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被唱衰那么多年,为什么还是那么强大?

发布时间:
2023-08-25 12:30
阅读量:
19

因为很多人没有认清一个事实。

这个时代,不是大国叱咤风云的时代。

它是小国的时代——这个小国不是穷国,农业国,它得具有一定的工业、或是工业必需资源国、特殊地缘国家,能参与进世界经济体系那种。

它有一定的经济、军事能力,但无法独自抗衡强国。

因为大国必然会出现一系列内生性矛盾,这种内部矛盾在生产过剩的时代会加速它的爆发和危害,如果不能转移出去,就会有崩溃的风险。所以大国需要小国承担大国的风险,可要做到按着小国的脑袋,让小国只能承受无法反抗是一件非常非常难的事情。

在古代,大陆国家依靠强大的武力可以直接吞并小国,小国很难做出反抗,于是大国消除地缘影响,还能制造出一大堆贫民奴隶,让他们进行最辛苦和最低贱的工作,以此满足主体人民的美好生活。

但在现代工业(必须要成体系、规模的工厂进行生产)的作用下,这个条件已经没有存在的基础了。

因为现代工业体系的建立成本过高,摧毁与建设的付出完全不成正比。

只要被征服的土地反抗情绪过于强烈,花大价钱建立起来的工业很容易受到损失,只要有几个人反抗,就能让价值千万的工厂毁于一旦。但征服一片土地必然会伴随强烈的反抗情绪,这就决定了大国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用武力强行扩张领土的方式扩大自己的财富和影响力。

压榨对方,对方肯定会拼死反抗,造成工业上的损失;不压榨对方,在现代战争的庞大开销下,也需要建立成体系的工业(农业国再怎么剥削都穷的要死)才能收回成本……无论是哪个结局,都等于反方向压榨主体人民,反而得不偿失。

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的日本就结结实实的踩进了工业文明的大坑里。

所以大陆国家失去了自己最大的优势——领土接壤可以用战争侵略完成转移矛盾,并且吞并土地获得资源和人口,强大自己的国力。

而且它还反过来给大陆国家造成了极大的劣势。

大国想让小国为自己承担风险,就得付出极大的精力去控制小国的民生经济,再用利益手段收买小国的上层。

这种经济殖民的方式,不仅要本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工业能力,还需要大陆国家及时从封建农业的思想里转变过来,要进入到现代视野里,以现代化的方式拉拢、控制邻居小国。

倘若双方没有非常深厚的渊源,邻居的小国在前霸主的影响下(即使前霸主陷入衰弱),要改变它们的思想,接受自己的控制也是个漫长的工作。

小国不知道邻居大国的想法,更不知道邻居大国会如何处置它们,所以它们会天然恐惧旁边的大国。

大陆国家惨就惨在这里——如果邻国有点实力,生活的不错,小国就会想办法不被大陆国家控制,所以大陆国家要么选择自我放血,要么血腥征服;其次是大陆国家不能让邻居小国强大起来,因为邻国强大,对方就会想办法/有能力脱离自己的控制→这又回到老路了,会加大自己的国防压力,还会让自己失去转嫁矛盾的能力。

对大陆国家来说,既不能让邻国强大,也不能让邻国过于衰弱。

因为欧亚大陆是连在一起的,邻国也有邻国,如果大国过分压制邻国,让邻国陷入虚弱状态,但只要这个大国没有成为无可厚非的霸主,它在做不到服众的状态下肯定会有一群国家,尤其是地区强国跳出来反对、破坏自己对邻国的控制。

被大国削弱成弱而不乱的邻国,它们必然是一群软弱的买办势力,又有多少战斗力?

美苏在这件事情上的失败已经演示过很多次了。

这极其考验微操的水平,前者的失控代表是——德国、赛里斯、越南,好不容易把邻国扶持起来,让邻国打赢了战争,但这个邻国却在往昔的教训、独立自主的思想、战争后的膨胀等作用下,掉头就投靠其他的强国去了。

后者的典型代表为墨西哥、中东、东欧,它们在大国的压制下会出现摆烂的状态,任由人民贫困,一旦周围局势动荡,就很容易形成难民和非法移民对周边强国造成冲击。

优秀代表为日韩德,它们前期在美国的输血下渐渐发展起来,还能给美国回血……更多的国家,往往做不到回血这个程度就倒了,比如中东那边。

美洲是美国的后花园,它是不可能让美洲出现强国的,这会给它增加地缘问题,同时它也不会让美洲出现太穷的国家,简单来说就是弱而不乱。

但在资本主义里培植小国,其实就是等于给放自己的血。

这是资本主义的缺点,工作、行业、市场是固定的,市场给出去多少,自己就少一块,这导致美国放血太多,虽然获得了回血,最终却让它内部的血液循环出现问题——这也是在商品经济的时代强行建立一个笼罩全世界的秩序的代价。

如果做不到输血,就连俄罗斯乌克兰这种历史上同一体的两国都会反目,但俄罗斯不能接受乌克兰跳反,又无法有效阻止它的跳反,就算诉诸武力,强行吞并乌克兰,它最终也解决不了背后的那个对手——北约,欧洲。

对于国家来说,如果不能完全征服对方,只是经济殖民小国,这个控制效果会很弱小,一旦邻国发生了冲突,选择支援,小国在胜利后会衍生出强烈的民族主义(在旁边大国的压力下,担心被大国吞并),它们还会想要更多的财富,进而渐渐强大,反而会造成自己极大的困扰,即使是代理人战争依然会如此;不支援小国,其他小国就会不满,不服,结果就没办法压制邻居们。

军事+经济……这其实已经算是侵略了,虽然它是隐性的,但仍旧改变不了它的事实。如果自己不放血让它们过上好日子,这种统治就不稳固,容易被旁边的地区强国找到漏洞,也会让这个国家内部民族主义产生强烈的反抗心理。

放血让这个国家过上相对较好的日子,自己又得加大投资……然后引起内部矛盾(主体民众的不满),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无论选哪个,最终导向的都是错误的那个方向——在地缘问题上,不是在好与不好之间选择,而是在不好和非常不好之间做选择。

老美在日韩之外的失败,其实就是因为没血放了,它没办法在商品经济的时代供应那么多国家的优秀生活……

这个问题的进化版本是难民问题,欧洲国家面对中东难民它们其实压根没有解决办法。

他们当初在这里输给了英国,现在欧盟依然在这里输给了美国。

现代社会不能直接图图了非法移民和难民,但难民只要存在,就会对边境产生冲突和伤害,摆在国家面前的先是有两个选择——选择帮助邻国,那邻国的邻国就会投靠旁边的区域大国或是某个敌对强国,也就是要直面各个强国,代理人战争一打起来,就还是那个后果。

除非把敌对大国打到崩溃,否则战争就无法停止,这场战争会成为一个放血槽。

不帮就还是那个问题,邻国会投靠其他强国,或者在动乱中产生难民——欧盟没有做出对抗美国的这个选择,它们也就解决不了难民的问题。

防止难民,要么加大国防开销,严守边境。但这个选择会加大自己的财政压力,也会产生人道主义灾难,因为难民在活不下去的情况下,才不在乎什么法不法律,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逃到安全的地方,除非你图图了他们,或者直接养着他们(这也要大出血)。

如此严防死守,小国会觉得你这个大国不称职,在它们最困难的时不帮助他们就算了,竟然还落井下石——不要怀疑小国们的同理心,它们在一个没有表露自己战略、目的的大国旁边很没有安全感,随时要担心自己什么时候也会落到国破人亡的下场。

在这个时候,一般国家会选择黑白两道的做法,不直接管理难民,但另一方面会放权给基层,基层为了管理就会加大执法力度,然后一黑一白管理难民,这个开销比较小,但不一定能有效压制难民。

可是放权给基层,又培育黑道,会对边境的平民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这在讲究文明、法制的内部会造成非常强大的反对意见,它还会破坏基层的控制力;可如果不这么做,如何妥善安置这些大量的非法移民涌入也会一个难题,这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所以,摆在欧盟/强国面前的是一个只要它们没有解决掉邻国的邻国背后的那个强国/美国,那它做什么都是错误的选择。

这种错误不会立刻见效,但当国力衰弱时(经济危机总会爆发,而且经常爆发),它就会对一个国家造成巨大的压力——在不是主体民族与核心区域组成的民族国家里,边境不是主体与少民的问题,它实际上是考验一个国家如何处理邻国的问题。

要做好这一点比征服一个国家困难百倍,在怎么做都错的情况下,很容易让边境产生巨大的离心力。

英美能在工业革命后成为世界霸主,主要就是因为它们没有这些烦恼。

英国的国力并不能压服整个欧洲,但欧洲各国陷在工业化时代无法解决的地缘问题里,进入了严重的内卷和纷争,英国却可以坐壁上观,拉弱打强,以此平衡局势;美国集中精力处理周边的两个弱国——集中精力后的代价和花销较小,这让美国可以腾出手去处理欧亚大陆的纷乱。

这个问题在和平年代不显山露水,但不要忘记了,和平是在霸主制定的秩序下才产生的,一旦霸主衰落,这种和平的秩序就不复存在——大陆国家必须面对如何处置邻国,以及防止邻国的跳反问题。

尤其在大陆国家想要争夺霸主的宝座时,这个问题会愈演愈烈,不仅会让大陆国家陷入怎么选都错的境地,还会成为一个不断放血的无底洞。

最强大的霸主不是凭空产生的,它要经历一段相对较长的焦灼与战火,要解决一个又一个的对手,才能最终登顶全球霸主的宝座。

在这个过程中,大陆国家的这个问题一定会被对手抓住。

大陆国家要管小国的利益,自己就得流血,可不管又不行。

但自己又不能武力吞并邻国来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吞并了邻国还有邻国,简直是无穷匮也……这样也会被对手抓住漏洞,制造恐慌拉拢其他小国,给对手造势,获得大部分的力量和资源,进而战胜自己。

好比拿破仑和德国,它们在实力强大却还不足以成为建立世界秩序的霸主时,就被抓住这个缺点,陷入了无止境的纷争里,压根没有时间消化自己获得的领土。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只能一波打到世界尽头,否则大陆国家始终会存在邻居(法国、德国、苏联的艰难处境),它得爆发出远超其国力的军事能力,要接连不断的征服一个又一个的国家。

通常能一波打到各国哭爹喊娘的强国,一定是出现了多个军事天才,能维持它多线作战却不失败,将强国的实力超水平发挥出了世界霸主的水准……因为没有出现多个军事天才的强国还没来得及打遍全世界(支撑不了多线战争),就被掐死在襁褓里了。

各国从农业转为了商品时代,战争一定会造成工业停摆和生活下降,这就会造成严重的经济、生活困境,引起邻国所有阶层的反抗。

农业时代就没有这个烦恼了,对于农民来说,战争是老爷们的事情,他们对外需求少,可以安心种地,还能躲起来规避战争……但在资本成熟后的商品经济时代,农民需要农药、机器、优良的种子,工人需要工作,没人逃得掉商品经济,如果不想生活下降或者死,就得加入士气高昂的保家卫国战争——这也会增加动员的效率,因为人们会快速感觉到战争对自己生活的影响,所以会积极响应,士气高昂。

而且各国在商品经济的作用下联系的更紧密,某个国家被灭,自己的利益就会受损,很容易激起同仇敌忾的心理。

就算打的文明一些,工业停摆和生活下降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这自然会出现无数地下份子、反对派,让工业没办法顺利建立和生产,结果到头来没办法补血不说,还会让内部持续失血;要想压制或减少地下反对派,战争肯定文明不到哪去,这就会引起弱国们的恐惧,然后被视为共同的敌人。

从资本主义兴起后,历史上无数想要争霸的大陆国家都倒在了这一步。

资本时代的战争跟秦国统一六国的难度根本不在一个次元,秦国只要消灭邻国的贵族就可以了,它还可以逐步侵吞土地慢慢变强,但在资本时代,它的对手是权贵+工人+农民,而且还是刚刚变强的阶段就要面对全天下所有国家所有人——就你还想奋六世余烈?老实挨一顿六国的毒打,然后把商鞅派(军国思想)给掐咯,不然有你好看。

这也是为什么资本欧洲的战争各国能顺利联合,而不是像秦灭六国那样被一个一个击破,就是因为经济(生活)方式变了。

商品经济成熟,尤其在规模生产后的欧洲国家打来打去好像都没什么变化,一直是那些国家在混战,就是因为强国想要小国的资源、市场,但又没办法吞并对方,把对方转为自己不可分割的地盘和市场,可在生产力过剩和资源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又不得不发动战争,然后失败,接着继续打——商品经济不仅给普通人制造了严重的内卷,也给各国制造了残酷的内卷环境。

在这个时候,海外国家甚至不需要直接动手,它只要鼓动周边小国,小国也会在生存问题面前主动偏向它,然后让大陆国家陷入纷乱。

大陆国家不用武力,就要做生意,给小国利益来拉拢小国……然后一点点的侵蚀小国的政治。

可蛋糕就这么大,切一部分出去就会让内部损失一些,它天然会制造反对派和内部的不满,恐怕给出去的利益还没来得及腐蚀邻国,内部就先吵起来了。

除非大陆国家是在霸主已然衰落的情况下恰好崛起,在快速的经济增长(这能制造出齐心协力的内部环境)中开始长时间的去实现这个战略——但这仅仅局限于经济控制,邻国与它的邻国存在无法调和的冲突,比如印巴、朝韩、巴以……这就非常头痛了。

帮也不是,不帮也不是。

帮吧,自己实力不够,还没有服众,贸然动手很容易引起邻国、邻国的邻国、邻国的邻国的邻国的戒备和拱火(尤其是旁边的地区强国和当前的霸主)……德三动一下芬兰,苏联得紧张一下;靠一下斯坦,俄罗斯也要抖一抖;俄罗斯摸一下东欧,欧盟也会紧张;谁动一下巴基斯坦,印度也要跳脚。

这是地缘政治决定的,大陆国家很容易把自己陷进去。

不帮吧,自己没办法腾出手去参与争霸,别国也会觉得你连邻国争端都解决不了,有什么脸面让我遵守你的秩序?

在这个问题上,没有直接利益冲突、没有小国问题、本土安全的海外国家就可以随便选了,甚至在经济方面它们都是天然的避风港,这是大陆国家永远比不过的地方。

试想一下,如果美苏环境对调,当美国在70年代陷入经济动荡和衰落,苏联是不是可以鼓动美国的邻居去蚕食美国?动乱中的美国会不会发生星条旗上的星星减少,会不会有部分州在邻居们的鼓动下独立?

如果加拿大、墨西哥足够强大,当美国陷入衰落,那些与它们接壤的民众在贫穷状态下会不会倾向与自己同文同种、经济比较健康的国家?

这时候只要这两国(对手)略施小计,他们就会在衰落中引起动乱,这样美国就没办法先整合内部矛盾,再处理外部事物,而是要先用极端的政策稳定国家,集中力量处理外部事物,再处理内部问题。

但实际情况是什么?

美国远离强敌环绕的欧亚大陆,它周边的邻居太少,且都费拉不堪,美国对它的邻居的控制力相当强,外人很难染指→周边没有地区强国对它造成威胁。

最最关键的是,美国不用担心邻国过于弱小的问题,因为加拿大和墨西哥可以说是孤立无援,他们弱就弱了,反正没什么邻国,甚至他们压根不会产生变强的动力和因子,反正也不是美国的对手……

美国唯一的失误是把墨西哥搞乱了(也可能是墨西哥直接摆了),这给美国造成了严重的非法移民问题,间接让美国陷入了两难的局面,结果就是对底层的控制开始减弱。

苏联就不一样了,苏联和美国其实在地缘处理上都各有失败,双方都陷入了地缘的危局里,但美国挺过去了,而苏联没有。

因为苏联邻居太多,它没办法集中力量控制邻居们,它也没办法让邻居们安然接受“弱而不乱”的局面,因为它邻居的邻居不是干饭吃的,这在苏联失去意识形态上的号召力后是一个无解的地缘矛盾;当它在这种情况下越是想要成为世界第一,它感受到的地缘压力就越大,于是就要不断压榨内部,来压制外部某些与它作对的国家。

它正常的时候就要疲于应对邻居们的反水,然后又要处理外部矛盾,内外交困的环境让它没有容错、纠正的空间,结果就是抗风险性极低。当它进入衰弱状态,就压制不了内外旷日深厚的矛盾,等爆发的时候再寻找解决办法其实它已经没有除割肉外的其他办法了。

事实上,当初欧洲各国争霸里那些失败的国家,全都是在劣势显现后就被干净带走,没有应对空间;孤悬海外的国家则没有这个烦恼,它们可以在经济危机里可以强撑一段时间,甚至丢一些海外基地、打输几次也没关系,只要本土跟核心完好,待各种措施延缓、推迟了危机,这时其他国家的究极危机会在地缘的影响下先一步爆发,而他国一发生战乱,自己可以率先恢复,然后大发战争财。

“搅屎棍”这个看似是贬义的称号,实际上在工业时代的各国争霸里,它其实是大陆国家不可企及的天大优势。

其主要原因就是,古代大陆国家无往不利的武力征服,抢人抢钱抢资源的这个手段失效了——所谓远交近攻,可近攻却在工业时代里不能给自己带来良好的收益,可又不能不近攻……而海外国家不需要这个近攻,它只需要远交,以及痛打陷入危机中的某些地区强国来获得利益。

民族国家能形成,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因为大陆国家的边境总会夹杂邻国的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边境会为了安全,而跟旁边纯民族国家眉来眼去,但自己又没办法彻底征服解决邻居、小国,这就很容易被一波带走,而一旦在争霸中失败,肯定要选择收缩势力/控制范围,以各自的血脉、信仰形成相同的、稳定的国家共识。

这等于把300年的周期律缩短成了三四十年,其中还有一次或多次小危机,在这种高强度竞争里,怎么可能不甩开多民族混杂的压力?这是为了集中力量保护核心区域,也是为了防止可能被邻国影响到本土,继而引发内部危机——不齐心,利益不一致,容易影响士气,众志成城的精兵比大兵团更可靠。

毕竟如果赢了,那就什么事都没有;一旦输了,自然会追究那些拖后腿的人……隔二三十年就来一次皇国兴废,结果总是有人拖后腿,这谁受得了?

这更是为了防止彻底分崩离析,于是衍生出了拥有共同的祖先和血脉的民族国家概念——这也是一种摆烂,已经不能再分了,这是底线,再分就真跟你拼了,其他的爱咋咋滴。

民国那批人根本就不明白纯粹的民族国家是种什么感觉——东亚也就只有日本体会过这种痛苦,战败后被分到不能再分的地步,虽然又因为苏联的存在,让美国放了它一马。

因为具有同一个坚定不移的“意识形态”的国家是最稳定的状态,信仰和血脉都会因为利益的不同而反目,但在现实面前信仰比血脉脆弱。

埃及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曾经的埃及在伊斯兰教的信仰下以为自己是中东迁徙而来的穆斯林,所以认为自己是伊斯兰世界的一员,要作为老大为伊斯兰世界的崛起而努力。

但在接连的失败和现代基因技术的检测下发现自己原来不是外来者,而是古埃及法老们的后代,近年的埃及人又重新捡起了对古埃及文明的民族认同……

因为建立世界秩序的霸主,绝不可能是单一的、排外的民族国家。

民族国家与容纳多民族、多文化的世界帝国是相反的存在。

失败者会退化成民族国家,唯有最后的那个胜者,才可以成为不依靠民族、信仰成为“帝国”,正如由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组合而成的日不落帝国,正如可以吸纳全世界优秀人才、各国上层的美帝。

只有那个帝国才能成为可以容纳世界各国民族的帝国,它看似是一个各民族因追求利益而汇聚起来的国家,但人们把这个因果搞反了,它先是在优秀的地理、政治环境下存在“利益最大化”,然后才吸引了前来逐利的人们。

日不落帝国没有被百战百胜的拿破仑打败,也没有被不可匹敌的德国击败,但它倒在了美国手里,只因为它两属于同一类型的国家。

只有替身使者才能打败替身使者。

如果把美国换到苏联的位置上,美国也会落得苏联的下场,可现实是远在北美的美国是和英国一样的存在,所以当英国参与进欧洲的争霸,它就被美国反吸血了,到后来英国只能不战而降。

其实在大萧条里,美国内部一直存在向外转移矛盾的倾向,这种情况如果叠加地缘影响,旁边有个强国在边境稍微刺激一下,处在内忧外患,想不出解决办法的胡佛会怎么做呢?

这样罗斯福就不一定能上台,他就算上台,实行的也不一定就是新政。而且罗斯福新政只是缓解了危机,最终拯救美国的是二战。

如果没有二战,英国没有参与进争霸的环节,即使美国在工业水平上已经强国了它,美国也做不成世界老大。这是世界老大的底蕴和号召力,美国得正面击败英国,才能成为新的日不落……这个仪式是很重要的,也就是说没有洗头佬冒头,二战的双方就得换成英美了。

相反,如果世界上没有美国,哪怕德三抓住了最好的机会,趁日不落陷入衰退的时间在欧洲连战连捷,可日不落帝国只要撑到苏联和德国开战,英国未尝不能再造辉煌——没有美国吸日不落帝国的血,这等于没有美国提供工业支持,苏联和英国可能会伤得更严重,但还是那句话,除非德三一路打到世界尽头,否则它一旦停下,就是它的死期。

如果没有美国,德国选择优先打没有美国工业支持的英国,苏联就能坐壁上观……可比起起海峡相隔,且对方还是实力雄厚的旧霸主,显然还是新成立的“落魄”苏联比较好欺负。

联苏制德,之后再联德法制苏,这画面简直不敢想……

究其根本,就是因为“搅屎棍”的本土足够安全,它有时间和空间度过虚弱期,顺便调整策略,让自己不至于像大陆国家那样一陷入劣势就只能铤而走险,然后被一波带走。

实际上就算大陆国家依靠武力一波打到世界尽头(至少把工业国打个遍),它也没办法在短时间内消化如此众多、且经济发展、文化差距巨大的领土,充其量只会造成一个短暂而辉煌的国家,然后在十几年后陷入崩溃。

法、德、日的失败,已经证明了现代工业文明里“武力征服”这条路的错误性。

大陆国家要想挑战天然在优势位的“搅屎棍”,要么周边的邻居全都是弱鸡,无法对自己造成威胁,要么就只能走工业文明的绝对王者——代表了绝对正确的普世价值的意识形态。

因为由意识形态构成的国家,可以让小国清晰大国的态度——对待的方式包括如何对待上层,如何对待中下层。

这能让小国内部在大国“意识形态”下能够受益的那部分人做出清晰的判断,决定他们是要追随,还是反目。

苏联的民族政策,就是建立在邻居众多这个原因上的,因为它是意识形态组成的国家,所以它能从实际角度出发,去安抚邻居、小国们的感情,接着做出具体的措施来安置少民——这是它给邻居做出的证明,一定程度上能让邻居们安定、相信自己,不给自己找事。

只有处理好邻国们的问题,大陆国家才算正式登上了争霸的舞台——美苏争霸开始于苏联解决了邻居、小国的问题,它和美国的争霸,不仅是自资本主义彻底成熟之后难得一见的长时间对峙的两极局面,更是陆权国家对海权国家的一次最大挑战。

因为在工业革命后参与争霸的各个国家,甚至没有一个能走到苏联这一步,他们全都倒在了处理邻国的问题上……

苏联虽然走对了路,但它不够正确,所以它只在前期解决了邻国问题,后面又陷进去了——这让它没有得到西欧、东亚的认同,又在地缘因素的影响下,把原本是西欧、苏联、美国三强争雄变成了美苏争霸。

真正的正确不是简单的喊口号,它也很难在短时间内鼓动所有国家,它要经过一段时间来证明它的稳定性、正确和优秀、理念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届时其他国家没办法反抗这种思想上的正确性,只能改变自己去追随去学习它。

资本革命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光荣革命、法国大革命这种代表正确、正义的事情上演了很久之后,才陆续被其他国家接受和效仿。

可惜它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正确,当它的影响力扩张陷入停滞,过去困扰无数大陆国家的邻国问题就再次上演……那些曾经和自己一起反抗旧霸主的盟友反而跟自己反目成仇,甚至还跟敌国组成了联军。

苏联重新陷进了大陆国家的地缘问题里,它被迫把力量集中在军事上,以此来压制从西欧到东亚的各国——因为大陆国家想要建立自己的世界秩序,它的假想敌不是某几个国家,而是全世界。

它在这强烈的外部压迫下把摊子铺的太大,它需要面对众多国家,就输不起地缘问题,于是它没办法调整内部,再处理外部挑战;它要先压制内部,解决掉外部问题后,然后才能解决内部问题。

对大陆国家而言,最最最痛苦的是,当自己内部问题爆发的时候(经济危机或者严重的贫富差距),如果自己周围存在地缘压力强行改革,可改革意味着要动不少权贵的力量,然后一些不想挨刀子的权贵会主动配合他国制造外部压力,让想改的人陷入抉择。

如果暂时放弃内部,转向外部,可自己又不能吞并敌对国,然后要陷入长时间的僵持或者战争里……倘若执意要改,但这要收缩势力,集中力量→然后敌方会趁机挑衅,不解决这个挑衅就会削弱自己的权威,从而让改革没法顺利进行。

倘若出手,想打赢对方获得利益,然后商品经济起作用,加大获得利益的难度,同时只要敌方国家不是傻到没脑子,就一定会抓住这个漏洞,源源不断提供的支援,让被打的国家死不投降,不给吸血的机会,结果就是陷入人民的汪洋大海里。

然后又发现另一边的强国在边境增兵……

噩梦降临……

打输了威望扫地,这时就别想改了,老老实实收缩势力,做个行将就木的国家吧,然后等到下一次危机,又陷入了之前的抉择里,然后势力再一次收缩,最后就成了一个不会再分的、稳定的民族国家。

这就是商品经济时代的争霸战争,对强国而言,它只要开打,就意味着争霸,它要么不打,要么一波打到世界尽头,消灭所有与自己相近的强国……如果在危机中是抱着赚小便宜的心理,打完之后就会发怎么其他国家的戒备更深,国防压力更大了?

而且自己打下来的国家,怎么反抗这么强→战争开销有点大,短时间回不了血,好像还是解决不了危机,好像只有上层赚到了,中下层没赚到,还是那么穷,或者还是没办法满足缺口→退出就要下台,那只能再打了。

大陆国家只要没有解决邻国问题,它就没办法收缩力量处理内部问题。

如果处理,其他国家也会趁你在虚弱期扩大自己的力量和势力。

这种事情一发生,等于当权者,甚至是party的生涯结束,所以他们的改革、转向压力非常非常巨大,所以它在危机面前只能按照惯性强撑着,以免在动荡中被邻国、邻国旁边的区域大国抢走自己的势力。

但地缘问题依然存在,它依然没办法收缩力量处理内部问题,然后又压榨内部……可它始终解决不了边缘问题,没办法同时应对众国的反抗,所以就得无限压榨内部。

内部越压榨,最终反噬就越强,然后恶性循环,等到实在撑不住再想改的时候,就被一波带走了。

美国在70年代的动荡里,却因为本土的安全性,它可以集中力量先处理内部问题,哪怕在这期间它频频受挫,甚至是收缩势力范围,可只要没人能威胁到它的本土,它就不用压制内部问题——如果美国有地缘问题,它就会优先转向非常严重的凯恩斯主义,去干涉内部经济,让经济处于长期高压却不爆炸的状态,来保证自己对外不失去主动。

但它孤悬海外,没有邻居威胁……哪怕陷入衰退,可只要周边没有能趁他病要他命的邻国,只要周边没有能对它的本土造成威胁的邻国,它就不需要担心邻国、小国对自己的威胁,更不需要处心积虑的去处理邻国、邻国的邻国这些纠缠不清的地缘问题。

经济危机是一次洗牌,也是政策的转向,更是国家最危险和最脆弱的时候——挺不过去就是生死大事,但如果没有力量能影响本土,挺不过去也没关系,只要半死不活的笱住就行了,因为对手也存在危机,这样它就存在等待、试错、翻盘的机会。

对于各国来讲,内部贫富差距越小,在危机中能忍受的时间就越长,然后就能等待对手犯病——工业越发达,脱产的工人越多,能忍受的时间就越少。

而对于差距巨大的国家来说,它既忍受不了太久,又没办法在内忧外患中进行洗牌和转向,最终只能降低经济的影响,走向严格控制一切事物的军国主义。

苏联以为自己没有经济危机,但它其实是在强行压制自己的危机,又在地缘压力下难以去改,它越压制内部,最终爆炸的烟花就越猛烈。它在美国陷入经济危机里的时候以为自己占据了优势,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攻城略地,但只要它没有威胁到美国的核心——当时是西欧、日本、美国本土,其他损失对美国而言都是无伤大雅。

但问题是,就算苏联军事再强,它也没办法在工业化里完成这个任务。

结果等苏联陷入危机,它曾经压制过的内部、外部矛盾一起爆发时,美国就联动苏联的邻居们,一波直接带走了苏联,完全没给它改革、调整的时间。

在这个问题上,双方完全是不对等的姿态。

所以在17-19世纪的吃鸡大赛里,最终的赢家是英国这个老六,20世纪的最终赢家同样是个老六。

因为在经济危机频发的工业时代,在这个高烈度、高风险的时代,比的是谁的承伤能力更高。

在危机中的承伤能力不跟实力挂钩,它跟贫富差距、工业程度、是否还有市场需求(罗斯福新政出现之后,搞过大搞基建就不存在这个新需求了)挂钩。

陆地国家在地缘压力下承受不了这种危机,海外国家却可以承受危机的虚弱期,因为它们知道自己陷入虚弱期没人能动自己的本土。

如果有国家想趁这个时间动自己的海外基地,小国造反可以先不管,等恢复了再抢回来,如果是大陆国家想趁火打劫……

这个大陆国家如果没打赢,就会被海外国家敲骨吸髓,然后海外国家度过危机;如果它有要赢的迹象,它旁边的强国不会容忍自己的死敌做大,然后双方会非常默契的让它进入双线甚至是多线战争;同样的,如果邻国在这场胜利里壮大了自己,它又会发现自己掉入了曾经的敌人的死循环里,然后它的争霸之路被曾经的陆权对手打断……

结果就是双方结成死仇,然后忽视了那个海外国家。

“谁统治了中亚,就控制了世界”这句话是上个世纪最大的骗局,因为中亚国家统治中亚充其量只会出现一个地区强国,必须是中亚以外的大陆国家统治中亚,陆权国家才能够控制世界。

谁想统治中亚,都必然会引起邻国的邻国的邻国、与它国力相差无几的国家的反对……这就等于它要把各国压服,才能做到这一点……一个国家能做到这点,就说明这个国家的力量本就足以压服所有国家……如果它做不到,这个举动就会引起各个地区强国的不满,从而进入面对全世界的战争。

海外国家则不需要这么做,他们在本土没有威胁的情况下,只要不让这个国家出现就可以了。

只要这个国家没有出现,世界没有压制各国的霸主,各国就会在地缘和经济危机里自动陷入纷争——因为地区强国绝不只会满足于自己的这个区域,势力范围内的区域迟早有一天会无法满足自己的矛盾和野心,所以各个强国迟早会打起来,这就会给海外国家攥取利益,壮大自己的机会。

如果真有一个大陆国家听信了这句话,那才是最大的失误。

没有陆地国家能做到这一点,武力征服在现代社会是明晃晃的负收益,在不能一波打到世界尽头的情况下,它们甚至巴不得有国家这么做,这样它们就有余力拉一派打一派,自己再作壁上观。

但不使用武力,各国就没办法达成一致,从而让计划永远只是计划,没有实现的可能。

就算某个强国——好比苏联,它强大到足以压服各地区强国,但在核武器的制约和打不赢各国联合的威慑下,它没办法像以前那样一个个摧毁、吞并和自己作对的地区强国→如果没有核武器,它也许会在某次世界性的危机里靠向洗头佬的做法,拿命赌一把。

赌,可能被围殴致死,但能拼一把军事天才如泉涌现。

不赌,会陷入僵局。

而僵局,就是在比谁的试错次数更多→但在双方体制差不多的基础上,大陆国家的容错永远比不上没有地缘影响的海外国家。

在陆地国家处理内部困局,造成外部力量空虚的时候,别人掠夺你的势力范围,然后边境问题凸显,如果不管,就会被政敌抓住把柄→下台,然后继任者转向外部→不下台,及时压制内部矛盾,转向外部……

海外国家表示一些海外基地丢给小国就丢了,反正不是自己的领土,民众对此没有多大的概念,最多生活痛苦一点,不用担心下台的危险,等恢复了再打回去,但如果是某个强国想趁火打劫,不好意思,你旁边的地区强国会帮我的。

面对超级陆地大国,地区强国只要能存活下来,只要那个超级陆地大国没办法吞并它们,它们哪怕不参与争霸,也能用小手段培养反抗势力破坏对方在自己周边搞的建设或者让这个强国分出兵力来陈列边境,从而加大它的国防压力。

不用怀疑它们做这些事情,因为那个超级陆地大国只是没动手,但只要它存在,它就会有吞并自己的威胁和可能,各国在生死危机下什么事情、哪怕是不要命的事情都干得出来——比如当年硬顶苏联的核威胁也不认怂,因为认怂,就没有丁点未来了,永远要被它踩在脚下……除非它自己崩溃,但鬼知道它崩溃前会干什么事。

最后,那个强大的国家在地缘压力下没办法处理内部问题,失血到衰落的边缘,各国就会蜂拥而上——苏联就是这么没的。

这就是大陆国家的困局,使用武力吞并小国很难实现利益最大化——在工业文明的时代里,破坏不仅比建设更容易,破坏的收益也非常巨大,而且吞并这种行为还容易造成相反的效果。

比如德三,即使它征服了大片的土地,可它过度吸血会引来被征服国的反抗,于是要血腥镇压,然后人们的反抗更加强烈,再加大人手、兵力。这点又被敌国利用,造成破坏,然后形成一个死循环。

不过度吸血,这仗就等于白打了,内部没办法回血……即使德三打下了大片的土地,但它没办法消化,这起码要两三代的时间,所以他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的主体国民,它也没办法相信被它征服的国家。

可在对抗各国的现代战争里,又有多少国民可以给它牺牲?

有的时候,你以为贸易往来做生意是对大家都好的事情,但在他国眼里,你负责牵手的事情肯定是你赚大头,除非你能把大部分利益分出来,否则他们情愿自己没有发展,情愿由远在海外的国家做主,也不愿意见到自己周围出现一个霸主。

因为周边的霸主能让他们无法翻身,甚至有亡国分裂,永远被当成吸血槽的危险;而在后者的统治下,他们至少还有变强和反抗的机会。

这些地区强国可能在建设上远远不如超级大国,但他们搞破坏的本事是有的,而且成本还比较低。

关键你还不能像古代那样,跳过去把对面灭了。

武力征服走不通,就只剩代表着绝对正确的普世价值的意识形态这条路了。

这个思想,才是英美这种国家最恐惧的东西。

这个“绝对正确”的“普世价值”的号召,能把所有人汇聚到一起。

也只有各国在同一价值下达成共识后,大陆国家才能解决地区间的各种矛盾。

一旦出现这样的国家,英美这种国家就会不惜一切代价,疯狂对对方进行攻击,也要阻止对方在“影响力”上的扩张。

这种思想意识上的“影响力”,本质上就是解决邻居、小国对自己的抗拒,从而减轻外部压力和矛盾的思想武器。

在武力征服失效的工业文明里,谁能够解决邻居、小国的问题,谁就会成为无可争议的世界领袖——也可以换个说法,谁能够增加自己的容错,降低经济危机的风险,内部不产生无法解决的矛盾,那它就不用小国来承受自己的矛盾,也算是变相解决了邻国的问题。

可这个问题对于没有邻居威胁本土的国家来说是完全不存在的,它们离得远,没有直接利益冲突,所以小国不需要担心自己的存在问题,顶多只需要考虑过的好不好;这种海外国家通常会打着做生意的旗号→“公平竞争”,输赢各凭本事。

在这种情况下,小国输了顶多是生意亏损,生活变差,不用害怕自己被对方吞并,还可以想办法东山再起。

可面对旁边的大陆国家,一旦小国输了,就会有被完全控制,被吞并的风险,最好的情况也是永远被当成血包。

这是小国不能接受的事情,说是民族千古罪人都不为过。

大陆国家距离太近,成本也低,更容易做到这点,所以小国天然会恐惧旁边的大陆国家,害怕自己被完全吞并,这可就没有再起的机会了。

面对这两种大国的控制,小国、地区难以反抗旁边的大陆国家,通常一被控制,就要等到旁边的大国彻底衰落(这也是为什么大陆国家在衰弱时会被各小国围殴的原因)。一旦大陆国家到了内忧外患的时候,内部就会涌现强烈的民族思潮,要么跟对方打的头破血流,但如果没有及时解除矛盾,重新变强,最终只能抛弃对方,只守护核心区域。

但小国面对海外国家,因为距离和成本的问题,对方的控制力也不如旁边的大陆国家来的那么强,小国反抗起来会更方便和容易,所以它们会更容易接受。

同样的,如果有陆地国家选择搁置邻国,想采取先远后近的策略,那它旁边的邻国看到它日益变强,也会在焦虑与恐慌中想办法挑事——比如寻找某个搅屎棍。

于是,在各个强国无法达成共识、无法解决纷争的情况下,没有地缘问题的国家只需要施加一个小小的推动力……甚至它们都不需要施加推动力,它们只需要打出“生意人”的姿态,就会在本土安全的属性下成为各国都要拉拢的那一方,同时也是多方讨好的那一方。

19世纪的英国是如此,20世纪的美国也是如此。

美国不可能再像过去30年那样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霸主→各国迫于苏联的强大威胁,渡让了自己的权力,让美国得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但这终究只是暂时的,当那个试图成为世界霸主的陆权国家的威胁不存在了,各国自然会反应过来,想收回自己渡让出去的权力。

美国越是想维持90-10年代那个不可一世的地位,它到时候受的伤就越严重→如果美洲有国家趁机崛起,如果有国家聪明一点去资助美洲国家,让美国失去地缘优势,那全世界就不存在没有地缘影响的“海外国家”了……非洲倒是有机会,但太难了,得出现接连多个天降猛男才有机会。

强大如苏联都没办法处理陆权国家的地缘问题,可见这个问题在工业时代有多么复杂和困难。

因为美洲没有邻国可以威胁美国本土,即使受伤严重,所以结局不会太惨。

如果美国因为自己的危机,导致它不能再维持当前的秩序(虽然它也维系不住),但这也代表当下这个和平的秩序崩塌,列强会再起纷争——同样的,如果有国家想趁美国衰弱时建立秩序,那其他国家尤其是旁边的地区大国不会坐以待毙,所以这件事最终引发的又跟法国、德国当初面对的局面一样。

地区大国会在失去霸主压制时想办法壮大自己,而大陆国家想要建立秩序,就不可能让周边出现强大的对手,它会在美国退去后,进入被动或主动的优先收拾邻国,再怼远方。

远交近攻,地缘永远比海外重要——只有利益,没有朋友。

一个国家想建立属于自己的世界秩序,那些在自己旁边的邻国是要优先收拾干净的,这就一定会跟旁边的大国对上。

然后受伤严重的海外国家又能趁机发财,所以才说这是个死循环。

美国只要不作死,非要高压控制内部十几二十年来维系过去那种无人撼动的霸主地位,它就能在接下来的乱世里尽早收拾旧山河,然后在列强的纷争里浑水摸鱼,但最终它不会回到那个不可一世的地步,只能活成19到二战前英国的样子,能拉起半个或者小半个世界的秩序,但无法控制全世界。

虽然强大,可一些强国同样拥有与它抗争的本钱和能力。

各个强国会互相争夺,互相追赶,甚至会各有领先。在这种类似于17-20世纪的欧洲列强纷争阶段,没有地缘危机国家在这个争权夺利的过程中可以分出精神去获得其他小国(尤其是资源国)、以及不想受本地强国控制的小而强大的国家的拥护……

它只能依靠欧亚国家无法解决自身的地缘问题,再以挑拨者、分化的身份游离于各个地区,来获得各地区的资源和市场,然后又因为现代工业的生产力过剩,以及生产需求——各国需要各地区小国的资源和市场,从而让它得到一个看起来不是很强,位置也不太稳固,好像谁都能做,但挑战起来又发现很困难的第一强国。

因为地缘+工业化的问题,大陆国家必须取得所以工业国的认同(共同利益的意识形态),或者靠军事一波打服全世界,才能建立自己的秩序。但用武力,又会因为经济危机频发+工业化的问题,它没有时间消化自己的胜利果实,拖的越久,它的劣势就越大,它只能一波打到世界尽头;因为在信息传递速度越来越快的时代,各国也不会坐以待毙。

没有地缘问题的海外国家却不需要打服全世界,它只要在各个大陆强国无法解决的地缘问题里左右逢源,然后不断累积优势,获得多数小国的拥护;但它同样没办法消灭那些强国,反而它要均衡各个地区的强国力量,以免出现一个和自己一样没有地缘问题的强国跟它抢饭吃。

可它再也做不到像过去那样彻底跟后几名拉开极大的差距,也不可能是那个天下莫敢不从的霸主。

这样的国家也不是真正的王者。

它只是僭主。

真正的王者尚未诞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