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博士找对象在学历方面只能向下兼容吗?
作为一个已毕业多年的老·理工科博士阿姨,来论论你通篇行文出现的逻辑与常识问题。
其一,你才刚刚“博0”,这意味着你尚未正式进入博士项目,意味着你还没有正式开始博士阶段的课程,意味着你目前连“PhD candidate(博士候选人)”都算不上。因此,作为一个“准博士生”,你不仅不应该自称博士(这个称号通常仅用来称呼已经拿到学位的人),甚至可以说,你正是你自己口中还“没有读过博”的人。
因此,你提问中最后一句高高在上的断言名不正,言不顺。
—————————
其二,读博是一个荆棘密布、痛苦远大于欢欣的漫长过程,在没有相对圆满地完成毕业答辩之前,任何人都不能信誓旦旦地笃言“我肯定会博士毕业”。
轻敌的态度是对科研工作的不尊重,也很可能成为你读博之路上最大的敌人。
我不由为你捏一把汗。因为在研究工作尚未开始前,你的关注重点已经有些跑偏了。你想的不是你导师的研究方向中哪一个更适合自己,不是和实验室的师兄姐搞好关系以后求带paper,不是提前预习博士前一两年艰涩繁重的高级理论课程,也不是你即将投身的研究方向最近有什么进展和突破,而是“如何找对象”以及研究“高学历男性在择偶市场上的喜好”?
我也不由替你的导师捏一把汗。我先生就是大学教授,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如果招到这样心思不在学术上还盲目自满的学生,他必定会头疼不已,甚至可能在私下和同事吐槽“怎么才能把TA劝退”。
—————————
其三,理工科毕业的我可以明确告诉你,读博与“健身美容学穿搭变漂亮“两件事,不仅可以兼容,而且可以兼容得比那些去业界工作的同龄人更好。
为什么?因为读博意味着时间上的绝对自由。
但凡你老板是个正常人,他绝对不会因为你前天是早八进实验室干到晚八,昨天是早九进实验室干到晚九,今天是早十进实验室干到晚十而找你BB一句屁话。
甚至,如果你足够优秀/勤快,能够把老板期望你五天做完的事情在三天内搞定,那么,你完全可以正大光明地摸一两天的鱼,不需要肉身出现在实验室或办公室,也不会有人记考勤或者来查岗。
我读博时有个师姐,不喜欢学校的gym,跑去校外的一家健身房和自己喜欢的老师跳Zumba。她经常会在周一三四早上跳舞,将近十一点才出现在实验室,但这并不影响她的工作进度,也不耽误她参加组会、主持系里的lunch seminar,老板也没有任何异议。
上工作日早九点的健身课,对于社畜来说,可以说奢侈到难以想象了。但作为博士生,你完全可以选择在你状态最佳的时间段投身于你喜欢的任何健身/运动,不必受规章制度之限。
另外,“健身美容学穿搭”至多只能算是为生活增添亮色的闲散爱好,不至于、也不可能和主业产生冲突。
任何不是健身教练的人都不可能每天不间断地健身八小时,任何不是美妆博主的人也不可能有那个耐心连续八小时反复化妆再卸妆,而即便是最疯狂的医美粉丝,你让她每天连做八小时热玛吉,她的脸也必然吃不消。
即便不读这个博士,我猜你也不会真正成为健身教练或美妆博主。因为与前两者相比,对你来说,反而是读书的门槛更低更容易。
而在读博的过程中,即便你的导师是周扒皮,他/她也必不可能逼迫你不吃不喝不睡,每天二十四小时全天候泡在实验室出活。
这意味着,但凡你有休息和逃离学术的时间,这些时间就可以用来健身美容学穿搭。
把你每天刷手机、看无脑小甜剧、参与八卦的时间缩短十分钟,你就有十分钟的时间去干这些你觉得可以使自己变美,使自己更具有择偶优势的事,日积月累下来不可能毫无收益。
我读博的时候,周围有同学从零基础学会了弹钢琴,有同学自己训练然后参加了半马比赛,有同学跑去学习开飞机甚至考到了私人飞行执照,还有同学悄咪咪去其他系啃下了第二个master,但这些都没有影响他/她们自己的研究进度,也不耽误他/她们按时毕业,然后拿到理想的offer升职加薪。
—————————
其四,傲慢不可取,毫无缘由的傲慢只会凸显一个人的狭隘和愚蠢。
说的直白些,“读博士”只是一种选择,“博士”也只是一个标签,不需要无脑美化。
如果说人类能触及的所有知识(包括专业知识,生活常识,奇闻异谈等等)构成了一片一望无际的森林,那么任何一位博士所钻研/专精的,不过是其中某一棵树上的一根枝叉乃至一片树叶,一条叶脉而已。任何树枝、叶片、或叶脉,都是这片森林所处的生态系统的重要构成,没有哪一个比其他同类更高贵、更绚丽, 也没有哪一个可以被随意轻贱。
跳出任何一位博士深耕的那一亩三分地,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他/她会在生活中比非博士具有更高或更优的综合知识水平/道德观念/谈吐品行/生活经验/人生阅历。
你不可能比水管工更懂得如何修水管,不可能比挪威小朋友拥有更流利的挪威语对话水平,也不可能比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见过更多轮圆月。
更何况,如果你真能博士毕业,那么到时候你身边的人里十有八、九也是博士。这个时候,“博士”二字根本不可能成为你们之间茶余饭后的谈资。
等你真正手握那张轻飘飘的学位证书时,你会发现它根本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重要。
因此,在这里可以回答你的问题了——
因为绝大多数拿到博士学位的男人,并不认为这个学历有多么了不起,所以,在择偶时,他们不会过多关注这个“不甚重要”的维度,而是会去关注那些能够符合他们心目中理想妻子的重要特质。
而男人心中的理想特质,并不会因为他读到博士而产生根本性的变化。这些特质毫无疑问包括:
1,外貌出色,具有欣赏价值。毕竟你自己买鞋买包买衣服也会选好看的,你自己看无脑连续剧也会挑由最顺眼的小鲜肉主演的,将心比心,男人偏爱赏心悦目的女人也无可厚非。
2,x生活和谐。你年纪尚轻,可能还不懂x生活和谐不仅对男人很重要,对女人也很重要,因此对这一条,老阿姨表示同样无可厚非。
3,生育价值。基因的本质即繁衍,就像你挑对象时,为了后代要挑学历高(生存基因优良),个子高(身材基因优良),长得帅(相貌基因优良)的,男人选择笑容甜美、丰乳肥臀的女性也无可厚非。
至于你说的事业有成——
比起拥有一位事业如日中天但整天加班、早出晚归、十天半个月见不到人的影子伴侣,无论对男女来说,奔忙了一天回到家里,看到有一盏为你亮着的灯,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一张嘘寒问暖的笑脸,这个画面一定更为温馨治愈。
至于你说的孩子教育——
孩子的智商和天赋呈均值回归,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高学历夫妻培养出的孩子一定是学霸、一定道德高尚、或者一定会出人头地。可能现在稍难了些,但十几二十年前,能够考上Top 2或top 985的高中生,大多数人的父母都只是再普通不过的工人或农民,甚至是半文盲乃至全文盲。
至于你说的精神交流——
现实生活不是小说或言情剧,没有任何一位操劳忙碌的中年人会和另一位忙碌操劳的中年人频繁地聊起诗词歌赋或人生哲学。家庭生活中充斥的,反倒都是些鸡毛蒜皮、无比现实的小破事:电费这个月怎么涨了,单位哪个SB又犯浑了,孩子的课外班怎么样了,厨房哪个柜门又松了,爸妈血压好像又高了,车子该做保养了,等等等等。
在这些情景下,重要的是什么呢?
是即便两个人都忙,但先下班回家的人愿意拖着疲惫的身躯为对方做一顿热乎的饭菜。
是即便孩子冥顽不灵,但承担责任的人愿意对孩子无限尊重地逐步引导,不急不躁地慢慢指正。
是即便两个人都又累又烦更想静一静,但在一个人突然开口唠叨鸡零狗碎时,另一个人能够心平气和地照单全收、句句回应。
历数这些优点,是具有一定利他与奉献精神、是充满耐心与爱心、是精神内核稳定,却没有一条指向“高学历”。甚至可以说,这些性格特质和读过多少年书既不构成充分条件,也不构成必要条件。
—————————
最后,老阿姨觉得你蛮好看的,即便抛开所谓的高学历光环,也绝对不属于择偶困难的长相。
我会这么觉得,就意味着一定也会有其他人这么觉得,而这个“其他人“中,一定包括部分男性。
但长相和学历,注定不会成为任何一个心智成熟的成年人择偶时的决定性条件。
愿你在读博与继续成长的过程中,能将注意力认真放到学业上,学会自谦,学会理性地自我定位。
祝你学业有成,并顺带收获理想的爱情。
—————————
以下更新于北京时间6月12号。
这个回答的“火”让我始料未及,以上只是就我个人经历产生的浅薄经验之谈,主观至极。并且,受个人经验所限,由于我读博的年代较久远,学校不在国内,外加我对国内读博的情况确实不甚了解,因此必然存在偏颇/无知/误解/落伍之处,未必具有普适性,未必符合所有人的三观。
但想要补充的是,前文中有关“读博能否与健身变美等兼容”的论述中,我只阐述了“(我)读博的时候时间表比较自由”,并没有一个字明示或暗示“我(在美国)读博读得轻松”。
上文中虽然提到我有位学姐偶尔十一点才来实验室,但(因为和论点不相关所以)没有明说的是,其实无论她几点进实验室,基本每天都会自觉干活到晚十晚十一,包括绝大部分周末。
事实上,每周7天/每天9-12小时是当年我们实验室绝大多数学生的工作时间。
前文中对此事实的省略似乎让部分人产生了“在国外读博很轻松”的误解。
在哪里读博都不可能是件轻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