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军事能力最强的人是谁?

发布时间:
2023-08-15 23:36
阅读量:
15

看到有人说铁木真、努尔哈赤,我只能说史盲太多了。这两人的军事能力确实很强,但还达不到历史第一的程度。

努尔哈赤到死都还窝在东北,这种上限东北王的水平,最多和彭越、孙坚一个级别,这个级别的军事家,不说上百个,大几十个肯定有吧?比如武庙六十四将里的王翦、苏定方、郭子仪等不比他强?

大概是很多人把皇太极、多尔衮的战绩也当成努尔哈赤的,以为努尔哈赤统治了整个中国,但其实那是几乎花了后金四代首领才做到的。

成吉思汗也一样,到死都没打下金国,更别说南宋。只是很多人把拖雷、窝阔台、忽必烈的战绩都算在铁木真身上。

当然,铁木真比努尔哈赤强很多,至少他把中亚、欧洲横扫了一遍,战绩还是很强的。但冷兵器时代没有在中国证明自己,说服力还是不够,打中亚、欧洲属于低端局虐菜。因为冷兵器时代,中国的军事水平远高于其他地区。

以蒙古为参考,蒙古灭中东欧洲都是砍瓜切菜两三年就完成。但灭金国花了二十多年,灭南宋花了五十多年。

把蒙古当参照物,那中国的军事水平显然碾压其他地区。而且蒙古碰到的是分裂成宋金西夏三个国家的中国,换成汉唐明这种大一统朝代,铁木真大概率只是另一个伊稚斜单于、颉利可汗。

根据二者的战绩,铁木真的军事能力应该和刘邦、朱元璋、武庙十哲、较强的武庙64将这些人接近,属于第一梯队,但达不到第一的程度。

努尔哈赤属于第二梯队,离历史第一还有很远的距离。

那么谁是中国历史上军事能力最强的人呢?有两个候选人,那就是毛泽东和李世民。这两个人都是战绩非常强悍,而且有军事理论的军事家、战略家。

两人各有优势,李世民的优势是歼敌速度极快,快速统一天下。从618年李渊称帝到622年三月,仅仅四年左右的时间,李世民先后击败了:

1,陇右的薛举、薛仁杲父子。2,山西河北地区的刘武周、宋金刚。3,中原的王世充。4,河北的窦建德。5,再次反叛的刘黑闼

到624年,除割据朔方、依附突厥的梁师都以外,唐朝已在全国建立起了统治。在李唐统一天下的过程中,除了江陵的萧铣是李靖、李孝恭,其他基本都是李世民击败的。

而毛泽东的优势是在敌我双方差距更大的情况下完成了一系列奇迹般的操作。

1935年的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从这个时间点开始算,毛泽东先后面对了日本、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印度、苏联,在这些看似实力悬殊的对决中,他通通都赢了!

站在现在可能不明白这有多了不起,但只要了解历史,就知道毛泽东的战绩完全是奇迹。

从物质上看,当时的中国完全就是农业国,民国和北洋政府那些人进行的工业建设连清政府都不如。以工业产值而论,当时的中国甚至都不如现在的印尼、墨西哥所处的排名。

从精神上看就更糟糕了。当时的人普遍认为自己是劣等人,中国文明是垃圾,甚至有不少人提出要废除汉字,包括北洋政府、民国政府的高层在外国人面前都是唯唯诺诺,生怕洋大人不高兴。

长期的治外法权导致了中国人面对洋人时低人一等的心态。

就是这么一个快要垮掉的国家,在毛泽东手上完成了质的改变,物质上建立了全面的工业门类,研发出了两弹一星这种国之重器。

精神上的改变更是天翻地覆,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面对外国人再也不需要低头。

如果把我们今天的成绩比喻成吃5个包子之后吃饱了,那么至少前3个包子都是毛泽东时代做成的,只是人们只会看到最后那个包子,反而辱骂吃前三个包子的时候饿得不行。

当然,建国后也出现了很大挫折,但这不是他的问题,他反而是少数清醒的人。

建国后,他没有具体的敌人,只是似乎整个组织都站在他对面。

这也不是说组织是错的,而是组织的绝大部分人都只会搞革命,不会搞建设。但是时代已经变了,现在需要的是建设,而不是革命。

提倡实事求是,不要谎报,不要把别人的猪报成自己的,不要把三百斤麦子报成四百斤。
今年的九千亿斤粮食,最多是七千四百亿斤,把七千四百亿斤当数,其余一千六百亿斤当作谎报,比较妥当。
人民是骗不了的。过去的战报,谎报战绩只能欺骗人民,欺骗不了敌人,敌人看了好笑。有真必有假,真真假假搞不清。偃师县原想瞒产,以多报少,也有的以少报多。
《人民日报》最好要冷静一点。要把解决工作方法问题,当成重点,党的领导,群众路线,实事求是。
……
现在有一种偏向,好像共产主义越快越好。实现共产主义是要有步骤的。山东范县提出两年实现共产主义,要派人去调查一下。现在有些人总是想在三五年内搞成共产主义。
——毛泽东1958年11月9日、10日《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问题》(第一次郑州会议上的讲话)

然则对于组织里的人而言,让他们放弃位置是不可能的,大家为了理想奋斗了半辈子,总不能成功了之后就退休吧?于是只能凑活着干下去。

这是那段时间里出现种种乱象的根本原因。这个时期有点像秦始皇成功统一六国之后,整个国家依然在原有的轨道上以巨大的惯性前进,即使最上面的人是雄才大略之主,也很难改变。

现在,我们的国家只占有了一部分生产资料,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就想立刻宣布人民公社为全民所有制,想废除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实行物资调拨。这样做,就是剥夺农民。
……
第一个反对我们减少购粮数目的是XXX。怪得很,资本家这样“革命”,原来是阴谋,可见资产阶级唯恐我们天下不乱。——毛泽东1958年11月9日、10日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讲话

至于他本人,其实比较清醒,但一方面,他的命令不可能传达到基层;另一方面,即使他再三要求不要拿走群众的成果,但底下的人有自己的利益,在不符合自身利益的情况下,也不会听他的话。

所谓平均主义倾向,即是否认各个生产队和各个人的收入应当有所差别。
而否认这种差别,就是否认“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社会主义原则。所谓过分集中倾向,即否认生产队的所有制,否认生产队应有的权利,任意把生产队的财产上调到公社来。
同时,许多公社和县从生产队抽取的积累太多,公社的管理费又包括很大的浪费(例如有一些大社竟有成千工作人员不劳而食,甚至还有脱产文工团)。
上述两种倾向,都包含有否认价值法则,否认等价交换的思想在内,这当然是不对的。凡此一切,都不能不引起各生产队和广大社员的不满。——毛泽东1959年2月27日在郑州会议第二次会议第一次讲话

可是一个组织岂是那么容易改变的?所以他后面认为整个组织都烂掉了,还不如打掉重来。

但组织里的都是斗争高手,即使他是功劳最大的领袖,凭他一个人想对付整个组织,当然不可能成功。组织里的很多人团结在二当家的羽翼下,避过了这场冲击。

最终,他当然没有成功,但在经过这场运动之后,组织做事的方式不得不慢慢改变,他的目的也算是变相达成了。

平心而论,这场运动是好坏参半,坏的地方在于太过火了,对手太强大,所以即使以他的威望也控制不了全局,最终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好的地方则在于改变了原来的方向,虽然不是以他想要的方式改变的。同时这个运动的失败也给后人提供了巨大的教训。

当然,他背下了所有黑锅,搞得好像只有他是激进的,其他人都没错。但事实恰恰相反。

言归正传,考虑到毛泽东面对的情况更复杂,没有先例可循,起点也更低,我倾向于认为毛泽东是人类历史上最强的军事家。

补充一下,评论里有人说“经典全人民的努力归功于一个人。都不算英雄史观,已经纯粹是盲目崇拜了”

就这么说吧,毛泽东为核心的组织和其他人为核心的组织,看似是同一个组织,其实至少相差了三个档次。在确立毛泽东为核心的遵义会议之前,这个组织只能用“凄凄惨惨戚戚”来形容,都快被灭亡了。

这个组织前期的各位领导核心,最好的成绩就是维持住基本局面,大多数时间都在不断的送人头,不断犯错。直到毛泽东领导之后,才不断发展壮大,所以谁的功劳最大还不清楚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