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人口生态学家发文称「本世纪末将重置人口数量,只剩下最富有和最有适应力的人」,如何看待这一表态?
新瓶装旧酒,所谓“重置人口数量”,无非是五十多年前西方流行过的“人口爆炸论”借尸还魂。
我们先要知道人口爆炸论是怎么回事:
60-70年代,西方学者提出并完善人口爆炸论,借“环境承载超过极限”、“污染问题”、“资源不足”等理由,渲染人口增长带来的危机。
需要注意,在此时,西方国家或者说白人国家的生育水平,在二战婴儿潮之后,均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所以,所谓的人口爆炸论,要警惕的并不是这些西方国家本国人口的快速增长,而是警惕有色人种特别是亚洲人口的增长。有色人种人口的增长,将导致未来战争潜力对比发生变化,这才是一部分人口爆炸论提出者真正担心的问题。
另一部分持有此论调者的理由就相对没有那么宏大,无非就是种族主义作祟,认为有色人种不应该过上类似白人水平的生活——即使高举环保大旗,但在人均排放量方面依然搞双重标准。
本次新瓶装旧酒、所谓“重置人口数量”的理由,就是资源有限,这个理由在五六十年前的“人口爆炸论”就用过了。
资源是个相对概念,而非绝对概念。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形成了文明发展技术进步——可利用资源增加——可供养人口增加——文明发展技术进步的良性循环。
在人类文明早期,能利用的资源只有石块打制的石器和近处的猎物,如果没有文明的发展进步,地球上的“资源”过不了多久就会消耗殆尽;到早期的农耕社会,由于不懂得施肥,一片田地的天然肥力也很快会被耗尽。如果我们仅以当时的眼光来界定“资源”,无疑是目光短浅的。
如果要论人均资源量,那么随着世界人口规模的增长,人均资源量的绝对值毫无疑问是在下降,但普通人实际生活的质量却是越来越好。这就是总是强调“人口少了,人均资源量就多”观点的人有意无意忽视的一个重要事实:
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不断发现、利用新资源并提高人口承载量与生活质量的过程。
过去,随着人口承载量提升,人口总量大致是一路上升。现在好像也确实如此,联合国不断公布所谓世界人口突破70亿、75亿或80亿的新闻。这些数字给人先入为主的印象,就是人口总量似乎要持续膨胀下去。
但是,在面向公众的新闻中常常被简略的另一个事实,是全球的生育水平正在快速下降,已经从70年代的5.0左右下降到目前的略高于更替水平的2.2-2.3。人口总量还在较快增长只是一种惯性,仅仅是因为人均寿命提升,之前出生的人口还“没来得及”死亡。在不久的将来,全球的生育就会低于更替水平,那之后世界人口总量进入萎缩通道只是二三十年间的事情。
对此方面缺乏了解的公众,常常秉持线性思维。过去谈中国人口增长,好像人口就会快速增长到20亿30亿;现在说中国人口减少,仿佛在短短几年间就要人口减半。这都是忽视了生育水平发生变化、不了解人口总量变动存在惯性导致的错误。
“重置人口数量”比“人口爆炸论”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它承认世界人口总量并非会持续膨胀下去,而是在世纪内就会出现转折点,这更加符合事实。并且,“只剩下最富有的人”表述也很好地抓住了经济增长放缓过程中崩溃论兴起的市场。
但是,由于它本质上与“人口爆炸论”一脉相承,所以虽然同样是提出“崩溃”的结论,比起在世界生育水平在5.0时提出的“人口爆炸论”,现在世界生育水平在2.2-2.3时提出的“重置人口数量”论提出的“崩溃”就稍显突兀和底气不足,“重置”甚至有些2012玛雅预言的味道;限制发展中国家使用化石能源的考虑也昭然若揭。
真正能“重置人口数量”的,是世界范围内不断降低的生育水平。本世纪内,世界生育水平降低到更替水平和世界人口开始下降就会先后发生。把时间拉到足够长,世界人口规模会重回80亿、70亿、60亿。
将来人类真正要面对的,是如何在人口明显老龄化、总人口规模明显萎缩、越来越多细分领域后继无人时,仍能保持住积累下来的文明成果。
比起原始人部落的文明,现代文明非常脆弱,需要大量细分领域的传承与进步才能支撑。如果普遍出现类似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大量细分领域的后继无人甚至失传,才会导致技术倒退——可利用资源下降,最终导致文明的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