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大量地标建筑设计方案都是国外工作室中标,是因为本地建筑设计师水平不行吗?
1、因为权力的任性。
还记得已经凉了的恒大足球场最初公布的方案吗?
连同备选的其他方案,全是这种恶心到不行的大莲花。为啥这些国外大名鼎鼎的事务所也只能做出这种玩意儿?原因只有一个——领导喜欢。
要承认建筑这玩意没啥了不起的精密科技在里面,同一个项目你选方案ABCDE任何一个其实都没啥区别,同样都能满足使用,同样都符合投资限额。我们除了查查方案是否违反规范,就没有什么可信的客观标准去评价设计方案的优劣了。
所以最终的拍板权就落到了领导头上,这使得建筑设计的第一要务就是要迎合有拍板权的领导的喜好,而最终完成的建筑物就是领导个人权力的纪念碑。
我在一次负责某展厅项目时,在刚完工的时候让设计事务所安排了一个员工来给参观的领导现场讲解展厅的设计。
结果任凭我这位窝工的师弟讲得天花乱坠,领导还是觉得这里配色不好,那边造型太突兀。参观完后领导反应很差,我还被自家老总来电话一顿骂,让赶快按领导的意见修改。
改个啥啊,还有一星期就开放了,根本没时间。
所以到正式开放那天,我让事务所安排个法国佬来讲解方案,再带个美女翻译跟在来参加仪式的领导后面做讲解。
结果这次反应就非常好,领导恍然大悟,原来这个用黄色还有那样的深意啊,原来包这个十字柱反映了那样的理念啊……外国先进的设计就是不一样!
上次同样的话,可是怎么讲他都听不进去的,人家就喜欢外国人,你能怎么办?
2、因为权力的博弈。
在拍板的领导不具备绝对权力的情况下,选择任何方案都会遭到质疑。
为什么选A不选B?明明C看起来更好,D也更通透嘛。
这种权力博弈的局面下,就需要拿出能压服反对者的依据来。
如果是施工采购的招标,最保险的就是选最低价中标,这是最有力的定标依据。
但在本质上没啥区别的建筑方案来说,有说服力的就只有设计师的头衔、名声、江湖地位这类玩意了。
所以外国设计师受追捧的市场环境,反应的是建筑设计这个行业里外国事务所高人一等的江湖地位。
这里同情一把国内的设计院。
因为江湖地位和名声不如人,只能和施工单位投标一样拼低价、拼服务(跪舔)、拼垫资……但拼到最后还要把风险转嫁给员工就过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