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工作那么难找,为啥互联网上「不爽就离职」的言论还这么多呢?这会不会对年轻人有误导?
会咬人的狗不叫,话糙理不糙。
网上的好多言论绝大多数就是口嗨,这些口嗨中又有节奏党和跟风党之分。
节奏党的这些人很多都直接或间接靠这些煽动情绪的言论吃饭,准确地把握了年轻人工作和生活中的痛点,说出年轻人想说又不敢说的话,给年轻人的情绪一个情感支持和理论支撑。
越是看的人多,流量就越大,这些人的目的就达到了,毕竟流量在当下这个时代就意味着钱。
这些人有各种渠道和方式将这些流量变现,不是散兵游勇似地孤军奋战,很多都是机构策划的集团军战斗。
在这个笑贫不笑娼的时代,总有一些人昧着良心在赚钱。
跟风带的那些人就是无脑崇拜,仿佛找到了理解自己的人,我不是一个人,有很多人和我有一样的想法呢。
给自己的情绪也找到了一个发泄口,甚至于通过那些节奏党的言论也给自己找到了不爽就离职的理论支撑。
当然,你要让他们去真正做的时候,就退缩了,毕竟很多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解决不了呢。
但是既然没有勇气和实力去做的话,也不妨碍他们去跟风说一下嘛。发发牢骚,吹吹水又不用负责任,上嘴唇碰下嘴唇而已,这个世界上最简单的事莫过于此了。尤其还是在虚拟世界,比现实世界承受的压力又小的多,毕竟你不知道他是谁。
没准还能收获来自于不同地方的人的关注和赞扬,极大地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现实世界中说话的听众和看客都没有这么多,甚至于活的就像个小透明,身边人都不愿搭理的那种。
对于这两种人,说完那些言论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至于你听了后,怎么做,那就是你的事情了,说话的人又不管你死活。
由于互联网的发达,在信息获取这方面,这个时代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要便捷的多。每一天各种各样的信息都会扑面而来,不管你接受还是不接受。短视频的发达又让年轻人能够看到天南海北,不同层次的人生活。好处就是眼界确实开了,坏处就是很多东西可能是别人刻意为你而量身打造的,在落差中容易迷失自我。
每个成年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买单,做出一个选择不能只期盼着好的一面,也要承担它所带来的恶果。
多听一听不同角度的说法再做决定,毕竟兼听则明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