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金税四期,包含什么内容?

发布时间:
2023-08-24 12:40
阅读量:
14

金税四期,对个税的影响将空前之大,

高收入以及即将高收入的朋友们,务必要把合规放在心里!

金税四期的脚步越来越近了,税务规范,尤其是个税规范该格外重视起来了。

去年三季度,在第三界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论坛上,税务总局王军局长的一段对外演讲中提到了金税四期的进度,


“中国税务部门正在开发“金税四期”(智慧税务),今年(2022年)年底将基本开发完成。”

也就是说,金税四期今年就会投入使用,税务监管的格局将再次与时俱进。


面对现在的情况,我们企业、老板等高收入、高净值人群必须要意识到,

金税四期下,税务规范将不仅限于公司层面,之后个人的财产和收入,乃至家族财富,也要注意渠道合规、依法完税。


前几年,各路明星、顶流主播的各种偷逃税案已经预先敲响了警钟。未来几年,针对个税规范的大行动也将不会停歇。

所以在这里着重提醒双高人群,尤其是企业家、老板们,一定要做好合规,比如以下六个方面的个税问题,就值得格外关注。


1.作为老板,该拿多少工资薪酬?

老板到底怎么发工资?要不要发工资?工资和分红该怎么规划着发?

这看起来是再普通不过的问题,但很多公司的做法是欠缺考虑的。

很多朋友可能没意识到,通过合理的安排工资薪金,是可以优化个税实际税负的。


公司赚了钱,把钱拿回家主要有两种方式:

最常规的一种是发工资,另一种选择则是分红

但怎么发,能最优化税负率,也是有讲究的,我们接下来说。


发工资是为数不多既能抵扣企业所得税又能灵活调整的方法,相比分红,它其实有着一定的讲究空间的:

如果给自己发工资,那属于工资薪金所得,适用3%-45%的综合所得个税税率

如果采用分红方式,企业利润要先交25%企业所得税,税后利润才能分给股东。分红则要交20%分红个税,这两层税加起来,综合税率是40%


这时你会发现,如果工资发多了,摸到45%这一档税率,个税会相当疼

可反过来少发工资多分红,这时候分红的成本(40%)会比工资还

总的来说,只要前者(工资)个税数额低于后者两道(企业所得税+分红个税)税收之和,给自己发工资就是划算的。


一个是3%-45%,一个是40%,很容易就会发现这两种并没有绝对优劣

那么具体发多少呢?主要要考虑一下4点:

一是要考虑到工资的扣除问题,

如果分红,两道税是全额乘以40%计算出来的,

如果发工资,那就不是了,综合所得是有扣除项的,要扣除基本免除的6万,加上社保公积金,其他扣除项,还有专项附加扣除。

所以,计算的时候,两边的计税依据是不一样的。


第二,如果是小型微利企业或海南的双15%政策等,企业所得税税率或个税税率有优惠的情况,综合税率的比较又是另外一种情况了,需要从源头单独计算。

第三,工资里有一部分是要扣社保的,各地社保政策可能有所不同,这点也要考虑到。


四是,2023年是年终奖单独计税的最后一年。

今年还能用,单独计税和以上因素需要综合考虑以及测算,才能确定老板到底应该怎么给自己发钱。

那么具体来说,建议发多少呢?


一般来说,控制在50万以下是比较合适的,这么做综合税负率能做到10%都不到。

接下来我们就以50万为例,说说工资该怎么发:

首先,50万以内工资薪金的个税,由于有扣除等因素,相对于分红个税的税负会较低。

工资薪金是有“起征点”和各项扣除的,起征点每月5000,扣除项每月按3000算,我们对比下表(个税税率表),50万扣掉9.6万,



个税为40.4万×25%-31920=69080,此时个税税负率为13.82%

另外,前面我们不是说有年终奖单独计税政策吗?

利用好单独计税,个税实际上还可以更低。


这里直接给答案:当50万分为35.6万工资+14.4万年终奖时,税负达到最低,此时应缴税(35.6-9.6)万×20%-16920+14.4×10%-210=49270;

个税从6万9减少到4万9,综合税负也降低至9.85%


合理安排工资薪金和分红,如果再加上其他一些业务上和公司层面的安排,已经可以将个税税负进行有效安排,万万没必要采取“发票报销”、“私户转账”乃至现金发工资等方式来“躲避”个税,这些粗犷的“躲”税手法,一旦被发现就是补税+罚款,得不偿失


2.佣金回扣,老板该怎么处理?

佣金回扣,或者说居间费之类的费用,它有两个方向

一个是自己获得居间费该怎么处理,一个是公司对外支付佣金该怎么处理。

不过说是两个方向,其实更像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比如老王居间给别家企业介绍了上千万的业务,约定给老王50万的居间费

这时候,很多企业都会从公司的账上取出50万,然后转给老王个人,然后让老王个人给企业开发票。

注意,上面相当于老王是以个人名义跟企业达成了居间协议,税负是相当高的。

(老王按)个人收款,公司要(按劳务所得)预缴40%个税,到汇算清缴又要合并入综合所得按3%-45%缴纳个税,如果你居间费比较高,那居间费部分基本一半都要拿去交个税了。


这时候就可能出现一些争执,居间费很多时候居间人是很强势的,居间人不一定懂税法,但到手少了(预扣的)40%是在银行户头看得清清楚楚的。

那这40%谁出呢?理论上是拿居间费的个人出,但实际上就可能由公司来承担。如果公司财力不够雄厚,就可能铤而走险走个人转账、蚂蚁搬家,甚至用一麻袋一麻袋的现金去表示“诚意”。


其实吧,且不说上面转账和现金带来的违规风险,光操作上其实也不需要背麻袋、蚂蚁搬家那么复杂

从源头看,这个居间费的协议,它并不是非得以个人名义来签,实际上你也可以选择用个体户来签,用个体户可以适用一些税费优惠规定,这里分两种情况:

一是500万以内的小规模个体户,小规模纳税人有3%减按1%的增值税优惠,另外个体户也有100万以内的应纳税所得额减半个税优惠。


还有一种,如果是年流水较小,100万左右或者100万都不到的小额个体户,实际税负能做到更低。

首先是增值税销售额10万元以下小规模纳税人,直接免征

还有个税,规模较小的个体户,如果是采用定期定额征收的双定个体户,那么在地方层面还有个税的免征标准,有部分是月度3万,也有个别地区跟增值税免增额度同步为月度10万

注意,在这种情况下你甚至能做到年入120万以内既不用交增值税也不用交个税,不开专票就基本不用交税


如上所说,个体户在增值税和个税上都有优惠。

如此,整体税负下去,无论是付佣金还是收居间费,何乐而不为呢?


3.作为老板,公司的钱不能随便借!

公司的钱不是老板的钱,老板既不能随便花公司的钱,也不能随意和公司之间借款来借款去,很多老板会心想,自己辛辛苦苦赚的钱难不成自己还不能用?于是就无限占用公司资金,殊不知这就踩到了一个雷。

首先我们要知道一点,老板借公司钱一定要在年底前还回去


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规范个人投资者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通知》规定:

纳税年度内个人投资者从其投资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除外)借款,在该纳税年度终了后既不归还,又未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其未归还的借款可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红利分配,依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也就是说,从公司借款,但不是用于公司经营的,必须在纳税年度终了前归还否则就要“补收”20%的分红个税

一句话概括就是:个人股东借款长期不还视同分红


另外,就是是按借款来的,也有利息方面的是讲究。

借款给企业,收利息是很正常的,而且利息可以抵扣企业所得税

所以可能就有人打歪主意了,通过利息“掏空”公司,以降低企业所得税税负。


然而这里要注意两点:

首先是对于企业来说,只有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金额才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也就是说,利率不能超过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否则超过部分不能扣除。


再就是,关于企业实际支付给关联方的利息支出,除了相关规定外,关联方债权性投资与其权益性投资比例也是受到限制的。

金融企业上限是5:1,普通企业债权比股权不能超过2:1

如果超过2:1,超过部分的利息支出理论上是不能税前扣除的。


4.作为老板,要区分开个人消费和公司开支

公司的钱不是老板的钱,老板的消费也不能算在公司头上。

很多老板从税务不规范的年代起家,可能习惯把各种开支算在公司账上,无论是买了冰箱、空调、洗衣机,还是锅瓦瓢盆,甚至买菜都恨不得记到公司账上。


当然,现在一轮轮规范下来,纯个人消费是很难算在公司账上了。

但也有一些情况,你想老板搞业务本就是到处跑的,那么可以用于公务的消费,比如买车,还是可以看情况对比个人名义公司名义买哪种更划算。


我们以豪车为例,老板以公司名义买车有这么几个好处:

税费上,购车可抵扣企业所得税,购车的增值税发票还可以抵扣进项,车的维修保养和加油费等也可抵扣企业所得税;

计提折旧方面,作为公司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可抵扣25%


如果以个人名义买车,会有这么几个好处:

首先是产权问题,车辆在个人名下,产权归个人所有。正因为产权归个人,当公司破产或公司发生纠纷时,不会被扣查或用于财产清算


同理,像是购置房产等,同样可以考虑公司名义和个人名义的差别,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处理。

总的来说,纯个人消费要分开,而可以用作公司运作的部分,还是有一定的税费筹划空间的。


5.“对外投资”,要注意风险

除了经营自家业务外,企业老板也常会有一些“对外投资”。

不过说是“对外投资”,实际上大部分还是披着马甲找税收洼地降低税负


关于这方面,各位老板要格外注意一点:优惠的稳定性问题。

以最近热议的海南为例,之前一段时间,有不少老板想通过在海南投资来节税,有的确实降低了成本,但也有不少老板,却因为“一点点变化”梦碎琼府。



具体啥情况呢?我们接下来说。

海南的优惠大家都知道,企业所得税,个税双15%,对在海南自贸港工作的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实际税负超过15%的部分予以免征。

所以当时双15%优惠出来,很多老板都抢着去海南注册公司蹭优惠。


老板们抢着去海南注册公司蹭优惠的早期,那时候个税优惠的适用条件是这样的:

(一)、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工作; (二)、与在海南自由贸易港注册且实质性运营的企业或单位签订了1年以上劳动合同或聘用协议; (三)、一个纳税年度内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连续缴纳社会保险6个月以上(须包含本年度12月当月)的高端紧缺人才。

显然,以上3条适用条件,还是比较容易符合,或者说比较容易操作的。

然而,天空一声巨响,“一点点变化”闪亮登场,9月15号,《办法》更新

新办法将适用条件简化为两条:

一是要求一年内要累计居住满183天

二是属于所认定的人才或收入达到30万元人民币以上。


虽然看上去是简化了,但仔细看你会发现:

累计居住满183天!

累计居住满183天!

累计居住满183天!


这招可以说是特别之狠,这个183天的限制,本来是到2025年海南正式封关运作后才实行的,但文件把它提前到了从今年(2023年)开始。

要求居住满183天这点,直接绞杀了包括空壳公司在内的几乎所有操作


再看回新办法的两条:

一是居住满183天,翻译过来就是你这张“脸”必须停留够183天,才能享受优惠;

二是属于所认定的人才,翻译过来就是你这张“脸”得是官方认证的人才脸

概括下来就是,想要享受15%税收优惠,必须“有脸”、“要脸”才行。

自此,想要享受优惠,就必须切实符合条件。于是乎,很多跑到海南打算蹭优惠的老板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看到这里,各位老板应该也注意到了。

对外投资一定不要乱来,要注意政策的潜在影响,以及无论是对内税务还是对外投资,都是越早筹划越好,这样在后续遇到变化时就越容易从容应对


6.慎用个体户核定征收,强扭的瓜不甜

在税费优惠加持下,个体户今年非常火,于是有那么一撮“机智”的老板,就打起了个体户的主意,想硬蹭个体户核定征收等一系列优惠。

然而,个体户核定征收并不是谁都能用的。


既然说到核定征收,那我们先来聊聊核定征收的“节税”效果能有多惊人。

核定征收有一种知名方式叫核定应税所得率,也正是网路上各种吹的那类。

核定应税所得率”,这是啥意思呢?


我们来看该计税方式的两个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应税所得率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个人所得税税率-速算扣除数

两个公式中都有的应纳税所得额,你可以理解为你的“利润”,

你要交税的“利润”是第一个公式算出来的,它取决于收入总额和应税所得率。


这个应税所得率,就可以比照“利润”理解为“利润率”。

举个例子,个体户老王,去年营收100万,核定应税所得率为10%,我们来看老王要交多少税:

首先用营收100万乘以核定的“利润率”10%,10万。

接着,用这10万交经营所得个税,10万×20%-10500=9500。

100万营收,经营所得个税只需要交9500,1%都不到


税负率确实能做到很低,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薇娅、雪梨”们对核定征收趋之若鹜的原因。

但是呢,核定征收是一种辅助征税手段。有能力建账的,都应该按规定走查账征收。无疑,顶流主播等巨无霸个体或企业,是有能力规范建账的。

所以,硬蹭核定既不合理也不合适


关于个体户的核定征收,更详细的介绍可以看我这篇:“双定”个体户:一个年入百万不交税的机会!

看完这篇你就会明白,个体户的核定,或者优惠力度更大的“双定”,是给做小本生意、赚辛苦钱人群切实的优惠,符合条件的朋友可以适用一下,本身是“巨无霸”还要硬蹭这是不太合适的,强扭的瓜不甜。


总的来说,在金四即将铺开的当下,各企业和老板应该把规范程度再度拉高。

一些过去可行的,或者监管盲区的擦边行为,以后不要再做了。

特别是个税,本来可以通过合理规划有效降低税负,合理合法到自己账户的。千万别因为习惯了以往简单粗暴的手法,最后落得按最高个税税率补税+罚款,得不偿失。


在共同富裕的主旋律上,而对正经做生意、为国家创造GDP和就业的人群来说,将会有更多的税收优惠和政策扶持。


1.税务行业十年老炮,每天分享税筹经验,解决疑难财税问题!

2.关注Carl的财税圈,帮你合法合理地省钱,立志让你做最省心的老板。

3.解读最新的税收热点,分享最优的税筹方式。Carl的财税圈,您身边的财税管家。

  • 全网最全税筹防坑指南
  1. “假税筹”的风险,你还不知道?
  2. 一文读懂企业税筹:避开95%的坑。
  3. 注重自家税务问题,会计不是万能的!
  4. 你还在用私账发工资吗?
  • 全网最全节税攻略
  1. 灵活用工指南,省一半的钱
  2. 增值税节税攻略
  3. 小微企业最新税收攻略
  4. 一文读懂个人所得税
  5. 高收入人群如何避税
  6. 个体户如何节税全攻略
  • 会计必学知识
  1. 企业无票支出怎么破?
  2. 老板为什么要注册多家公司
  3. 会计监管来临,不要当背锅侠!
  4. 财税资料全汇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