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制内摆烂是一种什么感觉?
想曾经,为了工作、甚至为了领导的一句批评,我都会十分小心、在意,有时候还会寝食难安、战战兢兢,生怕自己履职不够、没能达到领导的预期。
可是,长期这么绷紧神经、高压高负荷工作,使得我身心疲惫,特别是,当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做到事事时时让人满意时,我开始产生了疲惫的心理,开始有了躺平、放任发展、“爱谁谁”的心态,慢慢地,开始了摆烂。
今年一年的摆烂状态中,我发现了不一样的职场生活,有了不一样的工作体验。
1、接纳了自己的普通
都说,人有三次成长:认识到父母是普通人,自己是普通人,孩子是普通人。
摆烂前,我一直不肯接受自己的普通,一直秉持着“我命由我不由天”“有第一就拿”“凡事要么不干,要么干到最好”“没有我克服不了的难题”等理念。
体现到工作中,凡事都打满了鸡血,斗志满满,似乎每天都有使不完的劲、没有自己摆平不了的事情。
之前,常常,为了一个业务问题反复查阅资料,力求做到完美、准确;为了材料的谋篇布局,反复思考、反复阅研各类材料,力求做到尽善尽美、“一稿过”。
这个过程,吃了很多苦,也收获了很多,比如工作成绩可观、自己能力提升了、赢得了很多表扬等。同时,也失去了很多,比如旁人常说的“只有工作,没有生活”“过成了工具人”等。
摆烂、让自己节奏慢下来后,工作不想积极了、荣誉不想争了,对于一些“踮起脚尖”就能摘到的“果子”,也想着放弃了。当一次次“放弃”“随便”后,渐渐地,我也接纳了自己的普通。我想,这,也算是一种成熟吧。
2、生活有了起色
开始摆烂后,“没必要累人累己”“差不多就行了”“这么拼,何必呢”等思想常出现在我意识里,工作中我不再那么高标准、严要求,凡事能躲则躲、能凑合就凑合,这使得我有更多时间顾及生活。
每天,我可以准点下班,下班回家后也不会为工作上的事烦恼,该干嘛干嘛。甚至,面对“八小时外”“周末”领导的工作电话,我也是能应付就应付、能推则推。
我想的是,反正,我不再想当“优秀者”了,我也不再花时间精力去维系自己在他人心目中“优秀”的形象。我只想,自己怎么开心怎么来,哪怕在别人心里面只是个“堕落者”形象,又何妨?
有了这些改变后,我发现:我的生活有了起色。从以前那个“眼里只有工作”“没有半点烟火气”的“奋青”,转变成了这个“食人间烟火”的正常人。
3、清楚了体制内的各种弊端,理解了领导用人方面的价值观。
在领导者眼里,没有好人和坏人的区别,只有对他有用和对他没用的人的区别。
这两句话包含许多意思。比如说,为啥你觉得你呼呼的干活,但是啥事都没有你?而是平时某某人上去了?很简单,人家有关系,人家的关系对领导就有用,所以人家想上位就自带buff加成。
那么没有关系的怎么办?就要看你对领导是否有用
有些年轻人进入职场,豪气冲天,总想表现自己,积极的搞这个,积极的搞那个,比如什么工作模式创新啦,新的工作建议啦,新的观点啦之类,事情没少搞,可是回头评比啥也没有。
很简单,你提的那些东西,搞的那些事,对领导啥用没有,反而让人家很烦,人家需要浪费精力去关注你的瞎折腾,还很担心你折腾出乱子还得他收拾。
还有的年轻人急于表现自己,积极干这积极干那,但是结果干的满拧。自己觉得自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自己的态度很端正。但是这只能感动自己而已,因为在别人眼里你搞砸的事人家还得帮你收拾。
那么普通人怎么办?那当然得发挥自己的作用。
曾经有句看似三观很歪,但是其实很有道理的话,叫“不要怕被人利用,被人利用起码还说明你有用”(传说是杜月笙说的)。怎么说呢,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对你好,要是希望人家对你好,你得对人家有用才行。
对领导更是如此。
比如说,你把本职工作干的非常好,别有戾气,不用着急表现自己,人家领导交代你啥你就干啥,还得干好。但是有问题有困难该提也提。时间一长,领导就需要你在这个位置上干活,因为你干活也是在完成他的kpi,上级领导咨询、交代他什么事的时候,他一问你就会立即得到答案,所以他就会保你不会掉到地上。
自己有什么过人之处吗?没有。那自己有什么过硬的关系吗?没有。那就得发挥自己的作用了,尤其是对团队和领导有用的作用(天天积极的提前到办公室打水扫地算不上啥作用,因为换个人也能干)。一个单位,蛋糕大小有限,什么晋升,奖金,评比啥的不一定一开始就给你(因为凭啥先给你)。但是时间一长,只要你的作用发挥很好,人家领导用你用的很顺手的话(没有人不可替代,但是存在一个人的职业习惯和能力会不会让领导和同事舒不舒服这种事),那么人家必然会设法在某些方面补偿你,让你不至于吃亏。
有些人觉得自己很努力了但是却没有好处,那得扣心自问你是全为你自己一个人努力的,还是帮领导和同事服务努力的。前者的话你自然不用期待领导和同事对于你有什么回报,后者的话,是有概率会有回报的。(当然你也要分清你是真帮人家了,还是在自我感动的把自己的东西强加给别人的区别)。
所以你有时看一个老油条同事,平时看上去比较不着调,但是领导却始终不放手的话,也不用嫉妒和感觉不公,因为人家在领导那里有领导的用法,可以给人家解决某些特殊问题。而用你,也有你的用法。
最可怕的是你这人对人家来说一点用处也没有,那就有潜在危险,如果需要淘汰的话,必然要先淘汰没有用处的你。
这就是我对那句“领导者眼里没有好人坏人之分,只有对他有用和对他没用的人之分”的初步理解。
有个问题:
在体制内工作是不是必须得争取加官晋爵,否则就没有意义?
其实,认为争一争就能得到更高位置的,基本上说明家里没有体制内的,自己对体制内也充满了幻想。对体制内的了解,大约是来自官场小说或者其他乱七八糟的信息源。
你要知道:位置不是你想争就能争到的,能力、背景、人脉、机遇、运气缺一不可,体制内大多数人其实连争的资格都没有。
就算是有资格争的人,争了一辈子什么都得不到的也大有人在。
争来争去,一不小心把命都搭进去的也不是没有。
按照马斯洛需求的五个层次理论:体制内的高位,可以给你带来最高的两个层次——尊严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所谓高位,说白了就是有更多资源的调配权力,位置越高权力越大,社会地位越高——能做的事情越多,受到的尊重也越高。
有句不好听的话,说得倒是非常贴切——权力是男人最好的春药。换成文雅点的说法,几乎每个男人的梦想都是:醒握天下权, 醉卧美人膝。
当然,高处不胜寒真不是随便说说的......
这个位置下面多少人盯着,等着把你搞下去?把位置腾出来?话说回来,这个位置可以给你达成人生目标,自我实现的机会。至于这个目标是公是私,全在你一念之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一辈子都搭进去的大有人在。为了升官结果发了神经的也不是没有......
淡泊名利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更多时候甚至是失败者的遮羞布。但是,话说回来,体制内真的能做到淡泊名利的人,其实过的都挺幸福的。这种幸福,是知足带来的,是家庭和睦带来的,是陪伴亲人带来的,唯独,它不是加官进爵带来的。
写在最后:
一时摆烂一时爽,一直摆烂恐怕不能一直爽。
01、摆烂只能是方法论,不能是一种态度
这一年,错就错在将摆烂作为了一种生活态度,摆烂一摆到底,甚至不惜自毁形象、自毁发展。其实,这是极其错误的。
摆烂,只能当做一个方法论,讲的是在一些无关紧要、不重要的小事小节上,不必要那么认真较真,随便点、要求低点、过得去就行。这,本身就是对自己的一种“仁慈”,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轻装上阵。
02、不喝毒鸡汤,但也不要喝毒药
的确,我们每个人都只是普通人,意识并承认自己的普通,本身就是一种成长、成熟。
我们不喝“‘996’、‘007’别墅靠大海”式的毒鸡汤,但也不要喝“破罐子破摔”“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的毒药。
作为普通人、正因为是普通人,我们没有资本去“破罐子破摔”,我们能做的,是在妥协、放弃中前进。
03、关键还是要奋斗
职场是一场马拉松,及时醒悟就还来得及。
奔跑太用力、跑得太快,自己会累,早晚会停下来;不跑、自暴自弃,终究会遭人唾弃,会让自己得不偿失、失去很多。
在职场,摆烂也好、躺平也罢,都不是长久之计。除非,拎得清,什么都不想要、同时内心也能接纳。否则,还是不要忘了要奔跑要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