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什么小众的爱好?
逛坟山,探坟,看年代。
家在农村,聚族而居,我喜欢的就是去山上逛,探坟。最开始是去自己家族祖山,后来也会去其他姓的祖山。一般是冬天,因为这时候草少一些,好走,而且也没有蛇。
探坟都是看老坟,青砖砌的,先根据墓碑文字看墓主,然后看建坟的年代。因为对周围家族的谱字比较了解,确定墓主哪一代后大概知道年代。
但我们这里有“拾骨葬”的传统,会重新安葬,坟墓年代不一定是墓主去世年代。有时候一座墓里面可能安葬了四五代人,墓就是“更新”后的版本,可能比第一个墓主去世晚好多年。当然这些东西族谱都会写,如果能看到族谱,很快就知道坟墓的信息。我们这的家族几乎都是明末清初迁来的,所以坟墓都不会太老,光绪之前(150年前)的完整原装老坟,算非常少了。族谱上记载的老坟,十有六七都找不到了,没有人扫墓管理,可能最后一点痕迹也没有。
下面几张算老坟,可以看出不同的保存状态。
下图是前几天在路边看到的吕氏的坟墓,只剩个碑,墓主人名字看不清,年代却十分清晰,同治癸酉(1873)年,刚刚好150 年。
如果未来自己的坟墓也经过这么多年,却还没有夷为平地,陌生人还可以通过墓碑上的寥寥文字,了解到我曾来过这个世界,也算一件欣慰的事了。
2023.2.22 编辑说明
评论不少说盗墓之类的,不只是不是开玩笑。前几年修高速,迁了不少老坟,里面都是空空如也,我们这没有陪葬的习俗,毕竟以前大家都很穷,青砖的坟都算是家里条件很好的,很多人就几个石头一砌,墓碑都没有,如果后代稍不跟管就成了野坟。我们这里也没有盗墓的情况,本省只知道赣中和赣北有盗墓产业,毕竟他们那开发早,有不少世家大族的墓。我们这穷,也没什么历史,盗墓贼看不上,而且祖山都在村边上,比较安全。
我们看其他家族的坟,平常都是让同学或朋友带去,不会瞎跑,也怕当地人猜忌,如果遇上村里老人还可以问问家族历史。对于坟墓,只看不碰,更不敢有什么不敬的举动。
2023.2.26更新:
没想到有这么多小伙伴也是喜欢探坟!
答主是来自赣南客家,读研中,喜欢历史,不懂风水,更不懂搬山卸岭。现在就自己经历和知道的方面来聊聊。
我也不是从小对这个感兴趣,小时候明年清明跟大人去扫墓,也没有对墓感兴趣,更多是高中毕业后。但是我一直觉得自己仿佛有特质一般,可以感知古物……
我小时候在隔壁村小学读书,大约四五年级的时候就发现路边散落的墓碑,我到现在还记得其中一块落款光绪三十几年,一块好像是民国,都来自碑发现地方的萧氏家族。
因为喜欢看《新华字典》后面的朝代年号,我第二天就把年代换成公元纪年,向小伙伴介绍起来,说这碑一百零几年了。可惜没几年这两块墓碑被打碎了,上了初中还见过碎片。这是我第一次在外面遇到散落的墓碑,记忆犹新。
大二那年,去杭州和同学一起游西湖,我看着白堤上铺地的石板,材质都非常不错,怀疑是旧石板,考虑到此地历史悠久,古人喜欢安葬在西湖,所以抱着“可能有墓碑”的心态看了一路石板。游孤山,果然发现了!而且级别不低!
继续游苏堤,陆陆续续有发现,只是有的不能确定是墓碑,下面是我发现的墓碑
还有一次去姑姑家做客,在山里面。吃完饭没事,骑着电动车往山里面走,老远在路边发现了田埂上有块石板,方方正正,马上猜测是墓碑。
于是下去看看有没有字,结果没有。于是又把它翻过来看有没有,结果是这样:
另一面没有这么光滑,石板有大面积脱落,但是,果然发现了字迹!上面有“孝孙”“公”的模糊字样。这碑确为墓碑,有五十厘米长,比什么普通的墓碑大多了,应该是比较富有的人家的。
而且我怀疑,这碑是五六十年代扒坟取青砖的产物,被人从山上弄下来当做铺路石。有字面朝上过于瘆人,所以反扣;又或者字迹不是风化掉的,而且被故意凿掉。
还是大学期间,跟着学长打酱油去抚州某古村落收集资料给他们镇弄历史文化馆。去村里街上的时候,发现人家门口给人坐着聊天的条石上有字,一看,好家伙,乾隆年间的墓碑……
后来继续往前走,我因为对古建筑比较赶兴趣,就拍经过的一个门楼,又想进去拍里面,一起镇政府的工作人员,也就跟进来瞧瞧。一进门我就发现水泥地里有块方方正正的石板。
自己反射性看看有没有字迹,上面长了青苔,并没有明显的有字。光线较暗,就开了手机灯,好家伙,密密麻麻全是字。赶紧告诉他们“这上面有字!”然后就是泼了点水上去,更加明显了。
更人激动的是,这是明万历年间的墓志铭!
在后来的经历中,也陆陆续续遇到了一些墓碑之类的,就不细说了。
过完年去同学家玩,村子挨着一条大江,有一片大石头滩,我喜欢捡好看的石头,就去逛逛,看看有没有黄蜡石。
结果捡了一下午,发现这里石头似乎不太行,没有好看的黄蜡石,就打算回去。回走的路上发现石头滩有块残砖,被石头冲刷得非常光滑了,就随手捡了一下,结果,又和墓有关……
以前一些有财力的人会定制砖,在上面打上字,以表示所有权,如“某氏某某夫妇坟砖”。这块青砖应该也是如此。
除了探墓,我还喜欢捡石头,捡瓷片,喜欢看古建筑,尤其是古祠堂。有时间下次和大家仔细讲讲我家乡的祠堂和坟墓。
2023.3.12更新:
突然发现还有一些几年前的照片,就一起更了吧,看看那些“修得/保存得不那么好”的墓。
下图刘氏墓,年代较早,乾隆之前。青砖铺地,墓额为整块石板,虽上部塌圮,但是还是可以看出较为考究。
下图为陈氏墓,三穴同茔,清代末期,约道光后。据说原来较豪华,坟茔高大,且全是砌的青砖。墓旁即其后人房屋,但仍年久失修,以致墓室裸露,可直窥墓室,棺椁早已腐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