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搜索结果 10 条

梦见论文

梦见发论文,今天的心情还是那么糟糕,要克制自己的那张快嘴,你要是不开心说出伤人的话,可是让人半天都缓不过气来呢。

为什么很多材料科学论文里的实验都重复不出来,连《自然》子刊也是如此?

很多论文在发表的时候都会刻意隐瞒一些实验细节,目的就是为了不让别人太快仿出来,避免有些高端课题组做的比自己快,自己后续的工作没法发表了。 我知道的有合成某种分子筛的,例如有的分子筛需要用特定体积的反应釜装特定体积的溶液,比如100ml的釜,装总共65ml的溶液,在180度下产生的压力刚好能形成这种结构。如果这个条件不满足就不能合成。 还有合成某种单原子催化剂的,需要把Pd前驱体加进强碱溶液中,在室温和有光条件下…

室温超导:如何解读北京大学8月24日论文,LK99是不是有结论了?

北大这篇论文的结论很惊人。 LK-99可能是一种 铁磁绝缘体或铁磁性半导体。没有铁钴镍等元素出来的铁磁性比较少,尤其是铜氧铅硫这些元素出来的铁磁性比较难得,尤其是其论文描述的这种铁磁性。 铁磁性半导体出现的时间很晚。比超导晚多了。 而且室温下的铁磁性半导体则更少。其数量比高温超导的数量少得多。 二维本征铁磁半导体被认为是未来先进纳米自旋电子器件的基石。 下面是常见的几种铁磁半导体: 掺锰的砷化铟和砷化镓(Ga…

请问CVPR2023论文 PMRC 是否涉嫌学术不端?

类似这种搬砖的工作有很多,把A领域的某个方法套用到B领域上,然后能不能中顶会就看包装和运气了,如果引用了也没什么大问题。 新手:在review阶段故意不引,然后赌审稿人没看过A领域的文章(甚至不去搜索有没有),赌赢了就增加中的概率;赌输了就说没看过,后面再补上引用,但这样会降低印象分。 老油条:在正文假装不知道有方法A,然后在补充材料里用一段说明一下和A的异同,营造出「是我论文写完了、实验做完了,投稿前才发…

如何获取国内外最新的历史学研究成果和论文专著?

从公众号和学术期刊两个方面,粗略地说下获取国内最新历史学研究资讯的经验吧: 一关注公众号:从方便快捷的角度,关注公众号是获取研究资讯的首选渠道。在关注公众号时,需要注意几点。 第一,区分公众号的运营主体。在历史学领域,有以学校运行的公号,如北大史学;有以协会运行的公号,如中国秦汉史研究会;有以期刊运行的公号,如《唐宋历史评论》;有以学者个人运行的公号,如辛的勇自述;在这些运营主体中,我喜欢并推荐以…

论文不能抄要怎么写啊?

本科及研究生都拿了优秀论文,下面将我的经验和方法分享给大家。 以下囊括了毕业论文或者课题中的选题、开题及正文的内容,当然这只是笼统的展示了写作要求。更详细的可以在主页翻翻我以前的文章,后续也将持续更新:论文或课题的每个部分的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 论文或课题题目是对研究内容的高度总结,字数一般不超过20字,如果题目字数过多,研究者可以考虑使用二级标题的方式。 中文摘要 摘要即内容提要,应用简单、明确、易…

研究生论文没思路,找辅导老师可行吗?

刚开始的时候,也没想做论文辅导。只是在知乎上有师弟师妹找我改论文,受限于专业,我能做的范围很有限。印象深刻的是一位211的师弟,硕士大论文两次送审均被毙,仅剩最后一次送审机会,否则面临重新开题,他找到了我。由于专业较为契合,我们达成共识,我指导他改论文,他给我一定的报酬。还说论文通过了,他一定要带着礼物,不远千里当面来感谢我,搞得我还挺感动的。 既然接了,就必须要做好,帮助人家顺利毕业。我也是顶着压…

室温超导:如何解读北科大陈宁等人发在arXiv上的统计规律论文?对进一步确认LK99的性质有何意义?

@陈老师 刚注册了知乎,等他认证后这个问题可以亲自答,O(∩_∩)O哈哈~ 陈老师发在arXiv上的这篇理论分析论文 [1],其实可以用他之前和网友互动的回答来进行小结,他认为他们的大数据统计规律,能够找到明确的电子结构规律,从而解决目前LK-99复现样品中的诸多现象(种种问题)。他们论文预测了LK-99体系是室温超导,但超导电流很小,因此会出现弱的抗磁性和差的零电阻现象。 陈老师论文利用从头算量子力学程序CASTEP来计算轨道能…

如何准确表达SCI论文中的图?

SCI论文的Results and Discussion中有三分之一的文字是用于表达文章中的各种图。 而很多学生恰恰卡在了这看似简单的第一关:图已经做好了,但不知道如何准确的对每张图进行表达。我也认真准备了这一次回答,在这里总结出了关于SCI论文中插图描述的小小套路,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 一、 柱状图柱状图是SCI论文中一种常见的数据表现形式,描述的是分类数据,回答的是每一个分类中『有多少?』这个问题。 1、 构成由几个数据群(系…

我们的科研成果为什么只能发论文?

有论文发还不偷着乐,还想咋的? 放到四百年前,你人不在伦敦或者巴黎,最开明的学者也只能接触十几二十年前的科学成果。 放到一百多年前,你人不在慕尼黑或者歌廷根,你根本无法知道科学的飞轮正在飞速旋转。 即使几十年前,美国的学者发表文章以前,也要兜兜转转先找一堆大牛看看。那时候的编辑找人审稿,都是去走廊上吼一声:我收到一篇**的论文,谁有空帮我瞄一眼能不能发。 像现在这样,早上写完的稿子,中午就能传遍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