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是老师,但孩子教育的很失败是什么原因?
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教师角色会帮助一位母亲更好地教育自己的孩子。
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觉。
很多教师其实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方面会面临更大的困难和阻碍。
这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角色混乱
“老师”和“母亲”其实是两个差异巨大的角色。老师们在工作中的形象已经基本固定:权威、严肃,不容置疑。而母亲形象则需要展现出:接纳、爱、无条件关注等。
在心理工作中,我们发现当一个人需要同时扮演两种以上的角色,尤其是角色存在较大冲突时,就很可能会造成角色混乱,尤其是对于一些性格灵活度较差的人而言更是这样。
一部分老师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角色扮演得很好,但遗憾的是,她们在职场之外(比如在家里),仍然可能会“端着老师的架子”,这会让子女感到困惑或者不满。
在生活中,她们可能习惯了用威严、不容置疑、甚至打压那一套对待学生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
这种角色混乱,最终导致很多孩子对母亲十分叛逆,甚至故意用学业成绩差来报复母亲。
比如,我曾经就接待过类似的案例。母亲是老师,但母亲教哪一个科,孩子就在这一科成绩差得离奇。
2、不切实际的高期望
因为自己的身份是老师,所以外界包括自己,都会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高期待。
你是老师,因此你的孩子学习好就成为了“理所当然”。
这也是很多以教师为职业的母亲们抹不开的“面子”。
在这种压力下,会导致老师们对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过度重视。她们本来就一直处于很卷的教育体制中,因此很善于把这种压力最终卷到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身上。
孩子们会感受到更大的压力。一旦出现了学习成绩不理想的情况,双方也会感受到更大的挫败感。
随着孩子逐步成长,他们会最终明白,母亲在某种程度上把自己当成了实现“面子”的工具。
孩子可能会反感这一点,并最终拒绝这么做,甚至自暴自弃。
3、应试教育实际上不利于教师积累真正的育儿技巧
按理说,母亲是教师,教师们通常学过教育心理学,她们应该更懂孩子才是。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当前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很多老师从小学习成绩优秀,工作后又是在学校。她们从未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她们实际上早就被应试教育“洗脑”。
她们更容易对应试教育那一套深信不疑,奉为真理。
但应试教育那一套,真的有利于孩子全面发展和自我成长吗?
相信很多人心理都有数。
因此在这种狭窄的环境中成长和工作的教师们,由于对应试教育的执念,她们更容易变得偏执,在教育中更不容易出现反思和灵活调整,更容易忽略甚至贬低真正的育儿技巧。
要提醒的是:上面的说法并不是要有意贬低那些以教师为职业的妈妈们,每个妈妈不一样,不能以偏概全。
在这里只是讨论教师妈妈们可能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毕竟,这些困难和挑战是客观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