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的人,你是靠什么坚持下去的?

发布时间:
2023-08-24 12:37
阅读量:
15

靠我懒。

你可能觉得我很膨胀,事实上,我能考上研,纯靠这以下两点:

1.有效率的偷懒
2.有目的的偷懒

当我拿出上面这两点,我是说,我知道阁下确实很强,但阁下又该如何应对呢?

大多数人不明白的道理是,你我从小循规蹈矩,被父母教育要好好读书,但是,怎么读呢?

父母、老师、甚至你的邻居和亲戚,他们有告诉你怎么去读吗?

你从小到大所积累的学习方法,是他们所告诉你的吗?还是你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慢慢摸索出来的?

如果你愿意了解真相,请继续看下去

坦白来说,我是一个很笨的孩子,笨到我父亲从小一言不合就敲我的头,就因为我不会做题。

我没有办法,靠着侥幸的题海战术混过了高考,到了本科,我如果想要读研,我必须摸索出一套适合我自己的学习方法。

幸运的是,我找到了,我走了这么多的弯路,试了这么多的错,我才有底气把我的方法分享出来。

但如果你想试试我的方法,请你先明白一个前提条件:

考研终归只是一场考试而已。不过大体就是政治、英语、数学加专业课组合起来的一场应试考试而已。

而应试考试的本质,就是把握住出题人的命脉与思路,提前想好他们要怎么整死你。

你就赢了。

我由衷地希望你看下去,我承认我不会说太多鸡汤地话,但是,我一路摸索出来的过程,真的很苦,索性,最终一战成硕的结果,也很酷。

我和你一样,都是小镇做题家,我还比你笨、起点低(二本),最终考上的211双一流,我都可以,凭什么你不行?

如果你准备好了,我们先从一道简单的题目开始看起,让你明白什么是应试考试的真相。尤其是iPhone用户,请不要作弊,直接给出你的答案:

给出你的答案

正确答案是——B,右上角的:

其实大部分人都没厘清一个逻辑:

考研只需要你在有限的备考周期里,能记下比别人更多的东西,做对比别人更多的题。你就能上岸了。至于你上岸之后还记得什么,谁管你记住什么,结果是好的不就行了?

而真正能决定你考上研的,不外乎离开三点

一、有技巧的择校(别到时痛哭流涕选择>努力)
二、有效率地去做题(公共课我给你玩点真实的)
三、有技巧地偷懒背书(记不住你来捶我)

很惭愧,本人就是做对了上述三点,一战成硕。准备好,我们玩点不一样的:

一、如何有技巧的去择校, 在考前就超越你的对手?

首先, 请你记住一个择校铁律:

不要相信任何人说的任何话,尤其是给你笼统择校建议的话。因为考研的专业实在是太多了,每个学校的具体情况都不一样,每个学校下面的不同学院又不一样。

所谓择校黑白名单,看看就好,切勿可信。我要你选择的,是数据,记住,客观的数据才是真相。

考研择校,一定是有技巧的,而且是绝对可以偷懒的。用好了,你的效率可以拉满几倍。

怎么做,怎么找到技巧,看好:

019年广西大学法学院法律(非法学)复录比,122位考生进入复试名单,却要争夺60个拟录取名额。其中最终拟录取的一大半都是中途插队的调剂生。

湖南师范大学2021年新闻传播专硕复录比

上面两张图片,就是解开择校技巧的关键所在,【复录比】,这一远超【报录比】的择校杀器,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就算知道,也不知道怎么去具体运用。

来,我来教你怎么用,即使上面两个例子是2019年和2021年,但却依然那么经典,复录比的一大好处,就是数据不会过期,每年都可以有新的数据,而且可以依靠既往数据来结合最新数据比较,从而分析出你目标院校这几年的择校大趋势,到底适不适合你报考。

注意!

如果你也想自己通过复录比来判断你的心仪学校到底是不是坑,我必须要求你手里有下面我说的数据文件!(择校必须是一件客观的事情,任何一切主观要素你都要排除掉,使用客观、严谨的数据,才能对得起你自己!):

1、你目标院校的具体专业的上年度进入复试名单

2、你目标院校的具体专业的上年度拟录取名单

3、上述文件,能搞到两年的数据最好!

4、如果搞不到(说实话报录比和进入复试名单数据确实难找,因为几乎所有院校的名单公示期都只有10天),或者你懒得去爬院校官网找数据,也没有关系。

就在你现在看的这篇回答里,上方有一份来自知乎知学堂的考研择校攻略,里面有免费提供给各位考生的择校资料包,免费领取上方择校卡片,解锁真实、客观的择校资料,拿到数据资料,自己闷声分析、自己闷声考,这不香吗?

上述7种资料,均可以通过领取上方的知乎知学堂考研卡片,来免费领取,其中我标注绿色的价值相较于其他资料更有价值!请重点注意标绿资料!

复录比的第一个作用,就是:

A:利用院校代码来判断有无调剂生与一志愿一起复试

广西大学2019年法律(非法学)进入复试名单


上图的红框部分、蓝框为考生编号,其中,所有考生编号的前五位代码为该院校代码。如10539就是广西大学的代码,一旦有考生的编号前五位命中10539,就说明该位考生是来自广西大学的一志愿考生,反之,则是来自一志愿报考其他学校的调剂生(院校代码可以在百度上查到,直接百度搜XX带大学院校代码即可。)

我们可见上图左侧的:进入复试名单中,出现了巨大的生源差异,左侧的一串都是广西大学的一志愿考生,而右边的考生代码全部都不一样,甚至有来自北京大学的一志愿调剂生

10001,北京大学

而反观湖南师范大学,你在上图复录比看到的所有进入复试考生,全部都是湖师大本身的一志愿。

10542,注意任何考生编号的前五位为10542的考生=报考湖师大的一志愿考生

所以,你应该通过复录比学到第一个知识点,就是判定你心仪的目标学校【是否会保护一志愿】,即,通过【考生考号代码前五位】,来判定复试对手中是否有调剂生。

如果有,那说明一志愿和调剂考生一起复试,对调剂生利好,对一志愿利空。反之,则亦然。

复录比的第二个作用,就是:

B:利用复录比如何快速判断是否存在隐性学历歧视

复录比左侧,通常为复试名单,右侧是拟录取名单,一个很简单常识,如果一个考生的名字同时出现在复录比两次。即复试有TA,拟录取也有TA,说明Ta通过了复试考核,被成功录取。反之,则是复试被淘汰。

如图所示,如果一个考生最终在复录比中的颜色未被命中标注,则说明没有被拟录取。

那么,我们可以来假设一下,当某一份院校的【复录比】中出现了如下情境:

如果右边的拟录取名单中,出现了有考生编号前5位,非该院校编码的情况。而左边的进入复试名单中,又并未出现该考生。

这就说明,这个学校刷掉一志愿考生,转而招生这位调剂生。那么,此时这所学校,就有不保护一志愿的情况出现——宁要调剂生,也不要一志愿

当然,不是所有院校都会调剂生和一志愿一起复试。还有一种情况是先刷掉一志愿,把坑留出来,方便未来的调剂生占。这种情况,只需要比对一志愿复试名单与最终的拟录取名单,寻找考生编号前五位的差异,即可判断。

如广西大学2019年法律(非法学)专业的拟录取情况,考生编码前五位的不一致意味着招生了调剂生

而2021年的湖师大新传专业呢?没有所谓调剂生,最终录取的都是清一色的一志愿考生,各位可以拉回去上面看看,这里方便各位阅读,就不放图了。

C:利用左边的进入复试名单的最右侧“初试分数”来分析某所院校的淘汰规律:

请你将目光放在进入复试名单中那些未被标为绿色的淘汰考生,如果这些被淘汰的考生,初试分数明显的集中在初试分排位末端分布,则说明该所院校的该专业在招录时,不会出现复试给分不均匀的情况,基本上遵循初试分数为王的录取规则

注意湖师大的被淘汰考生情况,基本都是初试分数低的考生,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湖师大是基于初试分数为重要考量的录取结构的,这对复试拉跨、本科出生差的孩子很有优势。

D:利用复录比中的初试成绩与复试成绩色阶来分析该院校该专业是否存在学历歧视、压分:

以上图的湖师大为例,最左侧进入复试名单的初试分数,色阶呈现明显的由高向低分布,且在右边的拟录取考生名单中的初试成绩色阶,也遵循了初试分数正向分布的竞争规律,即未出现大量低分段拟录取,高分段被淘汰现象。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有理由相信湖师大的招录条件,是以初试分数为极大的参考考量的,没有初试高分段被淘汰,没有大量低分段拟录取,也就不存在学历歧视。

请注意初复试得分色阶分布规律,非常自然,高分段中分段低分段都有人录取,而被淘汰的考生都在低分段,这说明湖师大是保护初试高分段考生利益的,非常适合害怕被歧视的学生报考。

且右边拟录取名单中的复试成绩色阶呈现明显的与初试分数对应的分布情况,这就说明湖师大的复试给分与初试水平有着很大的关联。基本上只要你的初试分数足够高,在湖师大的复试环节一定会是稳稳的。


至此,【复录比】的用法,你应该已经学会了。但是,别忘记我一开始就说的:

复录比的数据不会过期,每年都可以有新的数据,而且可以依靠既往数据来结合最新数据比较,从而分析出你目标院校这几年的择校大趋势,到底适不适合你报考。

所以,再次提醒你!如果你也想自己通过复录比来判断你的心仪学校到底是不是坑,我必须要求你手里有下面我说的数据文件!(择校必须是一件客观的事情,任何一切主观要素你都要排除掉,使用客观、严谨的数据,才能对得起你自己!):

1、你目标院校的具体专业的上年度进入复试名单

2、你目标院校的具体专业的上年度拟录取名单

3、上述文件,能搞到两年的数据最好!

4、如果搞不到(说实话报录比和进入复试名单数据确实难找,因为几乎所有院校的名单公示期都只有10天),或者你懒得去爬院校官网找数据,也没有关系。

就在你现在看的这篇回答里,上方有一份来自知乎知学堂的考研择校攻略,里面有免费提供给各位考生的择校资料包,免费领取上方择校卡片,解锁真实、客观的择校资料,拿到数据资料,自己闷声分析、自己闷声考,这不香吗?

上述7种资料,均可以通过领取上方的知乎知学堂考研卡片,来免费领取,其中我标注绿色的价值相较于其他资料更有价值!请重点注意标绿资料!

现在,我们可以来一起验证一下,看看广西大学2023年与湖师大2023年,他们的招录结构与特点,是否相较于几年前发生了变化,这几年的招录难度是否稳定?

来看: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2023年法律(非法学)招录数据

你能看出来什么信息?

来,自己先思考一下,记住,只有你自己思考出来的结果,才是最有价值的。

3、2、1,揭晓答案:

湖师大公平依然存在

下图可观察到的信息点:

A、被淘汰的考生普遍初试分数较低,复试分数也较低。
B、翻盘机会几乎没有,意味着稳定了初试排位中段的考生上岸安全。

被淘汰的考生

注意观察被淘汰考生的普遍规律,初试排位分数的色阶相较于高分选手普遍较低,不出意外的应该是红麻了,这种就算进入了复试也基本上没啥希望,按照湖师大一贯的淘汰筛选机制,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公平的机制上,以初试分数作为筛选依据。

那么,这种淘汰机制,相较于2021年的新传专业,没有变化,在这一点,湖师大做到了学院的复试程序统一性,没有出现不同学校偏差的情况。

好评!必须好评!

湖师大相较于2021年,更给了低分初试考生复试翻盘的机会(但不多,大方向还是保证高分主流考生稳定上岸)

如上图所示,湖师大2023年法律(非法学)专业拟录取的考生中,出现了3个初试低分段考生的逆袭。其中两人复试分数色阶明显高于其他人,说明一定是在复试中逆袭的。

这种现象,在2021年的数据中很少看到,但是,2023年的数据却观察到了这一现象。

说明什么?说明湖师大在保证终端排位考生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又优化了复试方案,拿出一批名额给那些有真本事的低分段考生翻盘机会。

人,总是需要念想才能生存下去,努力一定会被看见吗?不一定。

但不争取从底端向上攀登,就注定被淘汰!

很难说这种招录模式是否影响了中段考生的利益,但复试方案的调整,依然不能遮掩湖师大公平的招录性质。

湖师大中段考生利益保障依然显著,高段排位考生的复试依然顶尖

同2021年,湖师大2年内的复试模式,没有太大变化的同时,依然采取了稳定的招录模式。即尽可能地不出现低分考生逆袭的故事,最大程度从保护考生利益角度出发。值得点赞。

而广西大学呢?来看:

广西大学2023年法律(非法学)专业复录比

千言万语,都在上面一张图中。2023年了,211大学,连非全考得都比全日制分数高,就这性价比,还要啥自行车?这么卷的法硕上岸难度不大,还要啥自行车?

何况,从上图复录比推出来的信息,没有不保护一志愿,没有歧视,没有压分。要啥自行车?

改变这一切的,就是下面这则通知。那又试问?到现在,又还有多少人觉得广西大学这学校8行?

所以,各位,要想明白。你的试错机会是0,一志愿选择于你来说有且只有一次机会,既然可以掌握择校的技巧,请务必不要偷懒,要好好利用起来!在考前就超越你的对手!让他们自顾地去听前辈的经验教训吧,你记住,数据,比任何人都靠谱,甚至是你的父母!

二、如何有效率地去做题,才能真正拿捏住出题人?

我在这里抛砖引玉,看看各位对做题技巧、应试思维有没有兴趣,如果各位感兴趣,来,咱们追个更,拉满去讲。

欢迎各位三连追更!欢迎各位三连追更!欢迎各位三连追更!

先给各位一个开幕雷击,不管你是不是今年考研,请挑战一下历史上最难的考研英语:

顶级完型填空

请看,这是鬼见愁年份2010年考研英语一的开幕雷击。我要你做的,只有第二题,这道题的难度系数,当年直接干翻一大批考生。

2010/partA/2:Instead, the studies ended (2) giving their name to the "Hawthorne effect",

当你在选项中看到一眼的明显四个介词形式时,请你一定要相信我,出题人绝对不是在考你固定搭配,而是在考你对于介词推理的理解。

理论上,英语这种语言结构,所谓的“固定搭配”可以穷尽无数个,出题人心里是门清这一点的,但他为什么还要这样来设计试题?

很简单,在保证那些死记硬背所谓“固定搭配”考生得分利益的同时,出题人也希望能有一个和他旗鼓相当的对手和他在题目中博弈,双边彼此斗智斗勇。

而博弈的焦点,就在于这位考生,能不能达到出题人期望的推理水平。

我接下来要告诉你的,也许会颠覆你的认知,我需要你忘记你从初中、高中课堂上记下的所谓固定搭配,彻底忘记的那种。

在你从小到大接受的英语教育中,你已经深刻的将介词=固定搭配链接在一起了,导致你在遇到词组的第一瞬间就去你的脑中搜索你曾经记忆过的“固定搭配”。

还是太低估出题人了,你能想到的方法,他们一定也想的到。

并且,他们比你想的还多一层——作为出题人,不可能让你轻易搜索到常见的“固定搭配”。

再重复一遍,他们想要的,就是期盼你能找到“介词逻辑”这一推理艺术的后门。

我会告诉你,介词的本质,其实就纯粹的推理。

而且,这种推理,越动态,越直白,越强大。

我们来逐个分析第二题选项,在此之前,我希望你记住,应用介词逻辑前,你必须要树立一个观点:将介词当做动词来看。或者,更通俗的说,将介词当做一个正在发生的动作来看。

上述原则很重要,是贯穿介词逻辑整体的一个大原则基础。

在你正确树立这一大前提原则后,你就可以来实操介词逻辑了。

以第二题为例,我们来一个一个分析这四个选项的介词,到底是在表述什么动作?

[A]at [B]up [C] with [D] off

依照“介词逻辑”方法论,

A表示:X在Y的点上一动不动;

B表示:X在Y的上方不断上升;

C表示:X正在伴随Y一直持续;

D表示:X正在脱离Y直至完全剥离

回到题干:

2010/PartA/2:Instead, the studies ended (2) giving their name to the "Hawthorne effect",

留空处前方是ended,是一个动词,很显然,你一定知道它的意思,它代表:结束。

按照介词逻辑方法论,我们一个个将动词应用至留空处,看看是不是符合逻辑。

A:ended at——研究(the studies)在结束的那一刻一动不动,很显然,不符合逻辑,直接排除。

B:ended up——研究(the studies)在结束的那一刻持续上升,强化了结束的这一结果,当选(别着急,我知道你现在一定看不懂我在说什么,我稍后马上给你解释清楚逻辑)

C:ended with——研究(the studies)在结束的那一刻持续伴随一种结束的状态,直接进入无限伴随的循环,根本不知道伴随到什么时候才会真正的“结束”,显然不符合逻辑,直接排除。

D:ended off——研究(the studies)在结束的那一刻正在脱离,处于正在脱离的状态,直至完全脱离。显然,研究这一客观事实是处于一种正在被结束,但还未结束的状态。不符合end这一单词含义的逻辑,排除。

各位,我不得不提一嘴,考研出题人的水平,真是顶尖水平,我在之前的考研政治逻辑方法论中已经告诉了你出题人为什么就是顶尖出题人,考研英语更尤如此!

此题,大部分人会错选D项,事实上,D项——end off,确实表示“完成”、“结束”。但由于off这一介词,在介词逻辑推理中并非处于一种事实上已经客观剥离的状态,所以off不能代表事实上客观的已经结束。

为什么B是对的?我现在就来解答你的疑惑。

你有没有听过一句经典的英语?

Shut up——闭嘴!

你没有好奇过吗?为什么英语国家说“闭嘴”,要用up来搭配?up明明是一个向上表示持续进行的介词,为什么闭嘴要用up?

我来告诉你,因为逻辑。

Shut,这一单词的意思,代表着关闭。而此时这里的up,就意味着将前方的“shut”向上持续强化,利用up来加强shut的表示,意味着让一个人的嘴巴,再“关得牢一些”。

所以,Shut up之所以对应——闭嘴这一短语,而不是用Shut down来表示闭嘴的逻辑,就是这样!

回到我们刚刚做过的第二题,ended up为什么正确的?

因为ended代表着结束,既然up这一介词意味着对前述搭配词汇的强化,就意味着对end的再强化!让end更加具有完结属性的客观事实认定。

各位,这就是介词逻辑带给你的格局,如果你能掌握我说的介词逻辑,那么,考研英语,不仅仅只是完型填空,在后续的阅读、新题型等长文章结构中,你都能通过逻辑来分析出某个对你来说陌生的词组,到底代表着什么含义。

如何?格局是不是被打开了?

请各位一定要留意考研英语的介词部分,虚词也许不能直接决定你这道题能否做到对,的它直接可以决定你是否能看懂句子,介词贯穿于整个考研英语之中,无论是完型还是阅读还是新题型,长难句必离不开虚词,所以,掌握虚词逻辑,对你攻克长难句,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请大家务必要掌握好介词逻辑,这对你考研英语的整体学习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原因我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介词贯穿于整体考研英语之中。而上述提到的4个介词仅仅不过是冰山一角。

来,英语说完,我们再来一波考研政治,看看当年难下一批人的多选题,我是如何利用应试技巧拿下的:

如何利用限缩——宏观的逻辑观念,去做对考研政治的难题?

限缩——宏观是一个整体的概念。你一定要明白,考研政治的客观题命题人设计的虽然迷惑性很强,但他一定会给你留下口子,就相当于程序员的后门一样,谁找到了后门,谁就能做出正确答案。

使用这个方法论之前,你必须要理解我下面说的这五点:

  1. 限缩逻辑通常必须要求选项中明显出现了相较于其他选项微观的视角,即其他选项如果都出现了宏观中心思想,那么限缩逻辑才具备应用的价值。
  2. 宏观逻辑必须要求选项的宏观中心思想描述与题干描述的设问中心词一致,否则宏观逻辑不能具体应用。
  3. 什么是题干的设问中心词?设问中心词通常是一个宏观描述,不可能是具体描述。当你在题干中找到了设问中心词,你一旦对应选项发现有与其类似的意思描述(宏观),那么你就可以用宏观+限缩逻辑来做这道题。比如,题干中说到了生态文明这一宏观描述,那么对应选项中如果也出现了宏观的生态文明说法,例如保护环境,那么这道题就可以用限缩+宏观逻辑来秒杀。如果你还是不理解设问中心词是什么意思,来看下面这道题,做完你就明白了。
  4. 宏观+限缩方法论可以做的题,通常来说,选项里会直接出现宏观+微观中心意思的组合,所以当你一旦一眼发现选项里存在宏观与限缩的结合,请你立马想到这个方法论。
  5. 题干中心词是宏观、那你一定只能选宏观选项;题干中心词是限缩的微观,那你一定只能选限缩的选项。这是最核心的一条方法论逻辑!
(多选)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的结束,分割的世界经济体系也随之被打破,技术、资本、商品等真正实现了全球范围的流动,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相互合作、相互依存大大加强,世界进入到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新时代。促使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因素有
A.各国经济体制变革供给出的有利制度条件
B.出现了适宜于全球化的企业组织形式
C.企业不断进行的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
D.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此题,极难,在当年杀遍无数考生,难度极高,还是一道多选题。再一次印证命题人水平,马克思经济学一定是所有多选题里最难的一道,没有之一。

但你要是掌握宏观+限缩的做题逻辑,这道题你能秒杀。

不信?来看:

精读完选项之后,发现显然不行,四个选项都看似正确,反向逻辑排雷的路被堵死。但别忘记,出题人一定会给那些聪明的考生留后门——我们发现在题干的ABCD中,宏观与限缩中心意思分别是:

  1. 各个国家经济体制变革
  2. 适应了全球化的企业组织形式
  3. 企业的制度创新
  4. 科学技术、生产力

你发现了什么没有?当我们先利用反向逻辑提炼出来选项中的关键词,再回归到题干中你会发现,这道题的最后一句话设问是说:促使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因素有?

因素,意味着各个原因导致了最终某一结果的必然发生。而在这道题里面,必然发生的那个结果,就是题干中最后一句话里的那五个字:经济全球化。

现在,请你回归常识,经济全球化是宏观概念,还是限缩的微观概念?我想你一定能分析出来,它是一个宏观概念。

既然题目问你导致这一宏观概念结果的组成因素有哪些,那你只能去找到组成这一宏观概念的具体因素。这就是上述方法论第五点的具体应用。

来,现在,请你一秒锁死正确选项:

  1. 各个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由于国家是抽象的整体,加之国家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也是一个宏观的大方向,所以是宏观概念;
  2. 适应了全球化的企业组织形式——由于企业组织形式是企业发展的抽象整体,所以是宏观概念
  3. 企业的制度创新——由于企业的制度创新是针对单个企业内部而言的,效力只作用该企业,所以是限缩的微观概念
  4. 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包括太多领域,宏观概念;生产力包括太多不同生产形式组成,宏观概念。

锁死ABD,此题答案为四选三,C不当选。

各位,这就是应试的魅力,通过应试技巧来对付出题人,就像你开篇做的那道苹果选择题一样,只要你掌握了应试的根本逻辑,你就能体会到这种和出题人对抗的快感。

意犹未尽吧?辛苦了,谢谢你看到这里人,考研人。

回到这道题目的本质:

考研的人,你是靠什么坚持下去的?

你能坚持看到这里,靠的不是你的毅力,而是你想考上的决心,一篇回答也许占用了你十几分钟的时间,但是你后悔吗?

我想你是不会后悔的,因为我相信,我说的这些话,我教给你的这些技巧。

会让未来上了考场的你,从容务必。

你走了那么远的路,吃了那么多的苦,一定要成功,一定要实现!

从你开始备考的第一天起,你终究会写完那么多笔芯,终究会写完那么多草稿纸,你决定起早贪黑了那么多天。我知道你不想失败,也不能失败。但我相信你,你一定可以从自己准备考研开始的那一天,把自己想完成的每一件事都实现。

总有人要上岸的,所以为什么那个人不能是我呢?

宇哥有一句话,真的说的很好:

如果再见,我希望你,换一种身份,换成研究生的身份,我们再见;

如果,再也不见,那就让我们把挂念藏在心间。

各位!等着你们!

明年的这个时候,研招网一定会给你发一份翠绿翠绿的通知。

我们岸上相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