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你觉得需要多少钱实现财务自由?

发布时间:
2023-08-15 23:36
阅读量:
14

前几天表妹过来玩,认真跟我讨论了这个问题,她好奇我怎么真的敢辞职休息一年的。

我很诚实的告诉表妹,最主要是积蓄够我未来10年即便不上班,也不需要降低生活品质,所以还蛮轻松的,就真的休息一年(最近三年自己的消费欲低的我自己都意外)。

表妹第一反应自然是问我的积蓄有多少。

我告诉表妹,这是不可告人的秘密

无论我是否告诉她真实的数字,她都不会满意。她知道后的第一反应会按她的生活标准去测算、计量,然后得出一个关于她生活的结论,我的积蓄可能多了,也可能不够。

她还要立即质疑我没购买资产呀,未来怎么办,结婚怎么办。

这个讨论立即会失去意义。

实现财务自由,最关键是自知,要知道自己的需求。这点不容易的,我从毕业就养成了利用手机APP记账的习惯,换过记账app,但没间断过,回头一看,记录了十年。近五年用的money pro,有非常清晰的分类统计功能,每个月都会看看自己的支出分类。

我们常谈生活经验,其实自己的生活经验非常宝贵,20-30岁的支出,对人生十分有参考价值。

一辈子需要赚多少钱,需要一个基数做参考,20-30岁的支出是一个最值得对照的数字。

我很喜欢Die with Zero关于财务自由的建议:

  1. 用商业保险来应对医疗、健康方面的焦虑与风险。每个人都担忧未来的风险,尤其是健康、医疗,它直接否定了大多数关于财务自由的期望,钱似乎要准备的越多越好,永无止境。配置医疗保险需要自己认真思考对未来生活的规划,计划什么样的晚年,准备什么档次的医疗标准,普通人一般都是配置疾病险+重疾险来应对医疗风险的焦虑。
  2. 给子女遗留的钱,早点托付给子女。为人父母后,财务自由会伴随对子女的教育以及遗产规划,Die with Zero里的建议很中肯,结合子女的教育规划,把遗产提前托付给子女(比如在子女结婚时或者买房时托付),退休所需的财务准备就能变成一个可以预估的目标。

我的生活离财务自由还有十万八千里,但经历了20-30岁的阶段,最大的感受是要自知,财务自由是基于个人收支结合自己对生活的期待来计划实现的。他人的目标他人实现的准备几无可参考性,反而是自己的生活经验最适合拿来做基准线。

  1. 一辈子喝咖啡需要多少钱?
  2. 一辈子买书需要花多少钱?
  3. 一辈子办健身房的年费要多少钱?

假设没有baseline参考,这些问题简直让人懊恼,可它又事关真实具体的个人生活。我有20-30岁的收支数据记录,基于此,我能大概了解我个人的需求,结合对未来的期待,我的目标就相对清楚。

每个人实现财务自由的数字,都应该是不可告人的秘密。一旦你告诉任何人,它都会经历各种毫无意义的质疑、讨论,反而是悄悄的珍惜它,仔细分析,慢慢把握,让它做生活的参考,体验更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