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给你涨薪50%,但是要做3倍的活,你干不干?
千万不要干,因为涨薪幅度可以被量化,工作量增长幅度无法被量化。
比如你是一名秘书,以前只给一把手写文章,新上任的二把手写也需要有人帮他写文章,但是秘书科你的写作能力最突出。所以,二把手和一把手商量,让你同时为两位领导写文章,相应的给你涨薪2000元。
咱们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涨薪两千真不少,而且只多给一位领导写稿。
2000 VS 1,肯定2000爽啊。就好像本题,涨薪50%和增加3倍工作量,50% 比 3听起来诱惑力更大。
有这样的心理活动是因为,涨薪幅度已经被量化,但殊不知,背后增加的工作量是未知的,脑子不容易形成概念。
增加的工作量,不仅仅是一个写作问题,还包含背后隐藏的事前沟通,搜集素材,头脑风暴,思想交流,后续修改,以及其他额外领导交办的任务。
这相当于你给两个人当秘书。
比如你原来的月薪是8k,现在你是两位领导的秘书,月薪应该16k,但是却只给了你10k。
所以,亏大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你还要协调好两位领导工作的先后顺序。
一把手认为,我是你最开始领导,二把手只是工作的附属品,所以你大部分时间都应该是我的。
二把手认为,我用你已经支付了相应的薪酬,你就应该给予我与一把手相同的服务质量,凭什么将我排在那么靠后?你是不是看人下菜碟?
一把手、二把手你都惹不起,但是工作总得有先后顺序,这场关于“C位”的争夺就在你的行为上上演,而最后你的任何决定,都会遭至另一位领导的不满。
所以,多拿两千块,多干一人份的工作,还得罪一位领导,简直亏大发了。
反观此题也是,领导要求额外两倍的工作量,那必定也是要求与先前的工作质量拉齐,但人每天的精力储备是随着时间而下滑的,既然如此,请问你如何应对?
同样,涨一半的钱,多两人份的工作量和工作烦恼,你亏大了。
我有一位朋友也遇到类似事件。
他是一名UI设计师,任务很重,每天工作非常忙,他觉得自己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于是提出离职。
公司当时属于业务高峰期,老板觉得他能力还算过关,态度尚可,就跟他说,你的辛苦我都看在眼里,你也干了那么久了,相信对公司也有感情,这样,你留下,我给予你15%的涨薪。
朋友之前去别家面试过,发现涨薪程度跟老板许诺的不相上下,再加上他本人内向,对于适应新环境比较抵触,就选择留下了。
但是,留下是留下了。工作任务量又上升了一个等级。
他去找老板谈,说之前的任务量已经很饱和了,为什么现在又增加任务?老板就一句话:我给你涨薪了,所以加工作量,有问题吗?
这个逻辑,明显错了。
朋友认为,涨薪的15%是用来支付过去溢出的产出;而老板认为,过去的工作量是合理的,涨薪的15%是要靠增加的15%的工作量来换取的。
老板理解“涨薪”,是“预支”,未来你是要成倍的还回来的。
所以,有的涨薪,更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