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搜索结果 30 条

为什么在外国的中国人并不团结?

因为没有党的领导。 不要觉得这句话好笑,事实如此。 别说异国他乡的海外,就算是在大陆,如果没有党这个主心骨,群众依旧一盘散沙。 孙文先生革命了一辈子,临终前总结革命经验教训:国内外反动势力极为强大,仅靠党人,革命不可能成功,必须唤醒群众。 群众被千年专治毒害,大多麻木冷漠,胆小怕事,纵容饱受压迫,也没能力起来主动革命。 要唤醒群众,必须有个凝聚力极强的组织,也就是列宁式政党。 北伐为什么大获成功? 苏…

你被外国人问过哪些奇葩问题?

有一次和一个韩国姑娘约烤肉 她:“我喜欢吃烤肉。” 我:“我也是。” 她:“我在家的时候家里经常吃烤肉。” 我:“我们家也差不多,但是我们不在家烤,我们一周或者两周出去吃一次。” 她:“你父母一定是大官吧?” 我:“不是的……”(我内心:她思维还挺跳脱,聊着聊着烤肉怎么开始查户口了?) 她:“你爷爷一定是大官吧?” 我:“我爷爷是农民。” 她:“你外公……” 我(打断):“我们家只有工人农民小职员,谁也不…

为什么本科学历就已经超越了 95% 的国人,本科生还活的那么难?

你的描述就像是一个刚学会下象棋的初级选手,听说会下象棋的人只有5%,自己还是挺牛逼的,就去网上对阵了一天,结果受挫了,问为什么呢?哈哈哈,当然是因为和你对阵的都是会下象棋的啊,你这水平胜率能有5%就不错了,怎么可能有95%呢? 想起去年在大巴上,一个哥们炫耀他去过西藏,还出过国,然而大家都很漠然,毕竟这是一辆开往喀纳斯的大巴,在坐基本都是户外老驴,你说你去过墨脱才会有人感兴趣,西藏?有几个没去过?中国人…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怎么样?

一句话概括就是聚是一团火,散是派出所。 就业政策取决于你是哪个省的,答主本人22年毕业,河南生源。22年河南省厅给了本科男生四个名额,都被河南警察学院考走了。(好像有一个放弃了,被第五名沈阳刑警院补上去了) 河南是全省大排名,依据名次轮流选岗,不区分本科院校。也就是说,你如果是郑州人,你必须要卷赢本省其他城市的人才能回家,否则就要浪迹天涯了。我的同学里面有很多郑州本地的就回不去,就放弃公安联考准备郑州的…

中国人对美国有哪些普遍的误解?

中国人对美国的误解,无外乎风向带的如下这些: 1、美国立国区区300年,凭啥对5000年的中国指手画脚。 实际:美国立国是带着欧洲4000年文明去的。美国是带着古希腊与罗马的文明去的。他不是平地起高楼,他是有欧洲4000年文明底蕴支撑的。 你和美国人争执这个问题,他要么不搭理你,要么告诉你他们文明来自4000多年的希腊罗马。你哑火了吧?因为本来就是。 真。没资格对中国指手画脚的是俄国。俄罗斯立国才500年,他是真。带着鞑…

中国人很聪明,为什么现代科学却起源于西方?

正是因为中国人很聪明,所以中国人采用的思考模式不一样。 我们的老祖宗们早就认识到世界是复杂的,而复杂的世界其实是很难用简单的道理来进行描述的。 所以我们的老祖宗们找到了另外一种方式来获取知识,这种方式有别于西方的数理逻辑,而是采用了目前最先进的建立大数据模型的方式,就是拼命的收集数据训练他们的大脑,并等待知识的自然“涌现”。 比如说星象学,我们的老祖宗们自古就不断的夜观天象,每天记录各种星辰变化,…

《老友记》中所体现的美国人生活、价值观和文化,过时了吗?

《老友记》属于很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常青剧了。 剧播的时间,1994-2004。 2015年上了奈飞。 2018年1月,BBC还说这剧是英国16岁以下可观看剧里最受欢迎的——2018年!结束十四年了! 去年还出了重聚辑,依然广受赞誉。 所以咯,大概 没过时吧? 但是吧…… 与其说是《老友记》里的生活、文化和价值观没过时,不如说是因为 《老友记》本身,并没有太突兀的价值观: 甚至不妨说,这剧以一种不真实的美好,在包容所有价值观。剧集故事…

韩国人越南人为什么不认可 Chinese New Year 这个名字?

难道你过“美国感恩节”,“罗马基督教圣诞节”,“罗马基督教情人节”,“美国妇女节”,“美国劳动节”、“山东烤鸭”、“印度佛教”吗? 中国人还有平安夜送苹果和吃苹果的“习俗”(因为中国人认为苹果和平安夜的发音相近。欧美人可没有这习俗),欧美人反对了吗? 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必定会有某些“损耗”和“分化”,这很合理。 中国还是太落后了。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文化输出。 整天叶公好龙,想着“我要文化输出,我要文化…

为什么美国人都喜欢住郊区别墅?

实际上全世界人民大多数都住“别墅”。 就不提美加澳了。隔壁人口密度比中国大得多的日本,六成以上人口住独门独户的“一户建”(如果算别墅的话),自己的房子想怎么设计怎么设计。人口密度更高的韩国也是如此。东南亚国家也都是独栋,甚至包括土地极度紧缺的新加坡。 全民高层住宅的,仅此一家,别无分号。下图是东京俯瞰卫星图,除了画红圈处有一些高层写字楼和住宅楼外,其余全是独栋“一户建”。 放大看: 有人说一户建都在…

为什么不抵制日本男人开上过战场染满先辈英雄血的两田车,却要抵制日本女人穿着未伤国人分毫的居家和服?

因为这是一个“我家真有一头牛”式的冷笑话。纵观这些年的反日历史,爱国小将们只敢在一些无关痛痒的东西上跳脚抵制,一旦涉及到日本车、日本相机、日本动漫乃至和制词汇等问题立马躲起来,要么避而不谈,要么顾左右而言他,因为这些东西戳了他们的肺管子,真的动到了他们的利益。 就拿这个日本车来说,丰田、日产、三菱这些车企前身,在抗战时手上“沾满中国人民的鲜血”,该不该抵制?按照爱国小将的意思,简直太该了,但为什…

为什么中国人这么痴迷于体制内工作,没有编制就严重缺乏安全感?

干巴巴说没什么意思,我举个栗子吧。 今年一个亲戚家的孩子毕业了要找工作,男孩儿,00后,一所我没听说过的学校本科毕业(大概率是三本院校或者民办的)。孩子是个好孩子,非常老实,但从小读书就很困难,还复读过一年;身体非常好,爱锻炼,长得也帅气,大学时候曾经去健身房兼职私教。 孩子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退休前都是体制内工作的。其中爷爷奶奶所在的单位经过改制已经没有了,姥爷姥姥一个在正抚鸡冠(科级干部)一个…

录取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但是听到很多学校的负面评价 心里很不是滋味 觉得有些后悔怎么办?

你是一个高中生,家境普通, 但,你的学习还过得去,常年在班级里名列前茅。 父母都是勤勤恳恳的工人, 他们沉默寡言,但是每次谈及你的时候,都是滔滔不绝。 有时候,你都会脸红,自己真的那么好吗? 你和父母的关系一直很好,很少吵架。 最激烈的那一次,是他们强硬的让你改写高考志愿。 他们让你放弃本省的211,考到警校去。 公大?在高中也没有听过,那个地方是不是特别的辛苦呢? 你也从网上查到了很多关于这个学校负面的消…

乌克兰女人真的愿意嫁给中国男人吗?是不是真的不在乎中国人的身高和长相,也不在乎你有没有钱?

23年前,河南有一个小伙娶了个乌克兰美女。两人在一起后,生下了3个混血儿子,两人后来过得怎么样呢? 创作不易,请您抬起幸运的手,点点大拇指,您的支持和鼓励,是我们持续创作的动力,话不多说进入正题。 一、出国留学,邂逅爱情这个娶到乌克兰美女的河南小伙名叫赵鹏,出生于河南新乡的一个普通农村。1995年,勤奋好学的赵鹏,为了学到更多知识,去了乌克兰读书。 独自一人来到异国他乡,赵鹏吃了很多苦,但是他没有被这些…

为什么中国人不能懒惰点?

活了30多年的我终于明白,我们这一代人真是陷入了一个圈套。 在外拼命打工,抛妻弃子,四处奔波,即使透支身体也在所不惜,就是为了挣俩钱,为了遇事不求人,为了生活能体面点。 结果挣来的血汗钱,还房贷,还车贷 ,进医院,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喝,舍不得穿,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生活也是一地鸡毛。 即使以后有了孩子,他们长大以后,又何尝不是走上了我们的老路。 如此这般循环往复,整日忙忙碌碌,心力交瘁。没有时间考虑…

为什么中国人到了国外继续卷?

我告诉你我为什么要“卷” 首先, 移民并非是你出国之后就可以乌鸦变凤凰,而是为那些自认为自身能力或者性格受到了外界限制的人,提供了再一次和别人竞争的机会简单来说,就是你找了一个你认为天花板没有那么低的地方,想再试一次 如果你只是想摆烂,不管你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是一样的,否则看那些在唐人街里面一句英语不会说,洗了一辈子盘子,睡了一辈子上下铺的人,你觉得出国他们的命运就改变了吗? 所以,这只是给你提…

为什么美国人遇到灾难卫生纸成了抢购对象?

欧美的卫生纸和中国的很不一样, 这才是他们爱抢购最根本的原因。 中国厕所排污管道的口径比较小, 如果把厕纸扔进去容易发生堵塞。 从一开始就不允许把厕纸扔进去, 而是放进废纸篓里攒多了再倒掉。 美国人很懒很有钱很浪费爱干净, 觉得擦过屁股的厕纸非常的恶心。 希望这些脏厕纸以最快速度消失, 就把厕纸冲走,而不是攒起来扔。 虽然美国厕所排污管道口径较大, 但扔进去这么多厕纸也容易堵塞。 而且美国房屋寿命比中国长得…

部分中国人痛苦的家庭关系的根源是什么?

大多数家庭的样貌: 父母自己没啥大本事儿,老老实实上班赚钱,就指望着孩子有出息,生活重心围绕孩子学习,人生目标是让孩子考上好大学。 结局就是孩子的内驱力都被父母偷走了,成为空心人。眼高手低,做啥事儿都没持续动力,间歇性躁狂立目标,实际生活一地稀释,啃老度日。 然后父母哀叹:我们为孩子付出一切,孩子为什么这样? 其实,一个家庭贫穷的本质,就是家里面有一个制造内耗的人。 如果制造内耗的这个人是一家之主,…

为什么中国人对苏联抱有特殊情感?

民国大记者张高峰在沈阳目睹到这样一幕: 一个中国小乞丐跑到一家日本酒家要钱,日本老板哭穷,没有钱给。那个中国孩子恼了,不由分说上去就给了日本老板两拳。而那个日本老板不但不敢还手,反而连连向中国孩子鞠躬,说好话讨饶。 张高峰十分新奇: “过去凶极一时的日本人,不仅没有了往日的威风,甚至在一个不讲理的中国小孩子面前也投降受辱了”(1946年《大公报》) 过去日本占领东北的14年,正如沈阳日侨管理处处长李修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