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我小时候,成绩好,此外都不行。有个玩伴,情感细腻,想法层出不穷,但成绩差。我们彼此欣赏。那时社会风气好,我们每天嘻嘻哈哈,既不自卑也不自信——实际上,我们连自信与自卑的概念都没有,简单而快乐。
到了初高中,学校抓成绩。莫名其妙的,分数就成为学生衡量自身价值的唯一指标了。
节假日,我找小玩伴玩时,他变了。少年闰土成了中年,眼里没了灵气——那是我此生第一次间接领会到自卑。
但他真的,我了解他,像他那样充满灵性的人,却自卑,是对这个世界的嘲讽。不是他配不上学校(的价值审判),而是学校配不上他。
时至今天,我始终能抵抗住社会对人的「异化」,很大一部分功劳正是他给我的启发——这样的人你能说他没有价值?如果实在要我们两人中选一个来自卑,我认为应该是我,而不是他。
……
长大后,在大学里,我连唯一的优势“好成绩”也丢了。
就我的条件,可说是全方位的“中位数配置”,身高、长相、脑子、家境、运动——无论在哪个群体里都毫无存在感,侏儒版的“六边形战士”。
你猜我自卑么?
其中一个同学,白富美.真,人品好,性格好,学历高——跟我简直是硬币的正反面(包括性别),后来嫁给了有钱人。毕业后,我看她每天的工作职责,真的就仅负责貌美如花、优雅如月。
你猜她自信么?
连我自己都惊讶的是——从小到大,我从未自卑过。
而我这个大学同学(也是我的好朋友)却常对我说,她总是感到这里不满意那里不满意……
我没有自夸,她没有自谦。
所以,与人们的直观相反。自卑并非源于「比较」。“条件好”还自卑的人可太多了。
顺带科普下自卑的表现——社交媒体上各种或直接或隐晦的晒富、炫美……但凡这类行为,都是真正的自卑。
这是符号学的常识——什么「缺席」人就急于“表达”什么——此处炫美炫富都是一种符号,人炫什么,就是缺什么。
我的意思不是说他们的美或者他们的富是假的,而是说,他们的美与富都是真,但自卑更真。
我们接近谜题的答案了——本该“自信”的人却自卑,找到原因,你就找到了自卑的实质。
条件“好”的人为什么仍感到“不足”?
因为他们「太在乎(某一事物)」——越在乎,眼光就越“向上盯”而忽略那些下层的人,所以总会感到自卑——如果难理解,设想下,当你说自己穷时,我安慰你说,“外面那些流浪汉可比你还穷”,这会让你更自信么?显然不会——因为跟流浪汉比较很傻,或者说,更显得自卑。
这正是“条件好”的人的想法。不如他们的人,就像“流浪汉”,跟他们比有意思么?但眼光向上,总能找到比自己『更好』的人。
所以自卑其实是因为「在乎」(某一事物),因为「过度在乎」了。就是佛学『贪嗔痴』的「贪」,病态的执着(某一事物)。
无论「在乎」还是「贪」,都是通俗的说法,意义模糊。用精确的含义表述:它们(在乎的某一事物)本是人的诸多价值之一,但却被你提升成衡量人生价值的核心KPI了,成为你价值感的等价物。
就好像说只有rap才是音乐,其他歌曲都是噪音;又或者说只有现代诗才是文学,其他都是猴子在键盘上敲出来的;又或者像希特勒宣称的那样只有它们雅利安种族才是人,其他都是裸猿。
……
看清了吧,一旦你「贪」、你「过度在乎」某一项指标时,你就被「异化」了——人是复杂的综合体,只认可其中一小块的价值,忽视其他,这就是平面人,是异化。
还记得前面我提到的小玩伴吧?他就是典型的,自我价值感被被单一的『考试成绩』扁平化的结果。这就是异化。
自卑的人,必然是自我「异化」的人。
如何知道自己病态的「在乎」什么(也就是异化的方西)?
很简单。
比如,一说到,谁谁很优秀。你第一反应是他职业很好——说明金钱在你的价值观中是核心指标;如果你的第一反应是形象很好——说明颜值在你的价值观中是核心指标;如果觉得是他学业好——说明智力是你的核心指标……
你衡量「人」价值的核心指标是什么,也就是你「在乎」什么。
当你把「价值锚」锁定在易量化的简单指标上——比如金钱(家庭资产、职业薪酬)、外在形象、智商才华、体育能力、技艺才能等等……时,你就陷入了无尽的“内在自卑”中——因为:
1.你会本能忽略不如你的(我们不会跟流浪汉比财富),这是人的天性(背后或许是进化的动力,此处不延伸)
2.总有比你更“好”的(人外有人),这种“潜在的「更好」威胁”会让你陷入永恒的自卑中。
说到这里,自卑的实质早已揭晓了——
以单一的价值指标「扁平化」人的价值本身,对自己的自我异化。
异化的人,必将堕入自卑的无限循环——哪怕你一时达标,满足了,但又马上要面临『可能会失去』的恐惧,面临『他者的威胁』,永无宁日。
所以如何才能摆脱自卑?
还原被「异化」前的人性,即恢复你的天性——生命自有其价值,就像世上没有两片一样的叶子,人类文明的伟大不是建立在同质性,而是多元化之上。
同理,人的价值也从来不是任何单一指标可以取代的。那些简单功利的价值取向实际上我们后天被灌输扭曲的,熟悉历史或人类文化学的朋友就明白这个道理。
那具体要怎么操作呢?
建立广泛的「关系」。人的天性从来就不是「原子化」的个体,而是社会中的人,人存在的意义、人的安全感都是体现在关系中。你之所以被异化,是因为你与这个世界建立的关系过于薄弱,甚至大量断裂。
而重建这些广泛的「关系」,可以从三个维度入手:
- 重建「无条件信任」
- 寻找「与世界的广泛共鸣」
- 建立与「未来」的联系,心怀理想
……
突然发现题主问的是问自卑的实质,不是问怎么解决自卑(汗)。
好吧,估计你也看累了,我也敲累了。重建关系的三个维度,细节内容多,就不赘述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到我公号(少加点班)回复【重建关系】查看专题。
最后,重申一遍:自卑的实质是因为「异化」——以单一的价值指标「扁平化」人的价值本身。
解决之道,是重塑你的天性(人是社会动物),重建广泛的「关系」。将「自我价值感」建立在「生命自有其使命」上。
什么时候你连「自信」都不再在乎时,你就真的摆脱自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