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人生中太晚明白的道理是什么?
1、如果你是三无家庭出身(无资源、无眼界、无关系),那么周围的亲戚朋友的建议最好是不要听,他们的认知可能落后于社会十几年。我和很多选择了传统工科进了工厂的老哥聊过,他们很多都是出身于农村、县城,选择传统工科很多也是受到周围亲戚朋友的影响,普遍的劝进说法就是越老越吃香,部分还认为进了工厂就有编制。
2、各种社交平台普遍性的劝进一般有鬼,要小心,多查多看,谨慎点。如果是全面劝退那么一般而言是可靠的。
3、努力不是一定有结果,关键在于方向,道路错了,越努力陷得越深。
4、很多老人常挂在嘴边的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借以说明自己社会经验的丰富。但是,实际上很多老人真只是多吃了点盐而已,经验、见识、水平远远不如年轻人。
5、如果你感觉到某个行业有点坑,那么99%情况下,这个行业是真的坑。
6、职场上,打不过就加入。不要幻想自己很伟大去拯救一个行业、一群人,往往有这种想法的人会变成燃料。
7、不要用自己的能力、学历去挑战行业差距,99%的人高估了自己的水平,低估了行业差距,沉迷于自己的英雄主义,往往遍体鳞伤。
8、在中国,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是非常短的,20出头大学毕业,40岁左右就很难找到体面点的工作了。
9、高工资有高工资的内卷,低工资有低工资的内卷,不要觉得待遇差、工资低的工作就不用内卷、不用加班。
10、好好对待自己的父母,你的父亲大概率是这世界上最爱你的男人,你的母亲大概率是这世界上最爱你的女人。
11、做一件事之前查查相关资料再去做。以考公举例,大部分家长都喜欢孩子考公,然而他们连考公最基本的专业要求都不知道,甚至出现高考的时候叫自己孩子报传统工科,孩子一毕业就叫孩子考公务员。殊不知,大部分工科考公务员只能三不限。
12、创业需谨慎,如果自己连业务都没有,纯粹就是为创业而创业,大概率是“旺铺转让”,一地鸡毛。
13、准确理解普遍现象和个例,不要拿极端个例来说服自己去做某件事,而是要拿中位数去评估成功率。
14、分清楚增量市场和存量市场。增量市场下,市场乐观,大学生找工作即便是专业不对口也有可能被录用。存量市场下,内卷成风,即便专业、经验对口找工作也得在一堆人中竞争一个一般的工作岗位。
15、读书是有用的,特别是在国家百废待兴缺人才的时候,那是个近似无限增量的市场。
读书无用论开始就意味着市场的细分,过于细分的专业缺乏工作机会,以至于本专业学子就业困难。
不了解的人会说出读书无用论,多去了解就会发现是产学研脱节的问题。
很多时候,解决问题要从根源能做选择的时候开始,既然从从事体制内就选择招考多的专业,要高收入就要结合社会发展选择高收入的专业。
不是学历无用,而是许多人在懵懂的时候选择了人生的方向,甚至可以说大部分高中生连自己想要过怎么样的生活都不知道就选择了职业方向。
好好用好自己能用到的资源,对于大部分人而言,他们能用的也就一个本科学历,用得好,三本法学/汉语言文学比双一流冷门专业要好。
大概率而言,双一流的学历能力是比读三本的要好得多的,但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人的发展还要看历史的进程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