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北方较少甚至没有作腊肉、香肠等的风俗呢?

发布时间:
2023-08-24 12:31
阅读量:
13

作为一个东北人、湖北女婿,现在又常年生活在南方地区,我太适合解答你这个疑问了,保证摆事实讲道理。

答案其实很简单,寒冷又干燥的气候就不会让腊肉在东北诞生

为什么我们会把答案归结到气候上去呢?那就要先从“腊肉”这个名字说起了。

其实“腊”这个字有两个读音,一个读作“”,也就是“干肉”的意思;另一个读音才是“”,指的是古代农历十二月份对于众神的合祭,因此农历十二月也叫做腊月。

所以腊肉基本上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就是每年冬季十二月制作的干肉。

那么如果一些南方朋友到这还想不通“为什么腊肉这么美味的东西,在东北竟然没市场?”,不妨先思考一下“为什么两湖两广等南方地区会有好吃的腊肉诞生?”,意识到区别了吧,最大的区别就是南北方在冬季的巨大气候差异。

会产生腊肉、火腿等腌渍肉制品的地方,冬季往往是比较潮湿阴冷或者说相对温润的,至少不会有东北那么漫长、寒冷且干燥的秋冬季节。

其实现在绝大部分的所谓地方特色美食,在最初诞生的时候都是“生活所迫”罢了。

像腊鱼、腊肉、咸鱼之类的腌渍、熏制食物,它们最初诞生的契机往往都是因为当时的人们在相对潮湿又不够寒冷的情况下在寻求保存食物的方式,否则在类似两湖两广的地区,哪怕在十冬腊月的时候新鲜的肉类也是保存不了太久的。

之后随着时间推移,腊肉这种东西慢慢的吃习惯了,开始围绕这种食材诞生出一系列的菜肴和饮食文化并传承下去,“最美不过家乡味”也就是这个意思了。

而在东北地区,每年的冬天会有至少3到4个月,越往北冬季就越漫长,气温也越寒冷,而且这种寒冷往往还伴随着寒风带来的干燥空气。

我印象中家乡的冬天经常会有零下30度左右的低温,就连衣服洗完晾出去都是瞬间冻的跟石头一样硬,然后上面的水分直接从冰的固体形态升华到气体形态,衣服也就干了。所以就连零下20度的时候在东北都已经不算特别冷了,要知道现在家里的冰箱冷冻室一般也就零下18度而已啊。

可以说以前的东北人到了冬天,只要打开窗,室外就是一个天然的大冰箱,所以自古以来就不用太担忧冬季肉类食物储存的问题,自然也就没有必要去专研腌渍保存肉类的方式和吃法,于是在口味上也就没那么容易适应腊肉这种风格的美食。

所以到此这次的问题不可能想不通了吧,东北地区的气候导致其自古就没有什么必要制作腊肉,自然就不会有相关的饮食文化和口味需求,那么腊肉这种美食在没有受众群的地方缺乏市场就是很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