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成为下一个科技强国吗?

发布时间:
2023-08-24 12:41
阅读量:
12

这种问题在知乎上不少,而几乎但凡这种问题下,高赞回答基本上都少不了三板斧。

第一板斧叫文化,就是中国人太功利,只注重能不能挣钱,不想搞纯粹科研。

第二板斧叫环境,就是中国科研官僚化严重,学阀遍地bulabula。

第三板斧叫体制,就是中国科研鼓励灌水、鼓励超,不保护创新,搞不了科研等等。

这些话看起来似乎没有错,但如果把类似的观点里,把中国换成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甚至于初等发达国家,似乎也都没有太大问题。

比如说,我问“土耳其会成为下一个科技强国吗”、“索马里会成为下一个科技强国吗”、“印度会成为下一个科技强国吗”,你差不多也能把上面的三板斧套上去。

所以我是觉得这种三板斧理论,并没有什么太大意义。

如果从现实角度上找原因的话,单单说钱,只以中美两国作比较,那么毫无疑问,中国的总GDP是美国的80%左右,人均GDP是美国的1/5,但每年招收的大学生人数是美国的三四倍,科研人员的数量是美国的五六倍。

换言之,即便中美两国有同等比例的科研经费投入,那也意味着平均每个中国科研人员能得到的平均经费,只有美国同行的1/6~1/8。

哪怕作为一个文科专业的博士,我也知道做实验需要钱,买耗材需要钱,买设备需要钱,雇人需要钱……

很多理工类专业,研发就是得靠砸钱砸出来,坐在办公室里空想是没用的,但现实是偏偏又没那么多钱。

这是个短期内无法改变,并且不能忽略的客观事实。

所以,对于中国是科技大国,或者中国能在一定时期内全面超越美国、欧洲的科技,这种东西我是都当笑话看的。

真要是有人有拿1/8的科研经费,就能搞出比国外同行还好的成果的本事,直接创业好不好?混个百亿身家,不比在大学里抠抠索索的申请那百八十万的经费爽?

但反过来说,也正因为这么比有点不讲武德,所以在我看来,更合理的对比方式,是在同一个领域,看在投入相同或者略少一些的经费的前提下,能不能出同样有价值的成果。

打个比方,你找个跟华为同行业的企业来,看双方都投入10亿去研发的一个新产品或者新功能,对比一下谁的实现效果更好。假如说华为的效果好,那就证明中国企业的科研能力是OK的。反之,如果一个东西,外国企业投入了1亿美元和几百个科学家研究,中国只有几千万人民币和几十个科学家,然后最后搞出来的东西比美国差,拿这来嘲笑中国科研水平不行,也算是不讲武德了。

不过,有意思的地方是,虽然中国与这些国家的人均GDP相差不算大,但除了俄罗斯,在中文互联网上,很多人都会把剩下的国家或者当笑话看,或者认为中国与这些国家并不是同等水平的。大多数人一提科研,拿来对比的对象就是日本、美国、德国、英国这些人均GDP超出中国几倍的发达国家,并且还说“不要比烂”。但又在提及中国的很多经济发展成果的时候,强调中国人均GDP不高、6亿人收入不到1000元之类的话。

这其实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双标。既然你明知道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又偏偏要跟发达国家比整体科技水平,这就好比说你明知道潘长江就那么高,却偏偏又问潘长江为什么打篮球不如姚明一样。

对于中国是不是会成为下一个科技强国,我自己是无法给出明确的结论。但我大概能明白的是,如果真要客观看待中国的科技水平,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线比,比如土耳其、俄罗斯、智利、罗马尼亚、马来西亚之类,看彼此的水平差距如何,可能是更为合理的方式。而如果一定要与发达国家相比,那就比双方投入资源差不多的领域,看看双方的差距有多大,而不是随便找个发达国家的先发产业就说中国科技不行,或者干脆放弃思考,直接用我说的“三板斧”,用文化、体制等等作为理由,直接整体否定掉中国科技,这并不是一个搞科研的人应该有的理性态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