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600km续航,为什么电车会有续航焦虑,而燃油车就没有?
我觉得消费者对电车的里程焦虑,不是对于单次续航里程500、600km的交流,而是对于前路补能不确定性的担忧。虽然也有心理学「预期性焦虑」(Anticipatory Anxiety)的原因。这也不能怪电车用户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不断地为某种还未发生的、想象中的危机,感到忧心忡忡。主要还是以下几个原因,加剧了这种焦虑:
1、充电基础实施建设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城市内
截止2022年底,全国共有各类加油站10.76万座,东部地区拥有4.3万座,占39.9%,中部地区拥有2.9万座,占26.9%。西部地区拥有2.6万座,占24.1%。东北地区拥有1.0万座,占9.3%。根据中国充电联盟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7月联盟内成员总计上报充电站数量也超过10万座,公共充电桩221.1万台,其中直流充电桩93.8万台、交流充电桩127.3万台。从总量上看充电站数量于加油站旗鼓相当。
但是充电桩的分布并不不像加油站分布的那么均匀,71.3%的公共充电桩集中在 广东、浙江、江苏、上海、湖北、北京、山东、安徽、河南、福建等中东部区域。你偶尔想去西北感受下大漠孤烟直,还是去草原感受下风吹草低见牛羊,还是去东三省感受下北国分光万里雪飘,你都得好好掂量掂量。所以,电车不可能像燃油车一样说走就走,车主开车出门还要担心天热、天冷,就怕那个参数没有考虑进来,自己被车仍在路上,只能叫救援,你说能不焦虑吗?
2、电车补能效率远远低于燃油车
2023年1-7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171.8万台,新能源汽车销量 452.6万辆,桩车增量比达到了1:2.6,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能够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但是如上述分析,71.3%的公共充电桩集中在中东部区域。其中直流充电桩93.8万台,占比42.2%,一般直流快充补能30分钟可充满80%;交流慢充则需要6-8小时。这和加油站3-5分钟加满油,不在一个等量级上。你说你着急出门,或者往一个地方赶路,车没电,先充半个小时再走,关键那个地方还得有充电站,你说你能不焦虑吗?
当然有人会说,可以用换电的模式,但是换电站也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换电站只能适配各自品牌的车型。当下国内主推换电模式的蔚来汽车,截止2023年7月全国已建成1626个换电站,主要还是服务蔚来自己的用户。除了蔚来以外的换电站,比如奥动,主要服务出租车群体。普通电车也无法使用换电服务。另外换电站分布也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区域,虽然蔚来也在主要路线上建设换电站,但毕竟数量有限。目前,换电站还有个bug,换电站储备电池有限,也无法解决短时间大量车辆换电的需求。
3、出门不确定因素太多,要么排队,要么抛锚,要么...
出门的天气冷热、行驶路段的路况(山路还是非铺装路面)、堵不堵车....等一系列不确定的因素,都会影响电车的续航。别看现在续航700、800KM的喊得响。但是冬天不打个5-7折都对不起车企自己。不管是EPA、WLTP、NEDC、CLTC的测试标准,几乎都是在实验室的试车台上完成。虽然部分标准也考虑到了行驶速度对续航的影响,但是山路、空调等电子元器件的影响,并没有考虑其中。所以消费者会觉得里程太虚,殊不知是因为工况发生了变化。如果你按照测试的标准开,说不定真可以跑那么远。
截止2023年7月,全国高速公路沿线具备充电服务能力的服务区共5955个,充电停车位共29364个。所以每逢节假日,你就会看到有充电站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内排大队的盛况。像新闻里说的那样充电1小时,排队四小时,而且不敢上厕所。我就问你焦虑不?
看网上一哥们说:他一个朋友昨天在阿里的无人区,施救出了一个川A的蔚来,车上三大一小躲在一个羊圈里面等死。真以为蔚来是掌握了核心技术的神车啊!虚标700公里续航的破电车,到了高原上,可能只能跑两百公里。 这家子人应该庆幸被我朋友他们发现到了,也庆幸有了这次教训,不然下一次他们可能还敢开这破车去穿越罗布泊。我就问你焦虑不?
当然还有为了抢充电桩打打出手,在美国甚至发生为了抢充电桩拔枪互射的惨剧。开电车充个电,搞不好小命不保,我就问你怕不怕?
参考内容:
1、《石油流通行业蓝皮书》
2、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2023年7月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运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