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免死金牌,个人免死两次子免死一次,是不是“黑色幽默”?
明代给予勋臣的铁券,除了朱元璋自己信誉差外,后代皇帝基本还是有信誉的,起码不会随便按谋反的罪名给勋臣。
如沈德符:
“【左右券内外黄】公、侯、伯封拜,俱给铁券,形如覆瓦,面刻制词,底刻身及子孙免死次数,质如绿玉,不类凡铁,其字皆用金填。
券有左、右二通,一付本爵收贮,一付藏内府印绶监备照。
所谓免死者,除谋反大逆,一切死刑皆免。然免后即革爵革禄,不许仍故封,盖但贷其命耳。
此即问之世爵诸公,其言皆如此。”
沈德符应该是亲自拜访过一些晚明时候尚在勋爵家,问过他们的家族经历。
靖难以后的勋臣如果不是自己子孙不旺,一般是没犯实质性错误能保住爵位,那种被莫须有罪名杀掉甚至灭族的例子极其罕见,更不可能有洪武朝那种动不动就xx公、xx侯一起灭族的事情。
文人归有光和兴安伯徐家有私交,兴安伯曾是靖难第一伯爵,燕邸千户出身。
“予至南京,尝馆于兴安伯家。观太祖、太宗所肠铁榜板榜,其于功臣训戒切矣。河山带砺之盟,宜与国长久,而当时封爵存者十二三。兴安虽式微,其世次颇可叙述云”。
归有光记载他看过的兴安伯家族铁券刻字如下:
“昔我皇考太祖高皇帝,峻德广运,格于皇天。光天之下,用集大成。亦有熊罴之士,不贰心之臣,庸作股肱心膂,左右弼成。悉视功载,懋之官赏,列爵崇报,万世有辞。皇考升遐,建文即位,自绝于天,改更成宪,屡造大愆,图任侧媚。咸刘宗亲,祸延于朕。朕不获已,以尔有众,底天之罚。
咨尔都指挥使徐祥,事朕藩邸,首获奸凶。内夺九门,外攻居庸;追战莫州、真定,应援永平,走辽东兵;从下大宁,捷于坝上;白沟大战,遂取沧洲、威、深、夹河、藁城、西水、小河、灵璧,每有功能,克堪用武,辅成大勋。畴咨于众,惟良显哉!
是用授尔奉天翊卫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兴安伯,食禄一千石。子孙世世承袭,乃与尔誓。除逆谋不宥,其余若犯死罪。尔免二死,子免一死,以报尔功。
于戏!位不期骄,禄不期侈。其益逊乃志,弘乃量,以持乃禄位。朕无忌尔功,尔亦无忘朕训。常以暇逸,思其艰难;常以富贵,思其贫贱。钦哉!惟克永世。”
只可惜当时徐家已经是“兴安伯死子幼门第荒凉”。正德以来家族衰败了。
很多勋臣家族多代被弹劾或处分过,但是铁券确实发挥了作用,爵位不倒,如忻城伯赵家。
初代忻城伯赵彝,洪武年为永平卫指挥佥事,靖难以都指挥使封忻城伯,世袭。永乐八年,镇守宣府,尝从北征。坐盗饷下狱,得释。寻以吕梁洪湍险,命赵彝镇徐州经理。复以擅杀运丁、盗官粮,为都御史李庆所劾。命法司论治,复得释。
偷军饷 乱杀人 盗官粮,最后人没事 ,爵位也在。
第二代忻城伯赵荣,刚袭爵就被弹劾
“行在鸿胪寺奏凡公侯伯蒙赐诣命例应上表谢恩比者会宁伯李英忻城伯赵荣同日受诰独英上表谢荣无表简慢不敬请付法司”
然后北京保卫战就被于谦弹劾
“兵部尚书于谦等劾管三千营忻城伯赵荣不赴营操练以致军容不整纪律全无士卒諠哗行伍错乱请治其罪命法司禁锢荣”
最后依然平安落地。
第三代忻城伯赵溥,年纪大了能力不行也被弹劾
“弘治十年五月 ○甲辰南京吏科给事中郎滋等以灾异劾奏两京文武官不职者南京如………后府掌府事忻城伯赵溥老耄耳聋……是皆职业不修清议难容者乞将童轩等罢归田里赵溥等革去”
第五代忻城伯赵武。
“忻城伯赵武奉命册封楚府还至南京以奸占乐妇事觉刑部尚书赵鉴请逮问之得旨武奉使辱国姑夺俸一年”
第六代忻城伯赵祖胤
“忻城伯赵祖胤使蜀府纡道入陕西狎游纵猎骚扰驿递所过苦之抚按官以闻诏停祖胤禄同从人杨车等俱候勘实议处”
第七代忻城伯赵祖征
“○忻城伯赵祖征有罪夺禄米半年永不推用”
不知道永不推用,是不是因为得罪了张居正…但他不推用,他的子孙还是可以推用,而且还慢慢又显赫起来
第八代忻城伯赵泰修,万历十一年十月:南京左军都督府佥书;万历十四年正月:南京中军都督府佥书;
第九代忻城伯赵世新。万历四十四年总督京营戎政。
第十代忻城伯赵之龙,崇祯十六年出镇南京守备,弘光元年在南京投降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