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去菜市场买菜吗?
谈不上喜欢,而是爱恨交加!!!
偶尔去去菜市场和天天去菜市场买菜压根儿就不是一回事儿。
就像我很多年前回老家办事儿,路过菜市场看到卖咸菜的摊位,拍个不停买个不停,咋咋唬唬的仿佛从没见过似的。
但是我最近在外地旅居,附近唯一的商超倒闭了,不得不天天去菜市场买菜,菜市场里的咸菜摊儿也挺精彩的,但是我根本想不起来去拍,因为,它就挺平常一事儿啊。
说真的,在今年以前我已经有日子没去菜市场买过菜了。
倒不是家附近没有,而是相比较之下我更喜欢商超的简单明了。
■ 我不会砍价儿
我真的很不擅长砍价儿,超市里明码标价最适合我了,倒不是说超市就便宜就好,而是它的价格就在那儿,对谁都一样,不用费心去砍价儿,顶多是看看有没有什么额外的优惠。
而在菜市场买菜,要时刻带着脑子,有时候感觉今天的菜好像比以往贵了多问一嘴,有的老板就会阴阳怪气的说些有的没的,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当然我也很羡慕有的人能够做到和老板热络的有来有往的打趣彼此,这样很好,只是我不擅长。
更何况,有时候我去超市就是想放空自己,不想费心费力的做些额外的互动。
■ 我担心被老板区别对待
每个地方都会有自己的文化,菜市场也是如此。
但凡常去菜市场买菜的都会遇到两种情况:
- 老板欺生:老板们有时候会对生面孔要价高一些,他其实是等着杀价,如果我杀价了,他就知道我是老手儿不敢多懈怠,如果我没支声儿,那么他就多赚一块是一块;
- 老板杀熟:我以前觉得总去菜市场固定摊位买菜应该是踏实且划算的,但是后来被朋友们普及,再加上自己实操过后才发现,即便是常去的摊位也是要问一嘴:今天多少钱?
说白了,谁都不会嫌赚的少,所以能多卖些、卖高些又何乐而不为呢~
而且有的时候会遇到很纠结遇到摊位老板贼喜欢杀熟,老板娘贼实在的情况,我就需要看着今天是谁在而做出相应的选择。
■ 我要面对老板的强买强卖
我时常会遇到老板硬要帮忙挑菜的情况:
- 「这鱼也很好啦,你一起拿着吧」不等我拒绝就已经被塞到袋子里了;
- 「这茄子是新鲜的,多拿几个去吃吧」拜托啊,这不得是我花钱买嘛;
以前还会不好意思拒绝,现在都是果断的把老板挑的拿出去,我自己挑。
或许对于我的长辈们来说,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儿。
可是对于现如今时常累到几近支离破碎的中年人,真的有些无奈:请不要再难为我了好嘛。
emmmm,就是这样的感觉,很不舒服。
而在超市,我可以安心的沉浸在「很熟但不认识」的微妙环境中,那些超市都是我常去的,店员其实也都认识我们,如果我有什么需要找他们询问,也能愉快的交流,甚至是帮我推荐下他们心中的更好选择;如果我只想安静的购物,那么他们似乎也都在忙忙碌碌的整理货架,互不打扰。
■ 我还得听有的没的阴阳
有的老板真的是废话超多,他又不知道我买这菜是用来做主菜还是配菜的,就随着自己的喜好阴阳几句:哎呦,就买这么点儿,会饿着孩子啦~
但凡说出这种话的摊位,我都不会再去第二次,哪怕他的菜再新鲜、再是我想要买的也绝对不会再去第二次。
我讨厌一切拿孩子说事儿的。
■ 我为了买日常所需跑好几个地儿
也是因为大家都很忙吧,像我这样不坐班儿的还是少数,更多的人都是需要去采购一次尽可能的买齐全了,比如酸奶、零食、调味料等等,一般菜市场都没有么全。
写了这么多,一定觉得我讨厌菜市场吧?
今年二月份我大动干戈的从北京搬到广东暂住,下了飞机安顿好行李第一件事儿就是让朋友带我去了附近的菜市场。
当时正赶上菜市场在休息,所以商户们大都在关档休息,我仍旧被那副生机盎然的景象迷住了。
本地种的的西红柿,虽然看起来外貌有些奇形怪状,可它身上就是有着超市里售卖的西红柿所没有的鲜灵劲儿;调味品铺子看起来旧旧的,可是所有的调味料摆放的整整齐齐,而且老板的小猫咪正蹲坐在门口把风,似乎想让主人趁着空档休息一会儿;海鲜摊位的老板正在用高压水枪冲洗着生蚝,虽然泥水四溢,可这就是菜市场呀...
还有太多太多了,逛完这一家,朋友又带着我去了露天的菜市场。
菜心儿我在北京见得多了,也买过很多次,多么平常的食材啊,可是装在阿姐自行车后座的竹筐里看着比花儿还要美!
还有摆在地上的塑料竹筐里的蔬菜,地上尘啊泥啊看起来脏极了,可是那些蔬菜都被老板们洗的干干净净水水灵灵整整齐齐的码放着,我只觉得:够新鲜!!!
我真的太喜欢这儿了。
所以即便后来房产中介帮我找了很多处更好、商圈更便利的房子,我都死心眼儿一般的一定要留到这里。
我当时说:这样的生活不是随时都有机会体会得到的,要珍惜。
于是当我住下来后,兴冲冲的拎着特意买来的小竹筐去买了几次菜,也被各种摊位狠狠宰了几次后,我一度有些变得沉默,尤其是不愿意在菜市场里开口说话,生怕被发现是外地人。
那时候真的很沮丧,我觉得生活气就是个笑话,这明明就是生不完的气!
但是,又没别的地儿去买菜,只能是硬着头皮,以及硬着嘴的说:这的菜市场呀,顶多是在价格上亏亏我,食材的新鲜度绝对是一顶一的好。
你看看,我多会安慰自己啊(PUA自己的强者!)。
很快,可能是因为我的一口过于明显的外地口音真的很扎眼,一些摊位的妹妹、阿姐都记得我了。
她们有人听说我在给番茄找幼儿园,就热情的给我介绍附近的几所幼儿园的收费情况;
有人会告诉我一些菜不要买,是泡了药水的,自己买整个儿的回去怎么怎么样操作简单;
阿姐拿着我的手机仔细研究我要的花刀,并且和我交流厨艺;
还有一个牛肉摊的大叔,总是穿着利落、梳着背头、戴着大金表耐心的为我那十块二十块的牛肉切丝、切片儿;
还有一个摊位的大脸猫真的好可爱;
慢慢的发现,其实还是有很多摊位老板在踏踏实实的做着生意。
而且,去菜市场这事儿就是人生的缩影,很难用好坏、喜欢还是讨厌来断定。
就像我曾经在一个鱼摊儿的几次感受迥异的体验。
第一次去那家店是为了买脆肉鲩,常去的那家鱼摊当天没有进货,但是番茄又特别想吃,所以只能是极不情愿的领着他在菜市场里小心翼翼的贼着别的鱼摊,对我来说找一家陌生的鱼摊买鱼要付出极大的勇气。
这里的鱼摊儿基本上都是夫妻店,遇到的几家摊位都是老婆操刀处理有难度的,老公打打下手,不得不说,阿姐们手起刀落的把食材化普通为神奇,又总是腼腆地笑着把食材交给我,这种反差时常让我回不过神儿,这家似乎有所不同。
哪里不同呢?
男老板叼着烟看了我要切的形状,依旧是没有立刻动手,而是烧起了茶。
我是知道这里的人做什么都爱喝茶的,可是片鱼之前还要喝杯茶也是过于仪式感了吧。
却不曾想,老板把烧好的热水浇在了两片薄薄的鱼片上,虽然我没有听懂他说的话,但是从这一连串的动作中明白了,这是在向我证明没有用别的鱼冒充脆肉鲩。
这个摊位脏兮兮的,目光所及之处尽是陈年黑垢,我虽然没有洁癖,却也是不忍心再多看一眼,生怕看进眼里,走进心里,影响了晚上的胃口——眼不见心不烦啦。
一心想着老板赶紧弄完,我们赶紧撤。
在想看又不想看的余光中,瞥见了老板轻快的刀工和复杂的工序。
简而言之——切个鱼他恨不得洗八百遍手、鱼和菜板。
把鱼肉剔骨,切成我要的条状,方便我做的时候形成太阳花形状;把鱼脊骨上的厚一点的肉切片;把鱼骨切段儿;有刺儿的和无刺儿的分别装袋…
这个过程怎么说呢,就好似在晦暗的光景中,讨得了一支上上签,心中不由的踏实和期待。
然而,后来有一次去买鱼,不知道老板是着急出去办事儿还是心情不好,处理的脆肉鲩完全不是之前的手法,乱糟糟的、丑丑的,以至那个当下我的心情都跟着不好了。
但,那家鱼摊仍是我常去光顾的,每次都还要多嘴说上一句:这次要好好帮我处理哦。
好与不好,喜欢与讨厌,似乎都不那么绝对。
我需要诚实的说的是:也正是这样让我爱恨交加的菜市场让我这场千里奔袭有了底气。
我是爱菜市场的。
虽然,现在我找到了许多线上买菜的方式,但赶上不热的时候仍旧愿意去菜市场挑挑选选。
因为日常去菜市场买菜就跟过日子一样平淡,真的没有什么新奇可言,无非就是赶紧买完菜回家,然后赶紧做完菜吃饭,中年人的一天是忙碌而同质化的一天,今天和昨天没有什么不同,明天似乎也不会有什么特别的事儿,但每次又都会同样的「今天买到的菜超新鲜」而雀跃不已。
因为今天是格外新鲜。
@知乎美食 @知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