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一高管跑28公里后猝死,运动是真凶吗?
运动不是真凶,有氧模式才是。
有氧的问题是绝大部分负荷都很低,可以靠意志强迫代偿完成,于是很难区分疲劳和懒惰,像他这种情况明明身体疲劳到极限了,他可能觉得自己犯懒,于是强迫完成至身体超限。
包括那些做到横纹肌溶解的案例,也一定是长时间低强度有氧,身体告诉你不行了,但是你咬咬牙又能继续,其实已经损伤身体机能而不自知。什么一千下俯卧撑两百次徒手深蹲都是这种。
或者换句话说,有氧运动在压榨身体体力到超过极限这一点上很在行,并且很难分辨。
无氧就没这种问题。
5rm强度的硬拉,到了第六下你就再怎么打起精神鼓足勇气再怎么咬牙你也拉不起来。
不行就是不行。
负重引体向上拉不上去就是拉不上去,要么能拉要么不能拉,没有说咬咬牙勉强拉上去这回事。
动作一定会变形,一变形就能认知到身体超限了。
珍爱生命,远离超量有氧。
健身先健脑,强跑灰飞烟灭。
回答到此结束,后面可以不用看,真的。
有人说健身房也有猝死的,说实话吧,是有,但真要查新闻你会发现绝大部分还是死在跑步机和动感单车上的,剩下的还有多半是因为用了科技。口说无凭,评论不能发图,我这补充一个00-07年猝死的统计,大家自己判断哪种运动鹤立鸡群,死得最多哈。
再补一个国内论文数据的统计汇总。
长时间有氧会造成人体皮质醇激素水平过高,这也许是有氧运动猝死率高的一种解释。过度训练也会引起皮质醇持续保持较高水平。有氧运动爱好者通常更容易引发身体高皮质醇。
运动员的(平均)皮质醇水平越高,CMJ分数越低(cmj为原地纵跳高度,得分越低说明运动表现越差)。在训练期间平均数值中CMJ和皮质醇(r = 20.777, p<0.001),CMJ和RPE之间(r = 20.489, p = 0.049)与RPE和皮质醇之间(r = 0.551,p = 0.025)。通过整个周期内分析平均每周变量指标显示CMJ得分与PRE((r = 20.426, p = 0.012),皮质醇(r = 0.556, p<0.001)跑步总量(r = 20.593, p,0.001)和训练组数(r = 0.437, p = 0.007)具有显著性相关。同时发现,跑步总量与RPE(r = 0.444, p = 0.009)和皮质醇水平(r = 20.366, p = 0.017)具有显著关系。从整个赛季的时间跨度上考量,训练公里数高、皮质醇浓度越高的运动员的平均每堂训练RPE值越高。研究表明,具有较高的训练量和较大的RPE与较高唾液皮质醇和CMJ较低的运动表现有有较高的显着相关。
说人话就是练的越多,皮质醇就越高,人就越疲劳并且运动表现越差。
皮质醇过量会导致身体负氮平衡,造成肌肉萎缩分解(尤其影响II型肌纤维,也就是快肌),损害骨骼,皮肤,毛发和结缔组织,还会抑制免疫反应,造成身体容易感染。
长期皮质醇过高会产生以下后果,其中第二点和心源性猝死高度相关:一、面容及体型改变,长期皮质醇升高容易产生库欣面容,表现为满月面、水牛背、面部座疮、锁骨上脂肪垫等,皮肤紫纹、躯干肥胖、四肢相对瘦小、悬垂腹等体型的改变。二、长期皮质醇增高会导致高血压,皮质醇具有钠水潴留的作用,而且容易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容易形成高血压,甚至是高血压性心脏病。三、长期皮质醇增高容易形成骨质疏松症,易并发病理性骨折等。四、长期皮质醇过高会影响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导致糖代谢异常,甚至发生类固醇糖尿病。五、长期皮质醇过高容易发生感染、皮肤伤口愈合不良等情况。
再补一句,皮质醇高会抑制睾酮产生,造成低血睾酮水平,所以长跑后容易进入不应期,这背后是有道理的哈。
顺便说一句,无氧运动促睾。
此外超量有氧与猝死的关联还有一种可能是长时间耐力训练会显著影响心脏生理表现。
在一项研究中,评估了284名从事竞技或休闲运动男性的运动量、CAC评分和斑块特征之间的关系,参与者被分为每周运动时间<1,000、1,000-2,000或>2,000 MET-min。运动量最大运动员的CAC评分明显较高,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较多,且钙化斑块的患病率也最高。
终生的长期耐力运动本身可能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其机制包括来自高动力性心室收缩的机械应力导致心外膜冠状动脉弯曲、运动时血压过度升高、剧烈运动引发急性促炎状态等。这里和皮质醇高的第二条后果有对应关系。当然需注意到常规CAC评分及其预后意义可能不适用于运动员。
耐力运动员在适应范围的极限进行运动,因此表现出对运动最强烈的心脏适应性。新的证据表明,与健康的非运动员相比,一些终生耐力运动员具有更高的CAC评分(>100钙化单位)、心肌纤维化、RV功能障碍、房颤和窦房结疾病的患病率。耐力运动员发生这些差异的机制还不清楚,其临床相关性也不清楚。目前可用的纵向数据有限,尚未揭示这些发现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之间的关联。未来对耐力运动员心脏的研究需要广泛、纵向的研究,以确定CAC和心肌纤维化的预后重要性,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解释为什么只有一些运动员表现出潜在的不良重塑,特别强调运动、饮食、暴露于污染、炎症和遗传背景的血液动力学反应的作用。总的来说,耐力运动员的健康水平会提高和寿命将延长,心源性猝死虽然很少,但在未来出现更多与目前相反的数据结果之前,不建议终生进行耐力锻炼。
总结,对大部分人而言适度锻炼是有益健康的,但长时间有氧运动可能不属于适度的范围。
参考文献:
赛季中中长跑运动员训练期间训练负荷、唾液皮质醇反应和运动表现之间的关系
伦敦圣乔治大学心脏病学研究小组2020年3月9日发表在 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 杂志上的综述:The effects of endurance exercise on the heart: panacea or poi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