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CVPR2023论文 PMRC 是否涉嫌学术不端?
发布时间:
2023-08-24 12:46
阅读量:
23
类似这种搬砖的工作有很多,把A领域的某个方法套用到B领域上,然后能不能中顶会就看包装和运气了,如果引用了也没什么大问题。
新手:在review阶段故意不引,然后赌审稿人没看过A领域的文章(甚至不去搜索有没有),赌赢了就增加中的概率;赌输了就说没看过,后面再补上引用,但这样会降低印象分。
老油条:在正文假装不知道有方法A,然后在补充材料里用一段说明一下和A的异同,营造出「是我论文写完了、实验做完了,投稿前才发现还有方法A,但我还是比较了,没有逃避」。然后赌审稿人不看补充材料,这样就算被发现了有A,也不是你的问题,是审稿人自己不看补充材料的。
以上方法只适用于「从其他领域某方法获得了灵感,并进行了略微的改进或适配」或者是「在投稿前,突然发现新出了一篇相同task文章,懒得或没时间再做实验比较」,这样可以在补充材料加一段 “Discussions on the xxx/Concurrent Work”。
如果是「原封不动照搬」,还是老老实实交代清楚吧,这时候主要考验讲故事和包装的功底了。
例如,最好不要直接说“我们发现用方法A [cite A] 在新task上效果好,所以我们用了A“。
可以改成 "我们发现这个task在xxx时(一些分析或insight)会有提升,然后受到A [cite A] 的启发,我们是第一个尝试将A应用到这个task上的,实验结果证明了有效性"。
也就是强调「是自己先在这个task上有了insight(即使是马后炮的一个insight),然后尝试构造方法时恰好A很合适,所以就顺便用了A」,而不是「先看到了A,然后尝试能不能用在这个task上,发现可以,所以用了」。
技巧归技巧,还是希望大家踏踏实实做科研,即不要过于苛刻(要生存的),也不要想着次次投机取巧(早晚要翻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