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提升绩点很难么?
连续4年专业第一,
获得国家奖学金,
从双非考研到985。
拿绩点就是一场与老师的游戏,我把大学的复习方法进行了提炼总结,毫无保留的告诉你。
全文无广,可放心食用。
大一上学期有一门工程制图,学时很短早早就结课了,因此考试也很早。因为是大学的第一门考试,我复习的那叫一个认真。
而且只有这一门考试,别问怎么复习,问就是All in!
结果等成绩出来,当头一棒,76
很沮丧,明明比别人复习还要努力,成绩却不如人。为此,我特地整了一顿火锅,向上一届第一的学长请教,那一晚我彻底悟了,原来我还停留在高中阶段的线性思维在应对大学的考试。
那也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努力很重要,但战略(即努力的方向)更重要,不然只会让你“看起来很努力”。
要说明的是,这绝不是系统学知识的方法,纯粹是考试技巧,带着很强的功利性。
这套方法只能做到提高成绩,而如果想系统习得专业技能,这远远不够。但我认为提高绩点和专业技能并不冲突。
ok,接下来我会手把手教你怎样提高绩点,全文5000字,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先上目录~
一、提高绩点要了解的3个常识
1.绩点是怎样算的——明白游戏规则
咱就是说,想要赢,不懂游戏规则怎么行。
绩点采用加权平均的计算方式,平均绩点=∑(课程绩点×课程学分)/总学分
考虑到不同学校的满绩点不一样,绩点折算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我们回归到最原始的成绩。
加权平均成绩=∑(课程成绩×课程学分)/总学分
- 学分:学分越高,分量越重。我们学校的高数学分是5分,一门课顶2-3门。一旦考差了,将来要花很大的劲才能拉起来。
- 课程成绩:由平时分和考试分两部分组成,要想拿高分,缺一不可。
2.慎重选课——选课不规范,期末两行泪
大部分学校是不会对成绩规格化的,那么老师给分松一点或是给分严一点,出入还是很大的。就比如体育课,有的老师给分送,有的老师给分严。选课前去问下学长学姐,哪个老师的课巨坑,提前避雷,哪个老师给分高,高优选择。
选课前千万不要松懈,好课都要拼手速。
- 选修课,决策选哪些课比较好过,比较容易拿高分
- 必修课,决策选哪个老师的课
一定会有热心的学长学姐,如果没找到,一定是打开方式不对。
没有什么是一杯奶茶搞不定的,如果不行那就两杯…
3.最重要的两节课——说啥都得去上
第一节课和最后一节课,永远是出勤率最高的两节课。
【第一节课】
咱就是说,不能输在起跑线。
- 了解课程概述、考试形式,平时分和期末分占比怎样
- 老师的处事风格,有些老师很直接,几次点名不到平时分扣完,有些老师则比较佛系
- 有些老师更是开门见山,告诉你这门课最重要的章节是哪些。赶紧的,圈下来要考
【最后一节课】
最后一节课必须录音,不错过任何一个重点。
后面会详细讲,这里先按下不表。
二、平时成绩的“奇招”
你以为只要不逃课+按时交作业,平时分就稳了吗?!
No。
1.平时成绩的秘密,都藏在第一节课里
平时分占多大比例,平时分包括哪些:出勤、课上回答问题加分、课后作业、小组作业、小论文、实验报告等等。
人是感性的,打平时分注定不是公正的。
老师一学期下来能记住的名字很有限,如果对你有印象(注意是好印象,不是每次点名都不到的坏印象),平时分想不给高分都难呐。
2.小论文/大作业——形式大于内容,学会“包装”
不少课程老师会布置一篇小论文或者大作业,拿高分的秘诀在于“包装”,形式大于内容。
本科生写的小论文,都是东拼西凑写成的,而且极度同质化,老师不可能花时间一段段地认真看完,最多稍微扫一眼,然后给分主要看的是你的态度。
在形式上差异化是你拿下高分的诀窍,做好笔记下面的每一点都很重要!
- 打印的时候用好的纸张:用80g的A4纸打印,如果有图的页一定要彩打!!!纸张的区别会让你的作业更有质感。
- 内容:开头和结尾尽量自己写,内容看起来要像是一个本科生能写出来的水平。字数是最容易体现态度的方式,按照要求的1.5倍来要求自己,比如老师要求2000字,你写到3000字。
- 报告要完成,得有封面:可以参考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封面自己整一个封面模板,包括以下信息:题目、姓名、专业班级、学号、指导老师、日期,如果觉得空的话可以加一个校标
随手做了一个封面模板,供大家参考~
- 排版要好看:格式统一,(字体、字号、行间距)页码。如果比较长,建议加一个目录
如果老师给了明确的格式,一定花上时间好好排版下,不要在格式上丢分。如果没有给格式规范,推荐一个看起来比较舒服的格式,也是论文常见的格式~
·标题:字体同黑体,大标题三号,节标题四号
·正文:字体,中文用宋体,英文和数字用Times New Roman,字号用小四,行间距1.25倍
另外说一句,PDF是个好东西,导出成PDF再去打印。如果交的是电子版,那更要交PDF的版本。word会错乱,你用的高版本的word或者wps,老师拿着祖传版的word打开,格式很可能错乱…
3.小组汇报——有角色才能得高分
小组汇报无非三类角色:小组长、汇报人和其他。有时候汇报人还是小组长。
小组汇报要想拿高分,首先得把握住角色——小组长和汇报人会有加分。
老师很清楚,真正对这场汇报有贡献的就那么2、3个人,其他人都是抱大腿的。
除了把握住角色,还要掌握汇报的技巧:
- PPT要好看:一定要换位思考,不要你觉得好看,而是老师觉得好看。选择简洁大气的模板,不要选颜色过于丰富的,放到投影上很容易看不清(投影和在电脑上直接看差异真的很大!)
- PPT不要放太多的字:PPT上是汇报的提纲,具体的内容是讲出来的,不然就成了读PPT
- 汇报流利:注意汇报要有逻辑,每一小节的逻辑以及每一页的逻辑。课下多练习几次,让组员帮忙提提意见,另外控制好时长。
- 差异化:在千篇一律一律的汇报中,谁不喜欢别处心裁的主题呢。
- 汇报顺序:如果可以选顺序,不要第一个,也不要放到最后,中间稍微靠前是最好的
4.课后作业不要漏
课后作业及时交,不要漏交,每一次课后作业都会记录。
就算去抄也要按时交作业,而且要字迹工整的抄。
即便大家都是抄的,在一堆抄的作业中,字迹最工整的,自然也能分数高一些。
5.上课坐前排——刷脸的好机会
尤其是选修课,玩手机的要远多于听课的。而越是选修课,平时分的占比越高,越要把握好平时露脸的机会。
上课坐前排,课上再偶尔和老师互动下,平时分少不了你的。
大学里主动回答问题的人实在是太少了,老师的问题不需要百分百有把握,只要能回答一部分,很多老师就会给你加分。甚至有些老师,虽然你答非所问,为了缓解气氛都会给你加个感情分。
6.学习委员的小优势
有些同学不太敢在人多的场合下进行汇报,或者担心坐前排被老师cue问题,那么学习委员是另外一个可以刷脸的好机会。
学习委员的职责是收/发作业,连接起老师和同学之前的作业往来,定期和老师有往来。如果作业有疑问,趁着交作业的时候,顺便问个问题,岂不是很棒。
三、考试成绩的“妙技”
(一)划重点的最后一堂课
老师划重点,一定要录音!
对教材不够熟悉,真不一定能完全跟上老师的节奏,弄不好就漏了老师的重点。有时候好巧不巧,漏掉的就是要考的。
另外,注意品老师的语气,你品你细品,哪些是假重点,哪些是真重点。
(二)找资料——资料找的好,分数低不了
大学的考试,要想考的好,有一项能力必须具备:信息搜集能力。
(1)找学长学姐要资料
上一届学长学姐,他们当时的笔记、期末复习做的总结,以及整理的历年真题,能帮助你了解哪些是重点,比自己拿着教材效率强太多了。
别不好意思,态度诚恳点,嘴甜一点~一点有热心的学长学姐会帮你的。
很多老师出期末试卷be like:先确定要考哪些知识点,然后就开始从往年的真题里拿一点用用,再拿一点稍微改一改,教材书后习题参考参考,试题库里再搜刮下,再整一些些新题,凑一凑期末卷就搞定了,和你写小论文东拼西凑差不多。
往年真题的参考价值很大,即便题目不一样,但考查的知识点还是那样的,只不过换种形式来考罢了。
不懂的题目一定要搞明白,绝不要抱有任何侥幸的心理。因为往往那道你不会的,出现在了期末试卷上。
(2)学校打印店
打印店真的是一个宝藏。
咱就是说,有些打印店老板真的太会做生意了,只要报课程名字,老板就会把整理好的历年真题甩给你。
期末考试前,不妨去文印店转转,说不定有惊喜。
(3)PPT课件
坦率地讲,很多教材(尤其是自编教材)很一般,前因后果都没完全写明白,自己看教材真挺费劲的。
最好能要到老师的课件,要比看教材更清晰,而且重难点更加突出。
有些老师担心课件被学生上传到网上去,所以不愿意提供。可以礼貌的问下老师,如果不方便提供PPT版本的课件,能不能导出成PDF的,反正只要能看到课件内容本身就行。
(4)网课资源
有的老师科研能力极强,但讲课水平属实拉垮。倒也不是没有认真备课,就是思路过于天马行空,真的跟不上老师的思路。
想到我的大物老师,操着一口浓浓的口音,板书过于飘逸、思路那叫一个发散…
还有的老师,拿着祖传的PPT从头念到尾。
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B 站、Mooc等地方有很多优质的视频课,都是免费的。
你会回来感谢我的。
(三)备考策略——定计划、拎框架、再细化
1.定计划
明确考试时间,按照优先级制定好复习计划,明确在什么阶段必须要完成哪些复习任务,把效率拉满。
每次期末考前,我都会先在纸上列出期末考试的时间,然后根据时间倒排复习日程。好处是把目标切碎,每个时间段完成哪些复习任务,能更好的落地,也能让自己更有紧迫感。
(1)计算自己可用的复习时间:以小时为单位,这里的复习时间是去掉上课等其他安排的时间,指的是可以全身心投入到期末复习的小时数。
(2)分配每一门课应该投入的复习时间:估不准可以请教学长学姐,大概复习了多久,作为复习的参考。
(3)列出每日详细计划:拿出一张A4纸,画上一些格子(当然不必拘泥于格式,怎么舒服怎么来)
每天晚上复盘下,当天的复习任务有没有都完成,完成的可以划掉,没完成的第二天要提提速了。
我把高数放在第1-5小时,不代表从早上开始就花5小时,全放在高数上,只是说我当天会花5个小时在高数上,可以是早上3小时,下午2小时,大家可以自由组合时间。
2.拎框架
根据圈划的重点(老师划的、学长学姐整理的…),对照着PPT课件完整过一遍教材,梳理一遍课程框架,做到大概能明白是个啥就行。
一些实在没看懂的,或者看起来很费劲的小节,做好标记,不要纠结。
那些你看不明白的,可能都不会考。比如线性代数前几节的证明题,期末考试一般不会考。
3.再细化
就下来的复习目标就是会做题了,毕竟最后所有的努力都需要体现到分数上。
「刷题」是最高效的复习方式。通过输出来倒逼输入,远比漫无目的的看书要更高效,也更有用。
刷题优先级:历年真题>>教材例题/PPT例题>>书后习题
刷题的步骤:先独立做题—>核对答案—>回归到课本、PPT和笔记,结合题目,从「做题的视角」重新理解知识点,体会会出哪些题型,答题的思路会是什么样子的…
(四)考试时多捞分小技巧
- 主观题:能多写就多写点,展现出态度,你只管写,反正最后难受的也是批改试卷的人
- 步骤分:千万千万不要空着,你会啥就写啥,不写肯定是0分,写了说不定还能捞到点
- 字迹工整:老生常谈了,尤其是主观题,要把字写好看不容易,但把字写工整不难
其实有一些试卷是老师带的研究生帮忙改的,主观题也很难评判,那么态度就会是一杆标尺。
(五)一些复习建议
1.自控力差的同学,强烈建议去学习氛围好的图书馆或者自习室。另外,手机离自己远一点。
2.制订好计划,保持规律的作息。不到万不得已不要通宵,期末不只考一门,不要影响到大局。
3.坚持反复多轮,无论是背诵名词解释,还是常用的公式,甚至是记忆解题方法和步骤。
4.不要多任务并行,期末复习最好的效果是,在一段时间内同一门课长时间的投入,我是不建议不断调整复习科目的。
四、写在最后的话
高绩点有什么意义呢?
在现行的评价体系下,高绩点能拿到奖学金,也能拿到你将来写到简历上的荣誉称号。
在这个结果大于过程的时代,只有结果能说服众人,拿高绩点能带来更多的选择自由度。
比如保研,更高的绩点(当然还包括科研和竞赛等等)能助你获得保研资格,也能让你在选学校的时候有更多的筹码。
又比如找工作/招实习,HR在筛候选人的时候,学校、专业这些筛选条件根本筛不过来,还得再加上成绩、四六级等等,更高的绩点能保证你在一开始不被筛掉。
朋友曾经问我,你喜欢那个功利的自己吗?
“不喜欢,但我感谢那个曾经为了高绩点而拼命的自己”
拿我自己来说,我们学校没有保研资格,能从双非考研到985,高绩点是第一步,这将是你将来选目标学校和复试的信心来源。
我写过2篇考研攻略,有考研打算的小伙伴可以看看呀~
我现在是大三准备考研了,想问问你们网课都在哪里弄的?有没有什么是考研前不知道,考研后才明白的事情呢?我一直认为,绩点是大学的A面,大学还应该有B面。
绩点不过是大学的一部分(必须承认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也不应该让大学全部围绕着绩点转。
在大学,还有甜甜的/也可能是苦苦的恋爱
有和兄弟姐妹一起熬夜侃大山的愉快经历
有独立一个人坐在图书馆看小说的记忆
…
总之,你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