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人不在山林之中扩大野菜的种植面积来避免饥荒?
我爷爷有个很特殊的癖好,就是开荒地,后来这癖好又遗传给了他儿子,亦即我爹。哪里有个灌木丛,荆棘密布,人见人怕的所在,他爷两见了都会特别兴奋,首先砍伐那些植株,再挖根,你可以想像小时候我家的柴火是什么类型的奇葩植物了,就是那些长着倒钩尖刺的杂柴灌木混合着蒺藜藤蔓之类的东西,谁到我家看着那堆柴火就要皱眉头,因为根本就无法下手,为此,我妈可没少骂他们爷两,但他两依然故我,并且乐此不疲,只要看见长满灌木的深沟就砍柴,挖根,垦荒三部曲。
开了这么多荒,收成如何呢?
新开的荒地是生地,贫薄瘦弱,种稻子固然不行,就是种瓜果蔬菜,也是没什么收成的,种地瓜花生,稀稀落落的苗,到收的时候根本就没果实。这些生地,需要持续好几年的有机肥不断施加进去,让土质慢慢变成腐殖土,才能种出农作物来,如果你贪图省事直接上化肥,它会贫不耐受,没肥到地力,直接就把地里的作物给烧死了。所以,所谓的饥年开荒,根本就行不通,以前的开荒垦地一直是持续进行当中的,但若是熟地农田都歉收的话,荒地的收成只会更惨,根本就救不了急解不了饥。
关于开荒的体力投入与收益。
以前的人有开荒嗜好,基本上大家一有空闲就去漫山遍野的找适合开荒的空地,颇有点像撒尿占地盘的狗。而且还能拿到地契,我小时候就看见过许多毛边纸写的地契,某某界到某某界,有几垄干地,有几担水田等等。后来解放了,都收归集体,这些地契也就没了用途,后面再次分蛋糕就混合了大家抓龟方式,自然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但是到了后来的今天,这地契却又开始有用升值了起来,假如谁家要盖房子,你能拿出地契来证明他想盖房的地方曾是你家祖上开荒的地方,你就有权去阻止对方,并且提出补偿要求。所以,从前开荒的人,还有一重目的就是看这个地方风水不错,就垦上几锄头,每年有耕作的痕迹在那,就能证明这是你的主权,以后盖房修坟都占有主动权。虽然地税是国家收你的,但在基层自治体系的架构里,还有一个地权归属问题,这就得靠这种方式来确定。
开荒是很耗体力的,手上没有几层老茧,你根本没资格去开荒。种熟地良田,一亩地耗费的体力,在开荒这里不够一分地。
什么农作物最适合饥荒年头快速开荒解饥?
有许多人没有实际农作经验,单凭书本上学来的知识,以为豆类作物具有固氮功能,可以用来肥地,这其实是一个学不致用的特殊典型,就像农学教授专家们都种不好地一样,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往往与现实操作规律是相悖的。
豆类不但不肥地力,还非常耗损地力,别说新开垦的荒地根本种不出豆子,而且豆子也不能肥地,就算很肥的良田,其实种了豆子都会很耗损地力的。我们的农田可以一年种两季稻子,也可以年年重复种,都不会有什么变化和波动,红薯也是可以年年种,但唯独豆子,是不能连续在一块地里种的,比如你今年种了豆子,明年这块地就绝对不能连续种豆子,不然你就会减产甚至绝收。而且豆子对地力的要求特别严格,中国这么多耕地,为啥不大力发展黄豆种植?每年还要大量进口美豆巴西阿根廷大豆?就因为中国适合种大豆的区域只有东北肥沃的黑土地,其他西北华北江南大片的耕地就根本不适合种大豆,因为这些地都太贫瘠了,种了大豆产量上不去,根本就没有性价比。即使美洲这么肥沃的土地,他们种大豆也都是需要轮耕的,今年种过了大豆的地块,明年就得种小麦,不能持续一直种大豆。由此可见豆子对地力的挑剔与损耗程度有多严重。
真正对地力条件不挑剔的,而且能肥地力的产品,可能你们都想不到:西瓜 !
你真的没看错!!!!就是西瓜 !西瓜这种大片叶子大个头的水果,你们可能都觉得需要非常肥沃的良田才能种好,要这么想,你们就又一次掉进了知识巨坑,在读书的路上离现实越来越远。
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沙漠戈壁也有西瓜?大家总能在冬天看见海南西瓜,也能在夏天看见新疆西瓜,这玩意在多雨的热带能长,在恶劣的苦寒沙漠也一样能长,而且沙漠戈壁长出来的西瓜又甜又大!为啥你们从来没有吃过新疆大豆,却总能吃到新疆西瓜?就因为它对环境不挑,土地贫瘠,啥都不长的地方,它能长,而且它还不会耗费地力,种过西瓜的地方,再种别的长势都会很好。
所以,如果到了下一个丁戊奇荒的年景时,如果你已经饿到老是开始两眼上翻的节点时,如果你不想坐饿待毙,还想靠开荒活到来年布谷鸟叫,那最佳策略,不是种稻谷红薯土豆,更不是种大豆,而是应该搞点西瓜种子,在你新垦的地方种下去,连沙漠戈壁都能长的西瓜,很大概率也不会让你失望,一定能在你新开的荒地上长出苗结出果来。而且相较于其他农作物的生长周期,西瓜的生长周期也具有很大优势,它能在你饿得两眼发黑天天盼着收获解饥解馋的期待目光中以可见的生长速度给你带来不死的希望。
所以,真正开荒适种的作物,是西瓜。它适合中国所有地域的饥荒灾民们自救更生。
关于西瓜不扛饿,无法长储的BUG:
我之所以推荐大家开荒种西瓜,一是它地域适应性超广超强,南到潮湿炎热的海南,北到寒冷干旱的三北,西到雪域高原,东临盐碱海滩,任意一块土地,任意一个角落,任意一个人,如果真到饿得需要开荒自救之时,除了种西瓜,真的没有更能振奋你沮丧心情的操作了,你种别的,很可能颗粒无收,但种西瓜失望失败的概率就无疑会小了很多。哪怕是阳光不足的山林里,它也能长出个头不大,瓜瓤不红,但是也有甜味能吃的林地瓜,更不说连水都是咸味的盐碱地了,这可是没什么农作物能生长的不毛之地,但盐碱地出的西瓜其实蛮甜的。
关于不扛饿,西瓜有水分,有甜味,其实吃一个下去就能撑到翻肚皮,在饥荒时期,远比吃观音土来得健康营养吧?而且西瓜产量高,不怕你吃了这顿没下顿。保命还是没问题,只是一直吃西瓜,到时候拉出来的都是红红的,像得了痢疾,而且估计有些人也确实无法长吃西瓜,但饥荒年岁就是一次人类残酷的基因生存大重组游戏,扛不住的弱者,总有一个门槛会让他们从此消失,所以在此不做讨论。
关于无法长储,瓜肉很易腐败,但瓜皮是可以用酸水泡起来的,像做酸泡菜那样,青储西瓜皮还是能保存一段时间甚至几个月,到时候捞出来啃,味道跟酸辣泡菜差不多,爽脆爽脆的,不过如果当主食吃,估计会越吃越饿倒是真的。
有没有更加便捷脱困的充饥神物?
答案无疑是肯定的。但相比于西瓜的普世性,这神物宝品的适用范围就小了不少。
这宝物就是:仙草!
是不是感觉到似乎很熟悉?但又特别陌生?熟悉就对了,因为爱喝奶茶的你们,总会有意无意的听到或者看到隐隐约约的仙草二字。陌生就更容易理解了,因为你们根本就没看过仙草是啥玩意儿,总以为那是商家起的噱头商品名。其实,仙草就真的叫仙草,一点没有唬人的成分在里面。
如果在南方有水的地方,特别是总有潺潺泉水不绝流出的荒地上,这样的地方很难种别的作物,连红薯都长不好,更别提需要干爽透气的豆类作物了,这样的地方,就适合来点仙草。仙草是一种神奇的植物,它扦插就能成活,生命力比韭菜更旺盛,如果不是因为韭菜盛名在外,更多人熟悉它,我觉得炒股的人不应该叫割韭菜,而应该叫割仙草。仙草在夏天的生长速度超级快,你割了它,临走时顺便留下一泡尿浇在上面,顶多两三天又是郁郁葱葱的欢迎你下镰刀了。
所以,饥年要是有一垄仙草,你基本上就不用担心会饿死。
一扎仙草,一两斤大米用水泡开,把泡开后的大米用豆浆机磨成米浆,稀稀的那种,然后煮一大锅水,把仙草放进锅里熬,很快那些叶子和茎上的青皮全都会熬成一锅绿绿的水,把剩下的草茎这样的骨头渣渣捞出来丢弃,再把米浆倒进绿绿的锅里,一边熬一边搅动,那绿水和米浆结合在一起,越来越稠密,最后变成糊状,停止加热烧火,把这糊状物出锅,用容器盛装起来,冷切后就是无比清甜好吃的仙草冻了。
和西瓜相比,仙草显然更适合饥年度日。首先,仙草特别容易成活,只要环境适合,有湿润的土壤,它就能够迅速疯长,只要过了清明之后,哪怕气温不高,它也能够生长,只是速度没那么快而已,所以对于饿到饥不择食的人来说,它是最佳的救命粮食,而且一扎鲜草大概也就四五斤的样子,外加一两斤的大米磨浆,就能够做出满满一大锅二三十斤的仙草冻来,完全管够一家四口人吃上整整两天时间。而且最关键的是它口感很好,不需要别的什么配菜佐料,搞点韭菜切碎,用油一炝,加多点盐进去熬成盐汤汁,切一大块仙草冻,再浇上一勺咸咸的韭菜汤汁,吃起来简直不要太美味。
仙草唯一的缺陷就是需要有一定的大米做辅料,所以,饥年如果你大米不够吃,通过做仙草冻的方法来节省米量是一个可行的妙招。而且相比于西瓜的不易长储,仙草是可以收割了晒干的,那就等于你常年累月都有原料可做,这又是仙草的另一个优势所在,唯一的劣势:就是不如西瓜那些具有广阔的地域性,无法帮到北方的灾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