜——但,在学者们看来,牛顿这个胜利并不是那么的不容置疑。 比如,1807 年,托马斯·扬就设计了一个“双缝干涉实验”,通过干涉条纹证明了光是一种波。 但当时牛顿的微粒说已经统…

研究表明「下午及周五下午最不适合工作」,上班族是否在下班或周末来临前,感觉工作效率低下?

不用感觉,下班或者周五下午工作效率就是低,确实不适合工作,即便大家都坐在工位上,心早就飘回家里了。 甚至有一些同事到了周五就开始官宣周六日要去做什么事情了。 比如去陪女朋友看电影,陪陪家人爬爬山,带孩子去上辅导班,自己周六日看一个新出的电影… 所以,懂管理的领导都知道,像一些重大功能上线或者版本更新,最好别放到周五,真出了问题,你有可能找不到人帮忙解决。 作为一名程序员,经历过几家公司,基本上新功能…

研究生论文没思路,找辅导老师可行吗?

刚开始的时候,也没想做论文辅导。只是在知乎上有师弟师妹找我改论文,受限于专业,我能做的范围很有限。印象深刻的是一位211的师弟,硕士大论文两次送审均被毙,仅剩最后一次送审机会,否则面临重新开题,他找到了我。由于专业较为契合,我们达成共识,我指导他改论文,他给我一定的报酬。还说论文通过了,他一定要带着礼物,不远千里当面来感谢我,搞得我还挺感动的。 既然接了,就必须要做好,帮助人家顺利毕业。我也是顶着压…

西南大学回应教授与博士生关系不当「取消赵某研究生导师资格」,如何评价这一处理结果?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这个处理不能说不重,实际上学校已经把自己权力范围内的处罚都用完了。 这位老师已经事实上被学校开除,而且不可能在从西南大学跳槽去其他大学,继续任教。有些同学说这位女博士最后毕不毕业只能靠自己,实际并不是这样。通告中明确指出: 如果学校想要让其导师组加强对这位女博士的帮助和指导,那么我相信这些老师们一定会让她毕业。上级对下一级的一切指示,都是采用建议的方法,但是对下级来说,就意味着必须干。 这件事给这…

央媒谈考公考编热潮,「并非所有人都适合体制内工作,研究生不应跟风」,如何看学生的就业选择?

越来越认为, 回归逐级分流的教育结构,这是当下最合理且必须的。 问:为什么现在辛苦考上研究生还可以被轻易放弃?因为相比考公就业,读研已经不能完全保障未来的就业可能性了;大家都很现实,会权衡选择上的利弊,可以直接“救国”,何必曲线抵达。 问:为什么现在读研不能切实保障未来就业的可能性呢?因为如今研究生的名额太多了,社会却无法提供这么多精准且定向的岗位来保障读研的出入和必要性。 问:为什么现在研究生会这…

国内外中央空调的研究现状,谁知道?

1. 《2023上半年中国中央空调行业草根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反映的是2023年1月1日到2023年6月30日,中国内地中央空调行业的发展情况。值得注意的是,本报告所有的数据均来自于i传媒/《暖通空调与热泵》、暖通家编辑团队对全国各区域市场自下而上的草根调研。 2. 本报告对品牌销量的定义是,该品牌2023年1-6月份完成的设备销售的回款金额(含税),其中也包括了部分品牌的进口产品产生的销售金额。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