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俞莲舟?
俞莲舟是武当七侠中最像张三丰的
张三丰在原著中有两个非常显著的特点,一是不纠结,二是胸襟广博。
张三丰的不纠结主要体现在他面对敌人时的心态。张三丰杀人只看该杀不该杀,绝不会顾及自己的名声,或者被情绪所累。倚天中张三丰动手的情节不多,但是每一处都干净利落:
驱逐官兵:
张三丰袍袖挥动,两枝羽箭远远飞了出去,双足一踏上船板,左掌挥出,登时两名番僧摔出丈许,扑通、扑通两声,跌入了江中。……张三丰骂道:“狗鞑子!又来行凶作恶,残害良民,快快给我滚罢!”……
掌力一吐,两名武官身子飞起,砰砰两响,刚好摔在原本所乘的舟中。……张三丰抱袖挥动,喝道:“老道生平,专杀鞑子!”众武官番僧但觉疾风扑面,人人气息闭塞,半晌不能呼吸。
不仅一出手就是绝杀,而且骂的也痛快。哪像一百岁的老人家,根本就是英姿飒爽的少年英豪。
杀刚相:
张三丰左掌挥出,拍的一声轻响,击在空相的天灵盖上。这一掌其软如绵,其坚胜铁,空相登时脑骨粉碎,如一堆湿泥般瘫了下来,一声也没哼出,便即毙命。
出手何等干脆!
杀宋青书:
张三丰叹道:“我武当门下出此不肖子弟,远桥,那也不是你一人的不幸,这等逆子,有不如无!”右手挥出,啪的一声响,击在宋青书胸口。宋青书脏腑震裂,立时气绝。
干净利落,绝不拖泥带水。
这就是张三丰的不纠结。也是他跟黄药师、一灯大师、洪七公等人最大的区别。
黄药师总是被名声所累,动手时总是有顾忌。比如他本来出手就能杀了李莫愁,却害怕被人说以众欺寡,不愿动手。一灯大师则是太容易自责。他认为自己并非问心无愧(瑛姑之子之死),所以觉得自己没有立场和脸面杀裘千仞。就连洪七公偶尔也有迂腐的时候。他在海上遇上欧阳锋有难,居然主张救人,理由是济人之急,是丐帮的帮规。
如果换做张三丰,就绝对不会有这么多心理活动。李莫愁、裘千仞、欧阳锋要是遇上张真人,那一早就game over了。
俞莲舟在这一点上,和张三丰一模一样。且看他在屠狮大会上斗宋青书:
但见俞莲舟双臂一圈一转,使出“六合劲”中的“钻翻”“螺旋”二劲,已将宋青书双臂圈住,格格两响,宋青书双臂骨节寸断。俞莲舟喝道:“今日替七弟报仇!”两臂一合,一招“双风贯耳”,双拳击在他的左右两耳。这一招绵劲中蓄,宋青书立时头骨碎裂。
他身子尚未跌倒,俞莲舟正待补上一脚,当场送了他的性命……
俞莲舟这次出手,大得张三丰的真传。先震断宋青书双臂,再击碎他的头骨,还欲补上一脚取他性命。动作一气呵成,痛快淋漓,绝无犹豫。他不会去想自己是否以大欺小,也不会去想宋青书是大师兄的孩子、峨眉掌门的丈夫,杀了他如何向大师兄和峨眉派交代,他只是认为,宋青书该杀。
这就是俞莲舟的不纠结和杀伐决断。
张三丰的胸襟广博,也完全被俞莲舟学到了。
倚天的名门正派中,最不拘于正邪之辩的就是张三丰。张三丰曾经说道:“这正邪两字,原本难分。正派弟子若是心术不正,便是邪徒,邪派中人只要一心向善,便是正人君子。”而且针对殷天正,还专门说了这么一段话:
张三丰又道:“你那岳父教主我跟他神交已久,很佩服他武功了得,是个慷慨磊落的奇男子,他虽性子偏激,行事乖僻些,可不是卑鄙小人,咱们很可交交这个朋友。”
张真人不但不嫌弃殷天正出身邪教,还对他评价很高啊。
而俞莲舟对殷天正也颇有英雄惜英雄,好汉敬好汉的意思。他在舟中和张翠山长谈时曾经说道:
俞莲舟道:“我从未和令岳会过面,但他统领天鹰教独抗群雄,这份魄力气概,所有与他为敌之人,也都不禁钦服。”
后来在六大派围攻光明顶之时,俞莲舟也曾经维护过殷天正:
但见宗维侠提起右臂,踏步上前,武当派中走出一人,身穿土布长杉,神情质朴,却是二侠俞莲舟,身形微晃,拦在宗维侠身前,说道:“宗兄,殷教主已身受重伤,胜之不武,不劳宗兄动手。殷教主跟敝派过节极深,这人交给小弟罢。”……
俞莲舟不愿殷天正一世英雄,如此丧命,又想到张翠山与殷素素,说道:“宗兄的七伤拳天下闻名,殷教主眼下这般模样,怎还禁得起宗兄的三拳?”……
宋远桥便道:“二弟,由他去罢!”俞莲舟朗声道:“好英雄,好汉子!”
六大派此时跟明教天鹰教正值性命相搏之时,俞莲舟能如此维护殷天正,实在难得可贵。这份胸襟气度,武当诸侠无人及得上。
后文还有一段俞莲舟心中对明教的评价:
明教和天鹰教教众俱知今日大数已尽,众教徒一齐挣扎爬起,除了身受重伤无法动弹者之外,各人盘膝而坐,双手十指张开,举在胸前,作火焰飞腾之状,跟着杨逍念诵明教的经文:“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善除恶,惟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俞莲舟心道:“这几句经文,想是他魔教教众每当身死之前所要念诵的了。他们不念自己身死,却在怜悯众人多忧多患,那实在是大仁大勇的胸襟啊。当年创设明教之人,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只可惜传到后世,反而变成了为非作歹的渊薮。
这里单独分出笔墨,描写俞莲舟的心理活动。这是特地描写俞莲舟的胸襟气度,他能暗自赞叹明教的大仁大勇,这份眼光已经高出其余众人。至于“后世变成了为非作歹的渊薮”那也是陈述事实,毕竟说不得也说过,“本教教众之中,也不免偶有不自检点、为非作歹之徒,仗着武功了得,滥杀无辜者有之,奸淫掳掠者有之,于是本教声誉便如江河之日下了……”。
所以张三丰后来选俞莲舟当武当掌门绝对大有道理,光凭不纠结杀伐决断和胸襟广博这两点,俞莲舟就是最有资格继承掌门人一职的。
俞二侠的武功
书中明言俞莲舟武功在七侠中最高,无可争议。他不仅师门武功学得好,还能自创牛逼武功虎爪绝户手。就连张三丰都说:“这一十二招虎爪手,比我教给你的是厉害多了。”看来俞二侠自创的武功是真的厉害,百岁寿宴时,张松溪还提出要以这套功夫对阵各派高手。
第三部中,也提到殷梨亭自创的武功“天地同寿”,是用来跟敌人同归于尽的。听起来比俞二侠的自创功夫逼格要差得多了。。。
标准的江湖中人
江湖人讲究的不过就是“有恩必报,有仇必复”。有话当面说清楚,该报恩就报恩,该报仇就报仇,慷慨磊落,才是江湖儿女。倚天江湖中,这些大大小小的角色政治属性都颇为浓厚,而俞莲舟则是其中难得一见的纯粹江湖人。
俞莲舟忙扶起张无忌,说道:“先前我们都错怪了你,是我们的不是。咱们亲如骨肉,这一切不必多说了。真想不到青书……唉,若非咱们亲耳听见,又有谁能够相信?”
武当四侠怀疑张无忌杀了莫声谷,待真相大白之后,却只有俞莲舟正儿八经地向张无忌道了歉。其余三人都仿佛忘记了他们之前冤枉了这个侄儿,就连跟张无忌最亲厚的殷梨亭都没有出言安慰。张松溪还悄悄把张无忌拉到一边,叫他提防赵敏小妖女。论磊落,俞莲舟实在高于其他师兄弟。
有仇报仇:
鹤笔翁大叫:“师哥!”抢入火堆中抱起。他跃出火堆,立足未定,俞莲舟叫道:“吃我一掌!”左掌击向他肩头。鹤笔翁不敢抵敌,沉肩相避,俞莲舟这一掌似已用老,但他肩头下沉,这一掌仍是跟着下击,拍的一声,只痛得他额头冷汗直冒,此刻救师兄要紧,忙抱起鹿杖客,飞身跃出高墙。
在万安寺中,俞莲舟为什么要拍鹤笔翁一掌?因为当年张翠山刚从冰火岛回来之时,俞莲舟曾经和鹤笔翁对过一掌,受了重伤。俞二侠一直记得这一掌之仇,到了万安寺,终于还了鹤笔翁一掌。
恩怨分明,俞二侠大丈夫。
江湖经验和临场反应
张翠山一家重回中原,一路全仗俞二侠的谨慎。俞莲舟一路极其低调谨慎,不得罪任何门派。
殷素素将无忌放下地来,紧紧握住他手,说道:“这些大半是女子啊。二伯,她们都是昆仑派的么?”俞莲舟道:“不,是峨嵋派的。”张翠山奇道:“峨嵋派的?你怎说多多拜上‘铁琴先生’?”
俞莲舟叹道:“她们自始至终不出一声,脸上又以黑帕蒙住,那自是不肯以真面目来示人了。五剑指住无忌,那是昆仑派的‘寒梅剑阵’。两人平剑刺我,又使昆仑派的‘大漠平沙’。她们既然冒充昆仑派,我便将错就错,提一提昆仑的掌门铁琴先生何太冲。”
俞莲舟看出这几个人是峨嵋派的,但并不揭破,她们既要冒充昆仑派,就顺着她们的意思,给足了峨嵋面子。而且张翠山比起他师兄来真的有点菜,都看不出这些人是峨嵋弟子冒充的。
俞二侠脑子转的也快:
突然之间,殷素素伸掌在站在船边的一名水手背上重重一推,又踢下另一名水手。……殷素素大叫:“啊哟,啊哟,五哥你干么打我?”在船头纵声大叫大跳。……
俞莲舟只一转念间便即明白,眼见贺老三目瞪口呆,当即拔出长剑,运劲掷出。嗤的一声响,长剑飞越半空,激射过去,将“漆黑星”毒蛇的蛇头斩落,连贺老三抓住毒蛇的四根手指也一起削下来。当俞莲舟长剑出鞘之时,张翠山已抓住系在桅杆顶上的纤索,……
俞莲舟临场反应极快,瞬间就明白殷素素的用意。而殷素素的老公张翠山反倒慢了一步。
(怎么越说越感觉张五侠有点菜。。。)
正气和侠义
殷素素道:“都怪我年轻时作事不知轻重好歹,现下我也好生后悔。但人也杀了,咱们给他来个死赖到底,决不认帐便了。”
俞莲舟脸露诧异之色,向张翠山瞧了一眼,心想这样的女子你怎能娶她为妻。
殷素素见他一直对自己冷冷的,口中也只称“殷姑娘”不称“弟媳”,心下早已有气,说道:“一人作事一身当。这件事我决不连累你武当派,让少林派来找我天鹰教便了。”
俞莲舟朗声道:“江湖之上,事事抬不过一个‘理’字,别说少林派是当世武林中第一大派,便是无拳无勇的孤儿寡妇,咱们也当凭理处事,不能仗势欺人。”
俞莲舟这番话说的真是痛快,像殷素素这样的,早该有人教训教训她了。而且殷素素心里还没点数,殷天正再厉害,还能抵挡得过少林寺吗?让少林寺去找天鹰教,这是坑爹啊。所以俞莲舟还得提醒她“少林派是当世武林中第一大派”。
突然间嗖嗖两响,破空声甚厉,两枚“霹雳雷火弹”向俞莲舟胸口急射过去。……
这一下俞莲舟也是颇出意外,倘若侧身急避,那雷火弹飞将过去,势必伤了不少丐帮弟子。他想这雷火弹是对付自己而来,为的是要杀人灭口,以免当众暴露宋青书犯上叛父的罪行,要是自己闪身避难,不免害死无辜。
霹雳雷火弹何等厉害,千钧一发之际,一般人都只会闪避,但俞莲舟却能想到不要伤及无辜。有这份心肠,俞二侠不愧“侠”之一字。
情深义重
俞莲舟一开始看殷素素不顺眼,后来相处久了,慢慢觉得她本性不坏,真心实意地接纳了她。从此也改口称殷素素为“弟妹”,不再称“殷姑娘”。还跟殷素素说起张三丰最偏爱张翠山,还有张三丰和郭襄的八卦故事。
待张翠山夫妇死后,一众师兄弟提起殷素素都颇有怨怼之意,都觉得是殷素素害了张翠山。
这些话张无忌虽然听不到,但他在太师父和各位师叔伯的言谈神色之间,瞧得出他们伤心之余,对母亲颇有怒恨怨责的意思,都觉他父亲一生甚么都好,就是娶错了他的母亲……
只有俞莲舟时隔多年,还能想起殷素素:
俞莲舟不愿殷天正一世英雄,如此丧命,又想到张翠山与殷素素,说道:“宗兄的七伤拳天下闻名,殷教主眼下这般模样,怎还禁得起宗兄的三拳?”
大概武当诸侠里,只有俞莲舟才会真心实意地怀念殷素素吧。俞二侠外冷内热,实在是重情重义的好汉子。
整本倚天屠龙记中,俞二侠可以算是难得一见的完人。只不过可惜的是,倚天屠龙记的影视作品拍了这么多部,没有一部肯在俞二侠这个角色上好好下功夫挖掘。让原著中这么出彩的角色变成影视作品中的背景板,实在可惜。我猜,有可能是因为俞二侠一门心思练功夫,无妻无子,至死是个单身狗,缺乏大众喜闻乐见的八卦。
但是倚天屠龙记是金庸盖章过的,描写男子间情义的作品。希望能在以后的版本中,看到一个熠熠生辉的俞二侠。
最后补充一下:
评论区一直问宋青书到底怎么死的。他先被俞莲舟打的重伤。俞莲舟欲取他性命时被周芷若拦住了。后来宋青书被送上武当,被张三丰一掌击毙。
我的其他回答:
相对于其他金庸小说,《笑傲江湖》独特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