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同学聚会,很少看到体制内的人??
最主要的原因是:容易惹上不必要的麻烦,并且聚会风险远大于收益。
在体制内上班 ,去参加同学聚会,一般需要再联系的体制内同学早就联系了,而体制外的同学,联不联系没什么要紧。
去参加聚会,体制内外的同学一般也聊不到一块,哪怕同学当了大老板又怎么样?自己在体制内又不可能辞职去投奔。
而遇到更多的是体制外的同学想找自己办事,并且都是些不合规的事,一方面自己办不了,另一方面办了就违规。所以参加同学聚会,非常容易惹上这些不必要的麻烦,久而久之,体制内的人都有一种默契:不参加同学会、老乡会等,甚至朋友圈都不发。
之前我们这边有一位乡镇党委书记,姓朱,就是因为参加同学聚会惹上了麻烦,换届时错过了提拔副处的机会。
事情是这样的,2021年换届时,朱书记作为重点乡镇的党委书记,政绩突出,本来是可以提拔到副处的,但是他被人举报了。
有人写举报信到纪委,举报朱书记涉黑,并且有照片作为证据。在扫黑除恶的大背景下,纪委立了案,就因为处于立案调查期间,本来可以提拔副处的他泡汤了,最后只是调到县直单位当了局长。
后来纪委介入调查,原来是朱书记前2年参加高中同学20周年聚会,当时和几个同学在酒店打牌,被有心人拍照了。
和他打牌的一个同学,前一年多因为涉黑被扫黑办查处了,据说判了刑,打掉一个涉黑团伙,他同学是那个团伙的小头目。
就这样,朱书记平时和那同学也没深交,甚至很少联系,但被某些有心人利用,在提拔关键期被人举报了,虽然后来查清楚了,但也惹了一身骚 。
大家都知道,提拔是有年龄窗口的,在对应年龄没有提拔,可能这辈子,他就要止步正科。如果没有那档子事,2021年就一定可以到副处,以他四十左右的年纪,干到正处没一点问题,或许可以冲刺一下副厅级。
现在酒驾醉驾、赌博查得特别严,如果参加同学聚会,某个二愣子同学喝酒了又去醉驾,被抓了,倒查起来,参加聚会的体制内公职人员挨个通报很正常,那就真是无妄之灾。
现在党员或公职人员酒驾醉驾,全部会移交纪委监委立案处理,酒驾至少一个警告或者政务记过处分;醉驾如果判刑了,就是“双开”。另外有一个工作要求就是一定要追查和谁吃饭喝酒,是不是使用的公费。一起吃饭喝酒的公职人员和党员也会被连累,说不定就是一个单位通报或者诫勉谈话。
所以,体制内的人很少参加同学聚会,就是为了避免惹上这些不必要的麻烦,同学聚会风险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