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吃盐吗 他们的盐哪弄来的 如果一个苦行僧在深山里没有盐吃会生病不?

发布时间:
2023-08-24 12:48
阅读量:
16

有时候我们太容易低估古人的智慧。

古人取盐大致有如下几种方法:

1.焚木取盐。《晋书·东夷传》记载古代东北肃慎氏无盐,“烧木作灰,取汁而食之”

2.煮海为盐。《说文解字》记载“古者夙沙初鬻海盐”

3.取土煮盐。《后汉书·西南夷传》中记载,汶山“地有咸土,煮以为盐,麝羊牛马食之皆肥”。《水经注》中记载“朐忍县入汤口四十三里有石,煮以为盐。石大者如升,煮之,水竭成盐。”

4.凿井取卤。《华阳国志·蜀志》记载:“秦孝文王以李冰为蜀守,冰能知天文地理……又识齐水脉,穿广都盐井、诸陂池,蜀于是盛有养生之饶焉”。

所以,和尚有多种办法弄到盐,当然最大的可能还是用钱去买,或者接受山下人供养的盐。

不吃盐会不会生病,与吃什么东西有关,如果深山苦行僧吃的植物、喝的山泉水里本身就含有大量盐分,不吃食盐倒也没多大问题。

————更新线————

方法一说是“取盐”其实略有不严谨,虽然是古人补充盐分的一种办法,但取出来的不是通常意义上的食盐,叫“代盐”也许更妥当。

这种方法曾经广为利用,在世界上很多地区都有发现。在内陆不产盐的地区,当地人通过其他方法来补充盐分,比如燃烧某些植物,过滤其汁水,或是烘干利用剩余物,或者直接用来加工食物。

随着交通贸易发达和海盐陆盐开采量增大,这种方法逐渐衰落,仅在交通不便又不产盐的某些少数民族地区有所留存。

《蛮峒竹枝洞》有“蕨根渍水代盐尝”的描述,地点在贵州。《粤西诗载》有“山深路远不通盐,蕉叶烧灰把菜腌”的记载,地点在广西。

并且,好像不是所有的植物都适合烧灰取盐,保有这种传统的民族往往会选取特定的种类,大概是多年摸索出来的经验。

这些植物烧出来的草木灰,主要以碳酸钾和氯化钾为主,还有部分的钠元素(有没有氯化钠我不知道,没检测过灰的成分),可以补充所人体需要的钾钠电解质。

有些地方用这种方法用了至少几百年,至今贵州还在利用这种方法做粽子。

上文提到的煮土取盐和煮石取盐的原理都很简单粗暴,就是让土里和石里的盐溶解到水里,然后进一步加工和提纯,没有太复杂的化学反应,但不是所有地方的土和石都适合煮盐。

《圣经》里的“盐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咸呢?以后无用,不过丢在外面,被人践踏了。”指的就是煮石取盐。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寻找这种盐的方法,是看牛羊喜欢舔哪里的石头,就能判断哪里石头的含盐量比较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