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MAP非全日制毕业有应届生身份吗?
非全日制——定向培养——不转档案户口入校——毕业后没有应届生身份。
这是一条充分条件的逻辑线,现在基本不存在例外。
想要应届生身份,重点是要走非定向,而非定向只存在于全日制。
我经常被咨询的同学提问关于定向非定向的问题。
这个问题,基本每年都要来两遍——报名一遍,录取后签协议时一遍。我在群里面回答的次数已经数不过来了,干脆还是老规矩写一篇放着,以后再有提问我就直接转发。
如果是老学员看到,觉得对你们有用的话,记得点赞!
我不贴百度百科里面那一堆长篇大论和名词解释,换个不一样的角度来给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非全要定向。
我知道有人会问,能不能不用定向?我不想让公司同事和老板知道!
先看完我要说的,再重新思考一下你的问题也不迟。
先说个工作上的例子,如果嫌太长不看,可以跳到下一部分:
之前我在外企工作的时候,每年都要经历一次Internal Audit,相比较后面四大事务所派几个个新兵蛋子过来走流程一般的审计来说,这个内部的审计要严格的多。比如下面工厂的按时交付率,PPM数字,这些汇报来的数据需要每一单的重新过目,确保各个KPI不出错。
但是,这里面有个“口径
”的问题。我们是做航空维修保养的,举个例子,客户通过邮件下单某个大件的维修,我们这边有个承诺交付周期(七天),超过的就算超时交付,这个OTD(On Time Delivery)算是我们考核各个工厂总经理们最核心的指标了,哪一周做不到100%就要在亚太会上被痛批的。
但是,这个七天到底从什么时候算起?官方的解释是从客户下单的那一刻开始计算,就是从我们收到邮件时候算。但是邮件毕竟会有往复,有时候来回针对维修的细节讨论一下,两天就过去了,这种邮件的应对,我们会把他排除在OTD的统计之外。
这时候,脑子灵光的厂长们,就会在这上面想办法了——比如某个订单觉得没法按时完成了,就拍照找个细节瑕疵,征询一下客户的意见,等客户答复的时间抓紧抢工,甚至会和客户沟通好让客户晚一些回邮件。这种情况,审计也没办法,有理有据,在规则合理的范围内,通过这些证明文件排除掉对自己的不利因素,外企在这方面玩的贼6。我之前还写过一篇这方面的故事。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神操作,比如我在这里面的回答,都是真事,是市值一千多亿美金的跨国美企里面的真实写照。其实大家也不要觉得“怎么这样?这个公司药丸!”,不可能有绝对完美的管理体系,所谓在管理学中的“真北”仅仅存在于理论中。
总结:其实,很多时候面对“审计”类的工作,被审计方都需要一个证明文件来进行口径的统一。
回到考研的话题,学校重要的KPI是什么?我不是高校里面的,但我猜无非是学术成果+就业率。
这个就有意思了,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所有毕业生一起来计算就业率的话,相信我,学校以后只会招非全了!不会有全日制的任何生存空间,除非你能在另一个指标——学术成果上面带来更大的优势。否则,招非全保就业率不香么?
不然,你以为学校喜欢每年毕业季帮你们操持招聘会
啊?
上面呢,肯定也看穿了学校的小心思——想和我玩,没门,所有非全的一律排除出就业率的统计,我只看全日制的就业率!低了唯你是问!
所以,就业率的统计,我再猜一个,统计的口径是看毕业时候三方协议的签约率,就是你们本科毕业时候签的那玩意。当然我知道有些学校各种不可描述的神操作,在此不表,但肯定是数那个的数就对了。
这时候,被上级严格卡死了统计口径的高校,只能做一件事情——区分出哪些是全日制,需要纳入三方就业协议的范围;以及哪些是非全日制,剔除三方就业协议范围。
所以,所谓的定向培养协议,目的就是这个。为了证明你是个非全,你有工作!仅此而已。
到底这个定向协议有什么作用?会不会让同学以后被绑定在公司里面不能跳槽?会不会换了工作后学校判定我履历造假退学?
学校没有那么闲得慌,真的看你是不是和这个企业有绑定协议!我上面说了,人家要的只是一个证明文件来明确统计口径,仅此而已!你跳不跳槽,学校才懒得关心呢。
既然学校不关心,公司也多半不关心,那么这个定向协议可以找谁盖章呢?找谁盖章有什么区别呢?你说呢?
我是张砺锋,用一个职场老狗的眼光,来给你们不一样角度的考研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