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设计人员逃离设计院???
这个消息,是昨天在读者群里看别人转的啊,并不是新闻,应该是半年前发生的事了。
据视频号“建设洞察”报道,一设计院硕士(据说是浙大毕业),深夜12点在公园痛哭,并发出灵魂质问:“为什么要活着?”
原来,因为行业下行,她工作四年后,工资不升反降,变成只有4500元月薪。。。
而她一个月的房贷需要1.2万,生存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我不由得想到,早在2018年,房地产市场烈火烹油、繁花似锦之时,我的领导就一直忽悠我买房,还嘱咐我:“一定要买在单位附近!”
他给的理由是:“虽然你现在感觉房贷压力大,但你的工资也会涨的呀!”
我当时真就是一脸黑人问号,不知道该说啥,结果他又补了一句:
“你看看,当年那个谁谁谁(也是某领导,另一个所的),就是因为不听我的劝,买房买晚了,现在那叫一个后悔呀!”
我心想:“您那个年代,设计院月入过万,北京房价不过6千,当然说买就买。我现在倒是想买,您给我出钱啊?”
不过,说实话,当年我如果砸锅卖铁,掏空六个钱包,应该也是可以在单位附近,上车一套老破小学区房的。
只不过,我这个人比较“佛”,对什么学区房之类的玩意,一点都不感冒,也根本就不相信什么“工资也会涨”的大饼,最后也就没有买房。
因为在单位附近买房,就意味着我被单位“套牢”了啊!
一是房贷本身的压力,会让我难以践行“躺平哲学”;
二是房子买在单位附近,以后想换工作也是比较受限制,沉没成本太大;
三是设计院的工作性质,动不动就薅人来加班,要是家在单位附近,岂不是第一个就要被薅?还能有个人休闲的时间吗?
所以,无论领导如何忽悠我“买房”,我自岿然不动,“他强任他强,明月照大江”。。。
现在看来,我当年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
~~~
其实,设计院本身,也是房地产产业链上的一个环节。
当房地产面临“清算”之时,设计院自然也会被“殃及池鱼”。。。
一方面,地产商各种拖欠设计费,让设计师白干活,不给钱。
另一方面,设计师每天一睁眼,就欠着几百万房贷,只能继续拼命加班,祈祷地产商和院领导能良心发现,给自己一条活路。
设计师被自己亲手设计的“房子”所奴役,这,就是对“异化”,最好的注解。
(设计师亲手设计了“房子”,又反过来被“房子”奴役。
“房子”,这个设计师的“创造物”,却反过来成为了与设计师相对抗的、“异己”的力量。
因此,本质上看,就是设计师在“自己对抗自己”。
马克思所说的“异化”,其实就是指“自己对抗自己”,这在资本主义生产模式中,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也是矛盾积累的根源)
(再多说一句,“为什么要活着?”,这个问题问得很好。
如果说,我们是作为一个被“异化”的对象而活着,那么我们每一个人,就都该好好地思考这个问题。
因为,若是我们所有的努力,最终都会转化为“异己的力量”,来与我们相对抗的话,那我们努力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
微信公众号「设计院迟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