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为什么没落了?

发布时间:
2023-08-24 12:48
阅读量:
15

哪天京剧把《斗破苍穹》这种爽烂文唱出来了,京剧就活了。

不说《斗破苍穹》了,您把《阿Q正传》唱出来行不行?

(我岁数大了,我不知道现在最流行的网文是什么了。)

京剧到今天,有过新剧本吗?

老佛爷是戏迷,那是因为老佛爷喜欢唱腔吗?哈哈哈哈,老佛爷好听戏就好像我们现在好刷短视频一样。

北京城里的老少爷们看《贵妃醉酒》,看的是什么?还不就是看公公扒灰,杨玉环红杏出墙嘛。

唱念做打这些玩意,就好像我们现在挑剔流量小鲜肉们的演技一样,然后对于好电影,细细品咂演员演技一样。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现在越来越挑剔演员的演技,其实是可以认为电视剧电影已经走向衰落了,没什么可看的了。

凡表演类的,最关键的是剧本的打磨。好的剧本是一切表演的先决条件。

首先要有好剧本,其次才是演员能不能把好剧本演出来。

京剧有新剧本出来吗?

还有,京剧有编剧这个行当吗?

连编剧行当都没有,京剧不没落天理难容。

我记得,曾经好像有人是改编出现代京剧剧本的。可惜了,因为种种原因,这种改编没有持续下去。

最近听说有什么《三堂会审伽利略》,非常有益的尝试,但是远远不够。要把《阿Q正传》唱出来,京剧才算还阳了,至于活不活的另说。

然后,我从唯物主义的观点说说

京剧为什么形成了现在这样的戏剧形式呢?

因为当时没有声光电设备,必须要大声的唱出来,而且动作一定要大幅度,这样才能让台下的观众看得见,听的清。

为什么要唱呢?

因为世上哪有人喊着说话的啊?喊着说话的都是神经病。唱,是可以高声唱的。

大段大段的唱词,其实就是剧情介绍,人物介绍,以及人物心理介绍。

不能用旁白高声介绍,因为那样会影响观众观看表演,要是喜欢听旁白,直接去听说书好了。

然后,打又为什么不能是“真打”呢?因为舞台就那么大,施展不开啊!而且“真打”容易脱装,力气损耗很大。

当这些客观的科技上的问题解决之后,那自然就是电影电视剧,以及舞台剧,话剧喽。

话剧也需要高声说话。

京剧在舞台上表演一段电影里的“真打”给人看看,自然也就活过来了。

或者说,把京剧武生动作,打的好像真打一样。

其实,我个人认为,京剧衰落也就衰落了,最终消失也就消失了。

没什么可值得可惜的

三千多年前,商周时期人看的表演;两千多年前的汉朝人看的表演;一千年前宋朝人看的表演是什么样的呢?

三千多年前的商周的人肯定也是看的,至于具体看什么?不知道了,需要研究甲骨文了。

两千年前的汉朝人看的,史书上大概有,但是今人恐怕整不明白了。

一千年前的宋朝人看的,根据史书,大概是能够七七八八还原的,但是意义仅在于考古。

京剧这种表演形式有什么理由逃脱他们前辈们的命运呢?

京剧也不过是一二百年前才出现的东西,是八旗大爷们消遣的东西。

只是因为京剧被定为了国粹,所以才被特别保护,用一种不知所谓的以重现宗教仪式的方式进行保护。

电视上,表演一段京剧,必定要让京剧演员上来讲一段“台下十年功”的苦楚。

这不就是卖惨嘛!

请问这样的坚持有何意义?

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京剧花旦性别为男,为了演这个花旦啊,就从小在自己的肩膀上放很重的东西,目的就是为了养成女性或者说戏剧舞台上女性角色或者说古代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的那种削肩。

听着好像是过去女人裹小脚一样……

现在女人一样可以学京剧,为什么不让女人来演花旦呢?削肩其实是女性瘦弱的样子,女性因为生理原因,其实也少有男性一样的宽肩膀。现在大多数年轻女同志,其实都是削肩,如果装的可怜一点,就是古代文人笔下的美人削肩了。

直接让女人来演花旦,全解决了,非要像古代一样,让男人演花旦,真的是……

所以,这就是应当要革除的封建残余,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在电视上进行宣扬。

就这种宗教仪式般的保持,而且还是保持封建余孽,京剧不灭天理难容。

关于表演,额外多说一句,现在的电影电视剧演员们,为什么不能反串一下呢?也就是男性演员演女性角色,女性演员演男性角色。不是搞笑的,或者经典的女扮男装,而是真的实实在在的正经的演。譬如说再重拍射雕英雄传,找个女演员来饰演郭靖。

虽然没有什么必要,但是是有益的尝试啊。

我是说,对于所谓的演技考验来说。

演员是表演,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要能演出来啊。

绕回京剧

京剧代表中国文化吗?代表!

但是是其中什么部分代表呢?譬如说《铡美案》,包青天虎头铡铡了驸马爷陈世美的头。

这样的剧情,只有中国才有!历史上,包黑子没有铡过叫陈世美的驸马。但是,如果真的有陈世美,大概也肯定会被铡了。

全世界只有中国的古代文人们,才能想象创作得出,这样的故事。其实大概也只有中国人能够完全共情于这个故事。

这样的故事,这样的故事精神才是代表中国的国粹。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