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造车是战略性错误吗?
小米造车,在战略上是无可指摘的。
事实上,几乎所有稍微对智能手机和新能源有所认知的人,都会判断华为跟小米必然会进入造车领域,OPPO 和 vivo 在未来十年也有很大的可能卷入这个市场。
原因有三:
一是智能手机已经进入寡头垄断时代,在华为被制裁以后,想要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几乎不可能了。 1 个百分点的市场占比,都需要反复争夺,新能源汽车则依旧在爆发的前夜(当然也已经很快乐);
二是新能源汽车是 IoT (物联网)的重要一环,且是当下附加值较大且连接设备较多且人工智能应用较多的的产业,新能源汽车可能会对智能手机产生反向挤压,比亚迪、理想等未来都有可能反向进入智能手机领域,新能源汽车不去争夺,智能手机市场可能也保不住;
三是小米业绩承压,需要第二增长曲线,小米的几项核心业务(硬件、互联网、IoT)都已见顶,其他几项业务(大家电)几乎都有极强的竞争对手,小米当下能够找到的最好的第二增长曲线就是造车。
至于小米造车的时机是否偏晚,我觉得不是的。
除了外部市场的时机,还要考虑小米所处市场及自身的时机。
小米所处市场,在华为遭遇制裁前,是有可能被华为彻底碾压出局的,即使想要造车,也根本分身乏术。小米需要至少等自己的主业较为稳定,未来数年能够保持市场地位并持续提供平稳现金流的时候,才会重注造车。这同时也是雷军的个人特点,谋定而后动。
另外,新能源汽车本身就不适宜进入过早,小米的真正优势并不是技术攻坚,而是方案整合和效率把控,这都需要供应链相对成熟、市场相对成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于小米来说甚至是刚刚好。就像是 iPhone 4 将智能手机带入了新时代,小米分走了第一杯羹一样。
当然,考察战略的重点,是最终小米造车是否会成功。
难度当然很大。从传出来的信息来看,小米在造车上当下可能面对的最主要问题是,打法比较凌乱,不像智能手机直接拆出了用户痛点,借势而上,而当下能借的势真的很难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