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温超导:如何解读北科大陈宁等人发在arXiv上的统计规律论文?对进一步确认LK99的性质有何意义?
@陈老师 刚注册了知乎,等他认证后这个问题可以亲自答,O(∩_∩)O哈哈~
陈老师发在arXiv上的这篇理论分析论文[1],其实可以用他之前和网友互动的回答来进行小结,他认为他们的大数据统计规律,能够找到明确的电子结构规律,从而解决目前LK-99复现样品中的诸多现象(种种问题)。他们论文预测了LK-99体系是室温超导,但超导电流很小,因此会出现弱的抗磁性和差的零电阻现象。
陈老师论文利用从头算量子力学程序CASTEP来计算轨道能带的差值,特色是充分利用大数据统计规律,找出了超导体转变温度Tc和轨道能带差值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通过能带差值能够预测潜在超导体的转变温度Tc (有点不明觉厉,(#^.^#))。
B站@来自星星的何教授 解读陈老师文献视频下面,有很多网友评论不是很友好,看了有点难受。给大家分享一篇赵忠贤院士(中国高温超导研究主要的倡导者、推动者和践行者,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的代表作之一,陈老师当时是2作,94年就参与了铜基高温超导研究。
高温超导领域,除了类似韩国金炫卓教授这种不太靠谱的改良BR-BCS理论,还有斯坦福大学提出的电子隧道理论[2](统一了导体电阻、低温和高温超导机制。电子隧道理论揭示了超导形成的微观机制,指明实现超导的核心原理是压缩分子距离。这个理论其实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