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发生过哪些故事?
1937年,地主王学文突然发现一20岁女兵,昏倒在家门口。他四下看看无人,一下把她扛到炕上。片刻后,女兵解开衣襟,抱出一个满月的婴儿,含泪说:“大哥,以后就跟您姓吧,就叫王继曾!”
1937年1月,中央红军的女干部吴仲廉,跟随八路军到达了甘肃省临泽县。她的丈夫是西路军红九军政治部主任曾日三,吴仲廉怀了丈夫的孩子。从军到河沟张家庄的时候,吴仲廉在艰难简陋的条件下,诞下了一个小男孩儿。
刚出生的小男孩长得特别可爱,然而,在当时环境恶劣且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的条件下,带着一个小婴儿行军打仗,不仅是个拖累,而且,婴儿的啼哭声会极其容易暴露自己。
此外,襁褓中的婴儿也禁不住在恶劣的环境中风餐露宿,忍饥挨饿。无奈,吴仲廉只好把孩子寄养在合适的人家。
吴仲廉走了很久,她想给孩子喂奶。可是孩子却因为吴仲莲太过没有奶水而饿得哇哇大哭,可是无奈自己真的没有奶水了,她只好不断行走,希望给孩子找到合适的人家。
没多久,由于没有力气,且长久得不到补给,吴仲廉倒下了。
地主王学文看到自家门口倒了一个20岁的女兵,慌张得不得了,他叫来家人搭把手,一起把吴仲廉扶进了屋子里。
很快,王学文叫家里人端茶送水,并把吴仲廉扶到炕上,让她休息片刻。缓了好一阵之后,吴仲廉终于清醒了一些,只见她有气无力地缓缓解开自己的衣襟,里面有一个熟睡的、可爱的小婴儿。
众人看得出,这是一个刚刚满月的婴儿。真的太可怜了,母亲晕倒,小孩子也没有奶水吃,众人看到母子这般惨象之后,默默地抹眼泪。在这样行军打仗的艰苦条件下,母子恐怕连活下去都成问题。
在了解到救她的人是地主王学文之后,吴仲廉千恩万谢。她表明了自己是跟随红军行军的,丈夫叫曾日三。
过了一会儿,待婴儿再次熟睡之后,吴仲廉眼含热泪地求着地主王学文说:“大哥,这是我的孩子。以后就让他跟你姓吧,就叫王继曾。”
原本,吴仲廉生了个可爱的小男孩儿,愿意收养孩子的人家很多,但是合适的人家却很难找。
因为,这个小男孩是红军的后代,一般的老百姓就算是敢收养,但是一旦匪军回来之后,也无力保护。轻则孩子被杀害,重则收养的人家会全家受到株连。
幸亏,这个王学文,是地方民团的大队长,生性宽厚,也没干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他很同情红军,也支持红军。
王学文的妻子原本连生了四胎,但是都没有活下来,第五胎是个儿子,刚生下来两三个月。
因此,王学文的妻子也有奶水可以喂养。他们原本也很想领养一个孩子与自己的儿子作伴。
吴仲廉与丈夫商量之后,毅然决然将刚刚生下来的孩子送给了王学文寄养,他们还给孩子起名叫王继曾。
两个月之后,孩子的父亲曾日三在与匪军的战斗中壮烈牺牲,而妻子吴仲廉也因受伤而被俘。王学文经过多方打听,得知吴仲廉被关押在离临泽不远的张掖。
于是,王学文便带着老婆孩子到张掖探望。他们到处托人帮忙,终于在狱中见到了被折磨得憔悴不堪的吴仲廉。看到自己的儿子还在养母的怀中吃奶,吴仲廉悲喜交加,对王学文又是千恩万谢。
吴仲廉眼中流着滚烫的泪花,自知自己时日无多了,她请求王学文照看好自己的孩子。
王学文说道:“你放心吧,我们全家会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样对待继曾的。”
“谢谢你们!谢谢!”吴仲廉再也抑制不住泪水,随即她向他们深深地鞠了一躬。
没过几天,吴仲廉就被押送到了青海的西宁,从此就再也没了音信。后来,人们才得知吴仲廉被匪军残忍地杀害了。
还未满一年,王学文夫妇的亲生儿子就夭折了,小继曾也成了王学文夫妇唯一的儿子,是其生活的唯一希望。
他们像疼爱自己的儿子一样,疼爱着王继曾。稍微大了一点之后,小继曾便和本家族的几个兄弟一起玩耍,抓鸟、打枣等样样不落,大家都把他当作自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