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搜索结果 65 条

想要了解从秦朝到清朝的历史,需要看哪些书?

不要贪多,不要图高深,更不要到处搜什么xx大学历史系xx课参考书目/必读书目——选修这门课的学生可能都没几个人真的翻开过几本,更不要说里面有的书只剩下史学史的意义,并不适合想要“了解”历史的读者。 实际一点,就去读林汉达先生的《上下五千年》吧,又清晰又好读,我是真挺喜欢的,从小读,现在还趁着打折买了好几套送人。 上下五千年 或者像另一个答主说的,读一读初中历史教科书和高中历史教科书。 进阶一点,不妨去读范…

中国历史上,有没有什么事件让你觉得「真是天佑中华啊!」?

首发于公众号:三尺烛台1949年4月20日夜,百万雄师过长江,仅仅三天就解放了南京。 5月3日,解放杭州。 5月17日,解放武汉。 5月27日,解放上海... 解放军所到之处,敌军望风而降,几乎是传檄而定。 其实,这一幕在三大战役打完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打过长江,解放全中国,只是时间问题。 事实上,三大战役加起来仅仅用了四个多月。而本该一鼓作气解放全国的解放军,却拖了近三个月才发起渡江战役。 这三个月,解放军在等什么? …

你觉得围棋历史上含金量最高的世界冠军是哪一个?

首先定义下“含金量”。 如果从围棋行业的角度,那么应该是 第一届应氏杯,虽然应昌期老先生,为了推广应氏围棋规则,又看到大陆聂卫平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上的三届九连胜,和林海峰老师在日本的常青树状态,才决定举办世界围棋大赛,并拿出当时天价的40万美元冠军奖金,希望让华人成为第一个围棋世界冠军。只不过,比赛事与愿违,事先并不被看好的韩国曹薰铉九段异军崛起,八进四淘汰日本棋圣小林光一,半决赛2比0战胜林海峰,决赛…

请问历史上的朱棣真的很尊重朱标吗?

如果朱棣是尊重朱标的话,他写史书的调子就会是: 我亲爱的哥哥懿文太子一生伟大却生了个不肖子朱允炆,然后我这个亲爱的叔叔就高举靖难大义,拨乱反正,我本心是想教育一下我亲爱的大侄子,我的侄子可能也确实是感到惭愧就自杀了。我很悲痛,我本来想学周公,让我的亲爱大哥的后代继续做皇帝,但是我大哥的未亡人与家属纷纷表示国赖长君,于是我勉为其难做了皇帝。我对于大哥仍然是“兴宗康皇帝”对待,模仿宋朝的哲宗、徽宗的…

历史上有哪些小人物,却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宋大顺,还真是个小人物!清朝的老秀才,当年红军被大渡河拦住去路,毛主席深夜密访宋大顺,寻求方法,这才顺利过河。 这事还得从1935年说起,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终于突破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抵达大渡河安顺场。 历史上,安顺场几乎是大渡河上下几百里最适合渡河的地方。 此时自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来,战士们已经连续跋山涉水近8个月,经过敌人的重重围剿,部队更是减员至3万。 然而,抵达大渡河对红军来说,…

从《长安三万里》和《封神第一部》引发的争议来看,影视作品改编应完全遵从历史细节吗?如何把握改编尺度?

不是应不应该遵循历史的问题 而是影视不可能完全遵从历史的问题! 一个影视剧能完全遵从历史细节,那就不用设立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吧啦吧啦了,大家都去拍影视剧得了。 从学术角度来说,真正的「遵从历史」要史料和文物并重,不仅要有第一手史料,还要有相应出土的文物做证明,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还有碳14啊基因检测之类的手段辅助历史调研。 你一个影视剧别凑这个热闹了好吧。 不信先来几道题。 1. 清朝妃子侍寝,是否要脱光了…

历史上有哪些颇具讽刺意味的故事?

举一个近几年才爆料出来的例子 1951年5月的时候,美军乘着志愿军北撤的时候,忽然集中兵力向朴达峰山区。志愿军134团奉命掉头阻击,在朴达峰山区展开了一场顽强的阻击战。 美军第25师和加军第25旅,展开了日以夜继的进攻,经过五天的进攻,最终,志愿军丢失了两个山头,134团的情况万分紧急,志愿军需要有尖刀组,进行反击,夺回阵地,堵住缺口。最终这个任务落在了团里7班的身上 7连的班长二话没说,毅然接受任务,根据两个丢失…

历史上有哪些改变了历史进程的意外事件?

说到改变历史走向的事件,不得不提西安事变,以及西安事变之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本文章以西路军事件为核心,给大家掰扯掰扯一些惊心动魄的事。 注意!本篇文章为我个人在收集资料时,生出的一点推测和想法,阅读时,请抓住核心问题“为何在形势最紧张的关键期,大张旗鼓批斗张国焘,教员有何深意?” 内容涉及西路军和张国焘,主观成分严重超标,结论和推导过程均为个人主观。仅供参考,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个观察“批斗张国焘路线…

《春秋》只不过是鲁国的一部流水账史书,为什么在中国历史上地位这么重?

首先,由于先秦之前的史书基本没有保存下来,尤其是各国正史,仅存鲁国一部《春秋》,其作为春秋时代的国家正史具有唯一性。因此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次,所谓微言大义,鲁春秋只是记载了一些看似流水账似的历史,看似字少,但是每个字都有深刻含义,虽然一些事情具体经过我们可能无从知晓,但从这些简短的话中也能知道历史发展的大概。 比如隐公元年那句著名的“ 郑伯克段于鄢”,《公羊传》中给出了详细用词解释:“ 克之者何?…

如何获取国内外最新的历史学研究成果和论文专著?

从公众号和学术期刊两个方面,粗略地说下获取国内最新历史学研究资讯的经验吧: 一关注公众号:从方便快捷的角度,关注公众号是获取研究资讯的首选渠道。在关注公众号时,需要注意几点。 第一,区分公众号的运营主体。在历史学领域,有以学校运行的公号,如北大史学;有以协会运行的公号,如中国秦汉史研究会;有以期刊运行的公号,如《唐宋历史评论》;有以学者个人运行的公号,如辛的勇自述;在这些运营主体中,我喜欢并推荐以…

历史上哪些「小人物」虽然史书中只是寥寥几笔,但却让你非常动容,觉得这人就该青史留名?

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楚平王做到了,前半辈子国运昌隆。 楚平王忘却了,后半辈子埋下祸根。 王的一念之差,掀起了惊涛骇浪,伍子胥、申包胥、楚国、吴国、越国相继卷入其中,从而引发一场国仇家恨的大动荡。 何时开启?何时结束?好像没人能够掌控事态走向,当申包胥孤身跑去秦国求救时,内心的希望之火会重燃还是会熄灭? 不试,又有谁知道呢... 秦国公主,激发了楚平王的另一面。 原本娶回来给太子当媳妇,楚平…

明朝为什么被称为历史上最硬气的王朝?

朱棣兵入南京城时,俘虏了自己的大嫂吕氏。当他看到衣衫不整、狼狈不堪的吕氏,慌忙跑到跟前,恭敬地说道:“嫂嫂受苦了,老四也不想这样子,实在是没有办法,嫂嫂快随我进宫和侄儿说清楚。” 朱棣对吕氏如此恭敬,其实都是装出来的,吕氏心里虽然清楚,但只能陪着朱棣演戏。在回宫途中,遇到朱允炆火烧皇宫,朱棣还装模作样的派人去救火。 甚至看到被烧焦的朱允炆一家三口,还故意在吕氏面前演了一出哭戏。“侄儿何必如此,叔叔…

你希望你喜欢的历史人物有个什么样的好结局?

《红岩》作者罗广斌的“文革”悲剧 何蜀/文 2002年3期《新文学史料》 “文化大革命”中的1966-12-17日,《红旗》杂志第十五期社论《夺取新的胜利》发表两天之后,首都三司发起在北京工人体育场召开了“全国在京革命派为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夺取新的伟大胜利誓师大会”。周恩来、陈伯达、江青、谢富治、刘志坚、张春桥、谢镗忠、王力、关锋、戚本禹、穆欣、姚文元、汪东兴等中央领导人和中央文化大革命小组成员出席了大会。 …

历史上的周瑜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因为英年早逝的缘故,很多人都曾畅想如果周瑜能够活得再长一点,局势会有什么不同。而我最近反过来想了下,如果周瑜早出生个十年二十年,有极大概率成为汉末群雄之一。 先从家世说起。庐江周氏发迹于周瑜的高祖父周荣,时间比汝南袁氏略短但相差不多。汝南袁氏发迹于袁绍和袁术的高祖父袁安,而周荣正好是袁安的部下兼心腹,从袁安开始袁家连续四代都有三公,而周家则是要等到周荣的孙子周景那一辈才当上三公,比袁家短了两代,…

历史上有没有让你惋惜的人物?

毛岸英。 毛岸英,本名远仁,字岸英,初名永福,湖南韶山人,中共党员,是毛泽东与其妻子杨开慧的长子,生前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和秘书,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年仅28岁 。安葬于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 毛岸英经历非同一般,用六个字形容:吃过人间大苦。8岁就和母亲一起被抓进过监狱,年幼时曾在上海街头流浪,无依无靠,食不果腹,尝尽人间饥冷,到苏联学习、服兵役,并参加过前线残酷的战…

历史上有哪些有趣的案件?

1951年,时任南京市人民法院院长的鞠华遇到了一个难题,在两天前的一场庭审上,一个被群众举报的国民党高官,在宣判前,居然在法庭上高喊道:“我不是国民党的特务,陈赓可以给我作证。” 而他接下来的话更是让众人难以置信,“我的工作就是陈赓安排的,不信你们可以喊陈赓来和我对质,我从没有做过对不起党组织的事,请给我一个清白! ”。 自1937年加入共产党,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最终在解放后来到南京市人民法院…

库里自信他是历史最佳控卫!承认这是两人之争,大家觉得库里和魔术师谁更强?

虽然我早就是金州人了,但这个问题只能是这个答案: 魔术师是历史最佳控卫,库里在他之下但是比较接近。但是,做人要有自信和自知之明。库里只是自信他可以成为历史最佳控卫而已,他可没想过成为GOAT。 阿里纳斯问库里:“你是有史以来最好的控球后卫吗?”库里在沉思片刻回答道:“是的,这是我和魔术师之间的对话,显然,我必须这样回答。”而乔丹今天发给美国杨毅的短信基本上能说明历史最佳控卫的名次。 “我必须得向你们宣…

"人类从历史上吸取最大的教训就是人类永远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这句话是悖论么?

这句话本身就是错的 夏商死法类同,所以我们从商朝开讲: 商朝纣王把军队拉出去开疆拓土了,结果国都空虚被周武王偷家,灭国。 周朝看到纣王的下场,决定守家自己来,开疆拓土诸侯去。结果诸侯坐大,灭国。 秦朝看到商朝跟周朝的下场,想了想说,都是诸侯的错,咱不分封了还哪来的诸侯造反? 于是秦朝开疆拓土用“流官”,也就是郡县制。结果这些“流官”没有与帝国同存亡的觉悟,一点儿都不“忠诚”,项羽刘邦一来就光速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