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导师之间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

发布时间:
2023-08-25 12:30
阅读量:
16

一场围绕蚂蚁森林和微信步数展开的猫鼠游戏……

我有个理工科的高中师弟,也是本科直博,一直留在清华搬砖。但是直博之后,他发现日子压根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虽然他们实验室不要求每天打卡,但是小导时不时会早起查岗,如果看你不在,就会立即打来夺命电话,关心一下你的工作进度和身心状态……可想而知,在睡梦中被导师的电话惊醒,这比每日定时定点打卡还可怕,毕竟这玩的是随机抽查+心理战。

尽管实验室众人苦查岗久矣,但始终都没有什么办法,或者说根本没想过破解办法。

就在一众人苦苦挣扎时,我同学他实验室的师兄秉着科研探索、见微知著的精神,在一次和小导成为支付宝好友的机缘巧合后,发现了导师的秘密:

如果导师早起了,他就会在蚂蚁森林收取自己和大家的能量,而且是强迫症必须收一圈的那种,一个不落。所以只要看到他早起收了能量,那他大概率就会早早去实验室查岗,毕竟一大早闲着也是闲着,扫荡一番实验室再回办公室泡茶岂不乐哉?

经过实验室几人一番观察,虽然“收能量”和查岗并非100%对应的因果关系,但这个变量完全是可用的。因为收能量不一定查岗,但只要查岗必然收能量(早起是必要条件),虽然根据这个指标大家可能扑了空,但至少比天天心理战要强的多。

于是,几个加过导师支付宝好友的师兄师姐,就开始了轮流设闹钟早起观察蚂蚁森林的值日,而我师弟则因为平时和大家混得好,又是直博进组的团宠,就有幸早早加入了这个神秘组织。当然后来整个实验室都开始享受起了这个规律带来的福利,每周三四天睡到自然醒,好不快活。

接下来长达半年多的时间里,该实验室一团和气,小导每每查岗,大家都是兢兢业业全员在岗,无一例外。我师弟甚至可以跟我们堕落的文科生来打早场球了(大误)。师弟表示实验室里小导连同大老板对大家的科研热情称赞有加,组会上多次称道——直到有一天……

一位师兄早起时手抖收了小导的蚂蚁能量。

这一小小失误,没成想彻底引发了小导的怀疑。毕竟人家也是从学生时代过来没多少年的“青年学者”,早就对大家持续的殷勤状态起了疑心。这次收能量事件堪称是点破半年来导师疑心的最大线索。

于是乎,导师择日早早抵达实验室,面对着空无一人的实验室竟一时无语凝噎。经过两个小时的守株待兔,才看到平时表面殷勤的学生们十点多稀稀拉拉姗姗来迟。这下,导师彻底是怒从心头起,把欺骗导师的一众男女老少来了个连锅端。经过一番威逼利诱,实验室的师兄自认首次发现了“收能量法则”,违心地表示:一定真诚悔过,此后自当以身作则,并多发文章救赎罪身。

这之后,查岗的恐惧重新笼罩了大家。不同的是,这次苦日子仅仅延续了一个月,就再次迎来了曙光。

因为有了先前的经验,虽然蚂蚁森林不管用了,但是原理却可以推而广之,于是很快就有人想出了观察导师微信步数的方法。然而苦于小导有两个手机+开车上班,微信步数很难准确奏效。不知道是否老天眷顾,有一天我师弟又出现在了工作日的早场球场,并告诉我:微信步数计划成功了!原因竟然是,导师新添置了一块某品牌的运动手表,而手表准确地关联了微信步数,这下彻底把自己早上的行踪暴露在实验室一众人的视野之中。

这回好了,众人又开始了马放南山的日子,值日小组重回江湖。导师的微信步数再次成了实验室最重要的观测指标,比科研数据更牵动着大家紧张的神经。更重要的是,这次大家吸取了过去的经验,把0步的异常情况也纳入了触发“集体到达”的条件,这样就可以把忘带手表的情形考虑在内,避免搞出乌龙再次被导师识破。

截至本回答完成的日子,我还没有听/看到我师弟的坏消息,他们应该还在享受微信步数带来的红利。想必大家在一早安睡之时,都要衷心感谢,“果然还得是科技改变生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