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升迁无望是什么感受?
去年应届硕走人才引进,虽然还没有感受到升迁无望,但是经历摸爬滚打才明白升职的坑……
其实体制内,不管是公务员还是事业编,想升迁就两个要求,被领导看见并且前面没人。
因为领导更忙于交际,谁谁工作很努力,并不会让他有什么想法,其实我们做事让领导知道的是在告诉他,我们想往上发展。
这个领导多数是直接大领导,不要干越级汇报的蠢事。
其次就是真的有机会时,领导会考虑谁想晋升、谁适合晋升,更深一层次才会想到谁工作努力,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自己在领导心中的印象放在第一层级。
这样一看,升职好像挺简单清晰的,no~no~no,我刚毕业也是这么想,拿一张图代表当时的我吧。
首先领导为什么看到你,怎么汇报不会引起领导反感?
其次晋升的时候怎么才能考虑到你,怎么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除去关系户,这都是有很多讲究的,虽然我没有像别的大佬几十年工作经验,但是也学习了他们不少经验,自己也总结了一些,可以分享给同为体制内新人的朋友们。
我是去年进的县级事业单位,因为是人才引进+硕士,进来是专技岗12级,钱给的挺少,但是因为读研期间帮导师做事很累,期间也去互联网大厂实习,都觉得太累了不适合我,所以毕业就想早早躺平。
但是钱实在太少了,我就琢磨了一下副业和升职加薪的事。目前两个方向都有一点点进展,等会也说一下我的思路。
怎么正确跟领导汇报
1.不要越级汇报,大忌
无论你的上级有没有权力决定你升迁与否,都不要越级报告,除非他认可你并且向其上级推荐你,才能直接与大领导汇报沟通。
虽然大领导掌握权力,但是一定要先跟直属上级汇报,最好的晋升方法就是上级给你做背书,推荐给大领导,这样提拔的过程肯定更顺利。
2.早请示,晚汇报
做好了事一定要学会汇报,一般就是以结论开头跟领导沟通,比如最近什么项目推进的很顺利,然后最简单的汇报过程,并且强调我们的重要性,比如解决了什么关键节点之类,最后就是询问领导意见。
还有尽量观察好领导的工作习惯,挑领导有空的时候。心得就是不要耍小聪明,但是要表现出敬意,体制内大家对职级差距和上下级分的特别清,大家都懂。
3.不要担心露出野心
大领导都是从你这个级别上去的,我们的心态他都经历过,而且他阅历丰富,什么样的人都见过。尤其是他们有决定升迁的权力,也更愿意让有上进心的人在他手下干活。
4.不要站队不要批评
层级不高时千万不要站队,此时的收益和风险比完全不对等,其次就是汇报时不要说同事和项目的问题,强调自己的能力即可。
怎么提升核心竞争力
1.选择很重要
这一条写给还有选择余地的同志们,如果能进更大的平台就选择更大的平台,即使都是从底层干起,越基层越小的地方,关系户势力就越强大。起点越高,就越可以靠能力往上爬,这一点到哪都是通用的。
尤其是年轻的还有选择的,一定要「盲目」往大平台走,即使发展不起来,下限也比小县城高的多。
2.入场资格很重要,尤其是升职
因为我是体制内专技岗,想要升职就是评聘职称,比如单位有一个中级职称名额,然后就针对我的工作年限进行评审,评上之后再聘用,然后我的职级就上去了。
但是职称分为四等13级,并且每次提升都要先拿职称才有机会聘任,这就是门槛之一。
于是我当时就研究这个职称,因为正常评审我的工作年限肯定不够,万一公司真的有机会也轮不到我,就发现有以考代评的方法,主要就是计算机软考。
因为软考是人社部的国家级考试,职称也就是人社局弄出来的东西,所以才被官方认可,我是今年上半年刚考的,总的来说还是比较简单(想了解软考职称和复习资料的可以私聊或者评论我,可以分享一下当时自己收集的)
而且软考证书的政策福利还是比较多的,比如积分落户,抵税3600,政府的技能补贴(中级1500,高级2000)
最重要就是这个职称,也就是我说为什么有相应岗位,领导能想到我,比如单位专技岗有一个中级空缺,我正好提前把职称解决了,那我的可能性就更高。
3.能力一定是能改变的事物中最重要的
一想体制,就想到关系背景这些了,确实升迁中关系很重要,但是没有能力上限就在那了,而且对于我们这种没有背景的人,能力,也就是我们做成功什么事绝对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晋升的方法绝不只有一条。
背景、关系都是可以从0到1的,但自己一定要有能力,不然机会来了也抓不住。
4.能体现有升迁所需要的管理能力
这里就是一条野路子了,也是我吸收单位前辈成功的经验。提出新想法吸引领导注意力,这点大家都会,但是千万不要完全让自己去执行,要有统筹负责的表现,因为我们的精力有限,不断提出新想法并一直执行是不现实的,那么就需要把这些任务外放出去,首先能保证自己在领导面前高频刷脸,而且想法落实有问题是执行人员的问题,与我无关。
这个方法有些不地道,但是在体制内想升迁一直当老实人是很难办的……
5.最后一点
无论是在积极升迁,还是随意躺平,都要有积极的心态,如果一心想升迁,那就对工作积极,如果随意躺平,那就对生活积极。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