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半夏投资李蓓说“外资没有节操也没有判断力, 对中国股票市场主要起到‘搅屎棍’的效果”的言论?
至少近两周在A股港股市场上,边际影响最大的做空力量是外资。
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是美十债收益率冲上4,而且还没有停歇的意思,虽然昨晚服务业PMI和非农下修。
这个抽血效应首先作用在美股,同时对包括A股港股在内的其他市场产生影响。当然还有其他因素,也都挺明显的,不用一一列举。
至于说外资是搅屎棍,估计是宣泄情绪的说法。这个可以理解,毕竟李蓓总今年不太顺……思路是混乱的,或者说是在自己固有的思维里出不来了,没跟上市场变化,没及时认输了结。毕竟之前的判断都大差不大的。
这样的经历我也有,如果一段时期比较顺,遇到逆风行情就想当然的认为是市场定价错了。
金融资本的宗旨是赚钱而不是搞慈善,也不是非要搅和你才能获利。所以外资历来给人们的印象就是行事精准,比如16年初、18年底。疫情和俄乌冲突初期,外资离场一是避险(毕竟是权益市场)、二是回老家救火。
实际上市场缺钱吗?化债刚有些眉目,部分地方城投债就能降100BP还能吸引数十倍认购。市场不缺钱。
说市场缺信心,至少在短期内是这样的。虽然长远看,没几个人会认为中国经济起不来,只是眼下都想再等等。
其实反过来想,有卖就有买啊。毕竟是成交了的,人们光盯着谁卖了,都不想谁在买。ETF净申购已经给人们打了样了,看不准哪些行业能率先起来,那就买宽基ETF不就得了。
按以往经验,在市场环境不好的时候唱多是要挨骂的,那就闭嘴了事,按既定策略执行就完了。
至少高频经济数据有边际企稳的迹象。外部环境虽然还很糟糕,但两巨头都有达成阶段和解的迫切需求。那边紧缩政策在时间上没有多少余量了,空间上也没了,难道长端利率还真要上到5?那还活不活了。当下已经没有沃尔克的时代背景了,就算鲍律师有那魄力,也没有那个条件,何况他还没魄。再加上两巨头补库存的潜在共振因素。等等等等。
所以我并不觉得现在做多A股的风险是难以承受的,耗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