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的你准备考研吗?在职考研需要注意些什么?
根据我对在职上岸同学的观察,能总结出一些他们的共性:
1.卸载所有娱乐app,睡前娱乐不是刷朋友圈,而是背单词、回忆今天背诵的专业课知识。
2.不参与公司午间小团体聚会,中午也带着耳机听专业课或者政治视频课。累了就趴在桌子上休息,回点血之后继续听视频课或者音频。
3.工作效率很高,早上去先把今天的工作完成,为的是能挤出时间偷偷学习。
4.不跟同事battle了,每次开会都很安静,但是拒绝接甩来的锅。
5.乘地铁上下班的时间都拿着墨墨或者不背单词刷考研词汇。单词坚持背到考前(即使已经很熟悉),几乎也是在各种碎片化时间中背完的。
6.坦然接受自己的平庸和愚笨,从来不会抱怨,专业课背过就忘也不会焦虑,多背几遍就是了。做错题目不会怀疑自己,而是庆幸自己又发现了薄弱点。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以求真的态度去对待考研。
7.从来不会完美主义,比如今天没学习就摆烂。有随时随地进入学习状态的能力,对自己的人生极其负责,很清楚自己要什么。
8.不以进度和背诵遍数衡量复习水平,能做到真正的“客观主义”标准。比方说随便从书上抽一个简答题,能够脱稿回答出基本要点。
9.冬天午休时间,在公司楼下拿着小纸条背书,楼下寒冷刺骨,坐一会儿就冻透了,他能手捂一瓶热水背1个多小时。
10.英语把真题刷了3遍以上。第一遍做题+精翻,重点攻克长难句、模糊单词、阅读逻辑;第二遍侧重对题目的分析,学习做题技巧;第三遍站在出题人的角度体会命题规律,从应试的角度去分析考研英语的各个题型,并且刻意练习,以拿到目标分数。
11.七月份开始背书,开始了就不要停下来,自己做一个大致的计划然后按照计划走就行,每日任务偶尔完不成也没关系,但是要把落下的知识点补回来。
12.备考期间不会陷入精神内耗,想的事情很少,情绪稳定。不跟别人比进度,专注自身能做的事情,比如每天背了多少单词、英语阅读文章有没有分析透彻、专业课背了几章、数学又解决了多少错题......在学习中要用小目标的完成赋予自己成就感,经常「我要考高分」的想法转变为「今天我又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13.在择校择专业方面极其理性。以上岸为标准订立性价比最高的目标,不驰于空想。不想放弃工作的人更倾向于非全日制考研,毕竟除了学费贵点,分数比全日制低一些,而且进了复试几乎就稳了,对于在职党来说能降低很多风险。
如果你打算考虑非全考研,用最短的时间听下下面这节免费课,1节课就能了解非全考研的方方面面,而且有专业老师1v1帮忙择校,做重大决策的时候,听别人的经验是时间成本最小的方式。
14.不跟别人比进度,专注自身能做的事情,很少情绪内耗。
跟别人比进度没有任何意义,拼命赶进度只会导致囫囵吞枣,后期还要用很多的精力来女娲补天。我就曾见有人“兢兢业业”地抄专业课笔记,有人“认认真真”地把课听了不下五遍,有人“勤勤恳恳”地去各种论坛搜集资料,但究问其效率几何、成果如何,往往旁言其他。
15.信念极其坚定,比如考北大,即使这次考失败了,他还坚持考一年。从不认为某次失败是人生的终点,每天、每周、每月都会反思自己的学习策略能都优化。把学习当成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能持之以恒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16.心里清楚——成功的路上从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不多,长期坚持比偶尔爆发有用。上班的每一天都没忘记学习,想尽一切办法挤出时间学习。
17.政治非常重视选择题的分数,极其重视看《精讲精练》,而不是只听视频课。通过看书和做题,把「知识」变成「常识」,他很清楚考场上选择题争取拿满分,主观题随便背背就是80+的水平。
18.喜欢用社交媒体记录自己的学习,Day1、Day2、Day3.......每次坚持不住了就看看之前发的动态,激励自己继续坚持下去。
19.不会自己划重点,不会侥幸心理认为那道题不会考,即使它看起来可考性确实很低!出题人都是考试心理学的老江湖,用投机心理与他们博弈,受伤的只有自己。传统重点已经无法满足命题人那奇怪的心理,对于专业课和政治选择题来说,全面背诵才是王道。
20.把所有专注时间都设置为自动开始、严格模式,除了查询必备的学习资源,学习时间很少打开手机(工作日用手机学习是没办法)。不会挑战自己的习惯,不给自己沉浸进去的机会。
21.对于必须要买的东西,如教材文具,一般都在休息时间、吃饭时间决定,快速购买,不会占用学习时间。不会为了省几个钱纠结对比价格浪费时间。
22.有强烈的“企图心”。也可以解释为对有限教育资源的“贪心”,考研的本质就是筛选,在这种选拔性考试中,不可或缺的是对上岸的强烈渴望。如果没有一战上岸的“企图心”,基本上很难克服学习的枯燥乏味。每年在研海浮沉的人数以百万计,有强烈的企图心,明白受教育的重要性,才能在考研中约束自己,将极为有限的时间和注意力投入到学习,而不是其他方面。
23.提早开始背诵,多背几遍。背过之后喜欢给身边人讲一遍,或者自己录音讲一遍,记忆会非常深刻。喜欢晚上听着自己的专业课背诵音频睡觉,每日都如此。
24.不会偏科,因为任何一门科目都无法用其他科目来弥补。考名校的研究生,公共课一定是不能差的,特别是法硕这种专业课分数压分的专业。提升劣势科目分数远比继续拉高优势科目分数容易的多,但遗憾的是,很多人更愿意做哪些优势科目的作业,而不是弥补短板科目。你在当时的环境下选择了一种让自己更舒适的选项,乍看起来你确实也很勤奋,但是这种勤奋没办法让你更加优秀。
25.每周都会反思学习思路、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是否存在问题?有没有陷入“假努力”的误区?不再用时间定义努力,用形式预测结果,靠表演感动自己,把起床时间作为衡量自己考研努力程度的标准,而是真正的扪心自问:我今天学到了什么?这些知识会运用了吗?错题都真正搞懂了吗?该背诵的内容实际记住了多少?保持这样警醒度的他们,想不上岸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