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美国是什么样子的?真的好的像天堂吗?

发布时间:
2023-08-24 12:48
阅读量:
17

绝大多数的美国人还是比中国人过得好。但不得不说我们真的用不如美国的资源做了更多的事。但是中产比中产实话实说已经差距很小了,但对于国民的绝对总数而言,我国还是太少了。说白了就是我下面说的class 4和5的人太少。这就导致了很多二线城市资产数百万乃至上千万的土著有一堆,但他们也就拿着四五千块钱的工资,同时这个城市有大量挣三千块的人。而美国的优势在于肚子大,过中国这种中产生活的人真的是绝大多数。

Class1:用通辽可汗的说法:老美国星条旗人(最顶尖的1%)门槛1000万美金资产,覆盖人口350万人。中国天龙人,达到星条旗人资产的,大约是30万个家庭,背后覆盖的是80万左右的人口,这种人在中国不到两千分之一。就这个天龙人密度在中国也可以了,就二线以上中高产家庭能接触到的有钱人,大概率有资产千万美金级的。但在美国有百分之一,可见美国的上流社会还是很富的,富的已经超出中国普通富人的想象。中国这样的基本上都是富商和私企外企高管,矿老板等,体制内的几乎没有。这些人只有阶级性,没有民族性,哪里挣钱去哪里。你们什么中国好美国棒的人家根本不在乎,两头下注。这种人到哪里都是真有钱人了,北上深再怎么靠炒房和分房无论如何也到不了的资产水平,而美国早年的高级打工人轻轻松松就实现了。到这个水平肯定是做大生意的,或者小股神,早年混币圈。中国的前百分之一和美国的前百分之一的门槛整整差一个0。但有人在下面提到了财团垄断和铸币权,这确实是。人民币的发行是以美金为外汇储备的,虽然不是本位,但严重挂钩。所以相当于咱们的铸币权有一部分捏在人家的手里。如果未来真的冲破藩篱,美国的权力滑下神坛的那一天,中国这个阶级的人得益是最大的。

Class 2:中国有百分之一的人上人家庭,这个阶层就是前千分之二到百分之一之间。资产门槛是百万美金(650万人民币)无负债,且有稳定的现金流,这个在美国属于前百分之八,叫传统意义上的美国有钱人,到了这个阶级普遍能客观看待中美差异,大多数也来过美国了解美国,这些家庭的孩子大多数是美高美本,这些第二代对于美国的了解不亚于他们对中国的了解,这个阶级往上的,很多在美国也有资产配置,他们不精美,在疫情前更倾向于去美国享受生活。大概率都是商人、企业高管,20%是中上级别的干部。他们的成就得益于中国的发展,他们是会去美国享受的,但绝不会骂中国。大多数资产四五千万的商人啊,国企高管、普通厅级干部、实权的处级干部、很多一线炒房客,天天凡尔赛自己是中产的都是这个分段,确实他们花钱不能随心所欲,但还是比百分之九十九的人过得好,家庭资产起步也得1000起步吧。这个水平以上是国际上和胡润所认定的普通有钱人。他们和Class 3非常明显的一个区别就是他们的子女能否在英美读起本科,能读的起本科的通常是class2,只读硕士通常是class 3。当然也有少数条件很好的留在国内高考,但在这个层次以上的实话实说不普遍,。北极鲶鱼大概勉强能算到这个分类吧。

Class 3:中国稍微差一点最好的六千万人大概生活质量是碾压美国中产的,这个人数占全体国民介于百分之一到百分之四,这四五千万人出不出国都一样,确实不羡慕。他们的家庭资产大概是五百万。家庭模型大概是二线城市双科级公务员家庭,两个人都一万多的人月收入,早年在省会买了两三套房子,现在还有个近百万的理财和存款。就这个标准在中国就是前百分之三,就超过美国中产了。这部分人大部分客观,少部分精美),他们大多数享受了中国房产改革的红利,家里孩子在英美读个一两年硕士的这种家庭居多。最后大多数毕业回国,少数留美国。这种家庭二线城市师医公。幸福指数比较高的一群人,算是社会小精英了,经常出去看到过的很滋润的副处级科级干部就是这种,这种人的子女大多数我认识的也没去一线卷,很多就是二线核心国企上上班,一个月拿个万把块的,好多人所认知的mini官二也就这个水平。人物画像就是周劼这种人吧。

到这个阶段我想分一下,因为这个以上在中国就是狭义上的中产和上流社会,站到这个财富量级才有资格谈自己是城市中产。这个人数在中国为百分之四,基于购买力,有六千万人在这个标准内,就是中国老百姓口中广义上的有钱人。美国所谓的upper middle class以上的人和这种人完全对标,美国有百分之八的有钱人,百分之十五的upper middle class,其中还有百分之三的人口是重合的,加起来就是百分之二十,那就是6600万。那实话实说中国的中产阶级和美国的中产差距是逐步缩小的,除天龙人和老星条旗人以外的中高产其实和美国中高产已经相差无几了。所以已经有二线城市几套房,一线城市全款房且年收入五六十万的家庭还想完成阶级跃迁靠努力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国家堵的就是你,你这个阶段的任务已经完成了,这也是社会里最焦虑的一批人。三想进二,二想进一几乎只能靠自己的努力(10%)、同阶级的联姻(20%)还有运气(70%)。别说什么二十八岁的程序员财务自由,因为压中风口的都是极少数人,再自由一千万美金的有几个?

再往下就是普罗大众了。

Class 4:中国前百分之四到百分之七,大致有家庭资产三百万,大概可以对标美国小康人,人物画像和我说的常州夫妻差不多。这个小康阶级中国人的生活幸福指数(日常消费、房子的居住体验、开的车)和年收入都没有美国人高,但抗风险能力和资产总值都高于美国同阶层的人。这部分人其实最精美,因为他们只看到钱的比较了。这种家庭的父母大多数都是较发达地区小职员,精美的程序员天天鼓吹美国的公知大多数是这种家庭出身。骂中国骂得最狠的就这些人。都是中国体面工作人,这个档次就没有小领导了,但凡是个小领导私企中层也混不成这样。这个阶层最出反贼,鼓吹美国最厉害的都是这种出身的人。

Class 5:中国前百分之七到前百分之二十的人家庭资产两百万。大约总人数有两亿,我们称之为中国日子人,家庭资产略逊于美国中位数的家庭。但是生活质量还是和美国中位数家庭相当,这些人过的不错得益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和全面的工业体系,并不是说他们有多优秀,这也就是能享受到改革和房价红利的最低阶层,他们的资产确实不如美国中下层,但生活水平确实是实实在在的超过了。不管是医疗教育等方面所享受的红利他们远远超过美国的同一资产水平的阶级兄弟,这个层次的最爱国,绝大多数最红小pink在这个层次,确实人家红的也有道理。这些人是最支持我党的,也是最广大的得利者,说句不好听的他们也不能看到欧美国家的花花世界,所以也难有客观评价。这些人对应的是在中国有上升希望的人。这些人接受过完备的高等教育,还是有阶级上升的可能的。基本上你上过大学有个正经工作都在这个档次,这就是正经的日子人,为什么爸妈让你考个编制啊,在大多数城市和地区起码能过上这个日子人的生活水平。美国百分之七十的人都可以算作这个阶级。而我国达到这个水平以上的确实没有百分之三十。

中国网上的论战都是Class4和class5之间的。

Class 6,中国普通人有社保,有医保,一个月家庭收入七八千的,温饱吧,头有片瓦,和美国的同阶级兄弟比日常日子其实是不如的,美国这个层次的人遇到医疗和教育等问题比中国的阶级兄弟可头疼多了。可以说各有优劣,但想要阶级上升还是中国更容易。

再往下我不敢说了,因为美国的最低工资标准是1200刀,说下面的人就是要被删回答了。但我非常非常肯定我党的扶贫成果。

Class 10:在美无衣无食无低保,中国迁出大山,分房给学技术。这个是真的!

美国至少有将近五千万人是被社会放弃的,处于这个分段,所以美国天天喊中国人权怎么样确实是百步笑五十步。真的这些人的生活也是以社会救济为主。



我的答案里几乎只谈生活,不谈意识形态,我建议美分和五毛就都别吵了,下面评论里什么美国县城医院力压中国一线名医院,这是胡扯,什么美国衰落美国美国不如国内的五毛也省省,我以下尽可能的用我一个在美国二三线城市生活七年的普通人视角来看待美国的生活。基本上支撑数据除自我生活经历外都是官网上查到的数据。

———————————

还有人在下面谈到购买力平价的问题和收入的问题,我觉得可以我做个分析。以我所在的纽约州罗彻斯特为例,这个地方可以看作发达地区的偏小城市,大致可以对标长三角地区的南通、常州。大多数挣时薪的普通打工者,基本上是时薪16刀,一周干五天,每天大多数是六个小时。一个月下来就堪堪两千刀,算上额外的补助和41K之类的就两千三四。这个应该是对标的是常州私营平均职工工资,是5700。至于大多数美国的体制内人员,也是比私营基础打工者高的,这个跟国内一样,罗彻斯特大多数我们学校的普通工作人员和基层DMV的公务员税后基本上能拿到3500刀左右。而常州非私营的平均工资大概在9300左右。这两个是可以对标的普通人工资,都是发达地区较小城市,经济不错的普通人。

再说房价常州平均1.5W一平米,罗彻斯特大概是六千一平米,地产税平均差不多是1.8%,都按六十年产权算(很多中国你买的房,项目审批手续大概率是十年八年前的,说是七十年的产权,到我们手里普遍就是六十年了),综合算下来罗彻斯特房价可以默认为1.25W一平米。至于面积肯定是美国的房子要大得多。

再说购买力,美国今年油价普涨,大概是5.5元人民币每升,国内基本在7元。基本上出去两个人吃顿饭人均100元,国内平均下馆子也在人均70。美国简餐也要贵一些,咱们国内盒饭外卖25元,美国再基础也得45元。牛肉和国内基本一样,猪肉高百分之三十。房租很高,基本上租一个一百五十平米的房子大概在8500元人民币左右。常州大概是五千不到。但买车几乎是国内的百分之六十的价格,在美国越豪华的车算下来越便宜的多。

好了我们现在做两个家庭画像,默认都是普通人普通家庭,两家都有付了首付的房子,都有贷款,美国家庭也没交地产税现在开始比较。我都按两家人都是二十八岁左右,暂时没有孩子的家庭。

中国常州城市普通画像:老婆私企普通员工,压力不大,在亲戚家的厂里做会计,每个月拿6000。老公有编制的单位工作人员,或者是边缘部门公务员,每月12000,两个人合计18000,加上各种补贴和奖金,家庭年收入22万。买了一个110平米的房子,就算1W5一平米,首付50万已经付掉,按二十年还款,每月需要还8000元。然后两个人每个月吃饭水电暖煤气物业加上下馆子交通每月得支出四千五,老婆化妆品正常打扮买衣服一个月一千五,老公出去朋友喝酒吃饭送礼和社交开销算一千一个月。全算下来两个人一年最多能攒5万。这个基本上就是二三线城市普通家庭的小康生活了。

美国二线末三线强城市家庭画像:老婆半家庭主妇,拿着比较低的月薪基本上在税前2000刀左右,老公大学教务处普通职员拿4000刀一个月。家庭没孩子,还要扣额外的累进税率,两个人到手5000刀(合人民币一年38万)。两个人买了一个25W刀的房子,已经付完首付,两个人每个月基于美国商贷贷款每个月需要还1700刀,地产税每个月400刀。两个人的吃饭和交通物管和下馆子水电通讯核算一下一个月得1800刀。美国日常送礼等社交开销比较低,可以算一个月100刀,老婆一个月化妆品和包包衣服算下来200刀可以打住。大概算下来一年到头最多能攒5万人民币。

这就是普通二三线城市市民的普通生活对比。但美国家庭住的房子面积大概大一倍,房屋价值是相当的。

这个生活不算中产,确实就是普通小康家庭。由此可见中国家庭年入20万的就生活质量基本能对标美国家庭年收入35万,两家的生活水平也没有明显的差异。这就是真实的购买力平价的概念。如今中国的问题是,年入二十万的家庭在中国东南沿海和大多数省会城市我们感觉已经很普遍,而以中国全国的体量来看,这种人占全体国民的比例太低,低到不足百分之十。所以我们就看到了一个二元的社会,一方面大多数农村家庭年收入不到三万,普遍的底层城市土著家庭年收入不过八万。但是大城市的人很多已经看不上20万左右的家庭年收入了,然后反过来说美国家庭的生活质量低。而我们没有看到的是美国前百分之六十的人都过上了这样的生活,在中等城市有房住,有车开,有钱还得起贷款。

但实际上中国的城市化还有很远,2020年中国主要城市(前一百名)有户籍的人口也就才4.3个亿,这些人可以默认为生活在中型以上城市的市民。一线城市户籍居民6300万,北京胡同、上海弄堂,广深握手楼里的底层土著又占多少。就紧邻东四十条的胡同里有多少大杂院里的老北京,家里连个厕所都没有。很多人怕是真没概念吧。再抛了房山、延庆、密云、平谷、门头沟,真正能算体面(有全款房,有正经的工作收入万元以上)的老北京市民占多少?

二型以上大城市(各省省会和东南沿海主要城市的市区居民基本上只有两亿)其实我们的媒体是将这35个城市的声音放大了,甚至大多数人的眼里只有前十的城市,咱就说下面这个榜单里,哈尔滨、石家庄、长春、太原、南昌、汕头、乌鲁木齐这几个城市是不是在互联网时代已经基本被遗忘了,就稍大点的城市互相倾轧都这么严重就别说35名以后的普通城市了。而且这些城市底层的声音也同样被忽略了。很多人基于自己是前百分之六的人,所以觉得我们厉害了,美国不行了。常州在这个榜的第四十二位,我所在的罗彻斯特大概在美国城市人口排在五十位左右。

————————分割线———————-

你眼中的美国完全取决于你所在的城市,收入,圈子。

我认为美国也可以分为一二三四线城市和农村。美国衣服都很便宜,基本上100刀一身都够了,但宴会的礼服西装并不便宜,动辄七八百一套的礼服也很正常,而且小裙子我感觉在美国还是偏贵的。

以下城市划分只以收入物价来划分,不取决于绝对的综合实力,而且美国并没有一二三线城市的划分。以下判断都是基于我去过的地方,判断标准主要是收入物价和商业繁荣程度。很多人也就不要跟我说美国有没有一二三线城市了。

一线:纽约(曼岛)、洛杉矶(santa Monica等好区)、湾区(旧金山)、波士顿核心区域、西雅图核心区。

美国以前只有老的一线城市的概念,就是纽约、芝加哥和LA,但如今芝加哥略显落寞,提的也就少了。

这几个地方是承受着美国最高的物价水平,几乎在这些地方的普通人都是十万刀以上的起薪,税前平均收入能达到15W刀左右,但基于美国的累进税制,这些人税就拿走了他们收入的将近三分之一,所以税后普遍在十万左右。优秀的金融工作者和码农,可以比较轻松的拿到税前25W,税后16W的工资。但代价就是要承受动辄120W起的普房,豪宅基本上是三百万起步。每个月每人光吃吃饭可能都要2500左右,还有租房基本也是三千起一室一厅,五千起town house,当“厅长”(睡别人家的客厅)都要两千起步了,这个物价确实可怕。所以十几万的年薪其实税后加上生活消耗也没有很幸福,税后挣到二十万刀以上才可以说是生活了。他们绝大多数人的状态也是比北漂好不了太多,不过卷的烈度低一点,工资同一职位税后是国内的1.8倍左右。买房其实比国内也略贵了,大概是1.5倍了。美国普房都是2500sqft (相当于220平米,不算院子和草坪,每平米核算为6000刀)豪宅5000sqft(相当于四百四十平米,实用面积500平米起跳,单算每平米就是不到8000刀),你可能也感觉不很贵啊,那你是没有算地产税,基本上一线城市每年地产税是在房屋价值的百分之1以下,0.7%的居多,那基本上也是很大一笔开销了,再低的房产税在这些地区差不多一年也得一万刀,而好一点的房子(价值300W刀的)一年加物管不收你3W刀就是仁慈。就北京上海两千万的准豪宅大平层(确实2KW在北上深买不了豪宅)如果一年收20W左右的地产税,你觉得这些房子的房价能够降多少。

但你可能想,这个税费太贵了,我想住税费低一点的,当然可以,纽约的高档公寓基本上是2.5W到5W每平米,顶级豪宅有可能到8W,随便动动身子就比汤臣一品贵。这个税费低,但税费是基于总价的,你认为能有多低,反正据我所知每年还是要千分之二的。因为我周围的朋友只有一个能有钱到能在纽约核心区域持有高档公寓的,所以,以上见闻都是基于这个小时候认识的一个父母是小官巨贪的同学,参照的是中央公园旁边的高档公寓。

当然普通人比在大陆一线卷性价比略高一点,精英(税前25W以上)比国内一线卷同一级别的职位爽很多。出行开车以公共交通为主,开车为辅,油费在这些地方也不便宜,可能特定区域还会收费,例如曼岛的登岛费。

二线:纽约(纽瓦克、长岛)、芝加哥、洛杉矶大多数区域,波士顿郊区、湾区非核心、费城,华盛顿、奥兰多、亚特兰大、休斯顿、达拉斯、圣地亚哥、丹佛等等。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人都听说过这些地方,但普遍没啥概念。

这是广大二线,有大量的中产职位,跟国内相似,师医公是社会中产主流,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起薪都是6W+,平均下来也有8W+,但12W+以上的岗位并不多。我算过,对于这些城市,累进税制会把绝大多数双职工家庭税后也卡在14W以下,但对于生活成本而言,已经很好了。这些城市普房50W左右,豪宅100W+,在这些城市生活的美国人平均幸福指数都很高,完善的服务设施,较高的薪资。在这些城市一千五能租到不错的一室一厅,两千三四就有不错的town house了。其实有点像国内主要省会城市(除了几个房价较高的省会)的生活状态。中产就挺幸福的了,这些人如果有好工作,很多人也会买套很不错的房子,动辄80W+,一家四五口人住一个四五百平米的房子很常见,这也是大多数美剧中看到的美国家庭生活,工作压力不大,钱也不算少,每年也有钱全家去度假。出行以开车为主,公共交通为辅。美国但凡有轨道交通的通通可以视作二线。有轨道交通的应该没有二十个城市。

二线的很多房子的地产税就突破1了,很多好学区能突破2%。所以,子女教育压力真的也是大。食品价格也比一线城市略低,基本上是一线城市的八成。

三线城市:大多数中国人没听过的城市,主要都是有一两个知名企业在当地,例如我所在的罗彻斯特,绝大多数人没听说过,但它最知名的四家企业却是享誉全球,说出来基本上中国人都知道。这个城市有柯达、博士伦、施乐复印机和Champion服装。罗彻斯特曾经是二线城市,因为柯达的衰败而衰败,退居三线,但在三线城市里也算头部。大多数美国三线城市都有一到两家名企,这些城市你听都没听过,美国大多数人都有所耳闻、但这些品牌你可能每天都在用。例如波特兰的耐克,本顿维尔的沃尔玛、路易斯维尔的肯德基、像底特律有福特这样的大厂如今也是二线变三线。

这些城市的大多数人都是工厂职工、老师,服务业从业者,少量的金融机构。绝大多数人的工资就是4到7万之间,八万以上就不错了,没几个人赚到十万以上的,除了某些饭店老板或者建商,即便知名教授能有十万就不容易了。两口子税后10W就很开心,普房20w+,豪宅50W+。他们基本还能享受到城市生活,但对于大多数中国主要城市出身的人来说就很村了。基本上热爱自然的人,物欲不高的人都会喜欢这种地方。房屋租金基本上是1500就可以租到很好的town house,800就有一室一厅。很多老人家在这种城市养老,基本上一年老两口花个四五万都用不了。这种城市属于没有车没法生活,基本公共交通只有不靠谱的公交车,例如我所在的罗彻斯特,曾经有地铁,如今都关停了。这些城市很多都有不错的教育科研基础,所以,其实美国三线城市也有很多牛逼的高中大学,特别牛逼学区的地产税甚至达到惊人的百分之4,但这些地方房子确实便宜一些。顺便提一句,在很多三线城市的downtown也有税率高档公寓,在这些物价并不高的地方,这些公寓的单价很多每平米都轻轻松松破3000刀,所以美国房价便宜应该指的是house。

美国的三线城市和四线城市的判定标准是有没有市政运营的公交车站、火车站和飞机场和灰狗的大一点的站就是三线城市。

四线城市:就是广大县城和中西部小城镇。

这些地方工作岗位少,吃饭选择少,10W+的房子很多,三十万的豪宅也不少。工作能找到五万以上的都算你能干。这种地方租房子,我仅限于听说过,租一个一室一厅一个月就四百多,然后租一个town house就八百左右。所以,就是便宜,工作岗位也没有,机会也没有,吃饭也几乎除了披萨就是只有汉堡薯条,基本上买不到任何有特色的东西。但是很多人也很喜欢,因为美国城乡差距确实小,这样的房子可能就包含了广阔的草场,里面也有湖泊山川,所以,这也是特别的体验吧。其实这种地区的生活更接近于中国人对于田园牧歌生活的状态。这些地方大多数连公交都没有,跟三线城市差距也很大。这些城市和农村最大的区别是看他有没有大型的商业plaza和社区大学,但凡有这两点的就是四线城市。而且有没有标准化的肯德基麦当劳这也是个判定标准。绝大多数农村是没有这些连锁品牌的存在的。

余下的地区基本是农村,农村其实大多数地区没有标准的现代化工业产品,但不代表他们过的日子不好,很多人也在家里搞yard sale等东西。很多小地方甚至存在以物易物和拿上农产品到路边售卖的情况。很多农村是有大规模机械化的农业和畜牧业的,前年在疫情之前我们曾经还和当地的一个小农场主一起去打野牛(就是buffalo)人家这个小农场主就是卖野牛种玉米,一年税后也有十五六万,所以在村里活的不要太惬意,人家有自己的码头(真的是码头不是泊位)有自己的小直升机和农用飞机。光地就有八千多亩的地,反正是比川大三个校区加起来都大。高度的机械化管理,光农用设备的采购就有将近四十万刀,而且这么大的地方就老头老太太两个人忙。这个地种的不要太惬意,也很赚钱。但忙起来是真的忙,这个真的是干干不完的活。而且其实别看这个工作挺赚钱的,这老头也算薄有家业,但子女确实没人愿意当农民了,虽然钱多,但真的辛苦的。

我始终认为,中国人想象的美好生活主要集中在美国的二三线城市。

至于下面有人在说中美医疗的优劣,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题目,我接下来有空更一下,尽可能都使用我身边分别在中美的学医的朋友聊完我会在下面更一下,医疗方面我这六七年的生活经历来说确实是各有优劣,绝对不是下面的人说的县城医院完爆一线,我是绝对不敢苟同的。

中国顶尖的协和瑞金啥的也不明显逊于哈佛的医学院,我所在的这个罗彻斯特,就罗彻斯特医院在全美属于前五十,整个新英格兰地区排第十七位。我们罗彻斯特新冠期间死亡率也并不低,甚至高于纽约州平均水平,美国绝大多数二三线城市的医疗水平不如罗彻斯特,所以没啥可比性。再说医疗水平可以用平均预期寿命来量化。就我家是太原人,太原市的平均预期寿命,2020年我看到的市卫健委的数字是80.42岁,现在应该也可以查到,百度上查到2018年的数据是78.94岁。而罗彻斯特2020年的平均预期寿命是78.2岁,这个数据是刚刚更新的,部分穷区的平均预期寿命是72岁。反正太原到目前为止是没有全国前五十的医院,有两所前百的基本也是吊车尾。所以,就单纯拿这个数据就能说明问题。

至于对比中美生活水平大致是这样的,美国平均家庭净资产时70W美金,但实际老百姓真没这么多钱,但咱们要比就比平均,也就相当于真性中产。考虑到购买力平价计算,三百万人民币资产可与之匹敌。中国有3300万家庭的净资产超过了三百万人民币。户均人口2.5,中国共5.6亿户人口。那只要你进入了全国收入的前百分之六那就是从生活质量上追平了美国中产水平。这说明了中国大约有小于9000W人是属于在中国的真性美国中产家庭,这部分人其实没必要太羡慕美国的生活,而且事实证明他们如今确实也不太羡慕了。其实这部分人大多数就是二三线城市有两三套房且家里能支持强二线城市买房的那种。你非要说你家那三百万全在北京郊区的老破小里或者说你本就不应该属于这里,那是你因为你有更大的诉求,而不是你真的穷。中美确实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还有着巨大的差异,但主要差异已经由大城市转向小城市了。而且我上面也从侧面解释了美国人均GDP那么高的原因。探讨到要不要回国的问题,那你就要看看你是不是那真性的前百分之六,但我得判断是不论美高美本(家境必定是中国前百分之一,传统意义上的世俗精英)还是在美国读研的在中国社会基本上都是(前百分之六,城市中产),留美国大概率你是阶级下滑。而平民子弟出门的博士,拿国家奖学金来美国的研究生那留在美国确实是很好的出路,这也是社会极度内卷化迫不得已的出路。这些人人到中年在美国肯定是稳定的中产阶级,所以,相较而言是阶级上迁的。

当然你是学互联网的你觉得美国算下来挣的钱多,以后要买大房子开好车,那还是美国容易。300W刀在美国所有的城市无疑可以买到自住的豪宅,开个大G以上的车。在中国可能就是一线城市就是核心地段大平层了,停车位你都可能要加钱。国内卷度还是更深。但这种条件比较好的如果甘心回国退居二线城市,那日子也是爽的飞起,看你怎么选了。最后附上了一张自己自制的表,大概能够说明中美各国老百姓在资产和收入上的一些差异,我探讨的都是广义上的,不以个人范本来讨论。中国超越美国任重道远,这个是基于美元标准来制作的。如果考虑到购买力平价,中国的数据能稍微好看一点,由此图也可以看出中国主流城市的普通市民和美国普通人的生活差异不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