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二战时期中国与日本单独打,中国会胜利吗?
怎么说呢?如果大家把抗日战争单纯理解为两国军队之间的战争的话,那么从纯军事角度看,起码正面战场中国军队根本没有任何取胜的机会。
附链接:
如何看待日本至今不承认输给中国?但问题就在于二战期间中日两国之间的战争并不仅仅是两国军队之间的事情,战场上的胜利并不必然带来战争的胜利。说句颠覆大家认知的观点,那就是太君侵华战争失败的根源恰恰是因为近代中国实在太烂了。
大家只要看看近代中日两国文明落差有多大就知道太君为啥没有任何获胜希望了。
民国时代中国与日本之间文明落差有多大,其实这张北海居十多年前制作的一张金砖国家粗钢产量图就已经能说明问题了。按这张图提供的数据,1949年新中国钢产量也就大概15万吨,放在北京奥运会那会也就勉强够造一个鸟巢(姑且不考虑钢材质量),这是纵向对比。
至于横向对比,按照曾在国观发表过《不能理解工业化的重要和困难的人,没有资格评论中国近现代史》的某高人在1949年,中国大陆的工业水平和规模在世界上能排到什么等级?中提供的几组历史数据,大家就会发现,民国时代的中国大陆别说是面对欧美日那些正儿八经的工业化列强,就是面对被日本殖民时间长达半个世纪的台湾都已经拉出惊人的发展差距。
至于曾经被无数国粉津津乐道的所谓黄金十年,那位高人还专门强调这么一个数据细节:
要是再结合督公以前发表的《拿了大陆黄金,台湾欠大陆“救命钱”》这段文字描述,
也难怪民国文人萧乾在自己发表的《冷眼看台湾》一文曾发出这样的感慨:
以及宁南山去年一月份提到的这个冷知识,相信此时此刻大家应该能理解当年日本人敢于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底气是哪来的,
很显然单纯从物质层面上讲,日本相对中国的优势的确是古代的铁木真,野猪皮之流望尘莫及的存在。但换个角度看,这反而变成了太君侵华的致命弱点。
就以明清两朝对蒙古的战争为例,为什么明军在明成祖驾崩之后长期只能和蒙古人打治安战,而清军无论是入关前打赢林丹汗也好还是入关后打赢准噶尔最终却能彻底解决困扰中原王朝长达千年的草原民族犯边问题呢?真的是单纯因为清朝皇帝比明朝皇帝英明神武能想出通过用盟旗制度这个好办法建立对蒙古诸部的有效控制?
其实看这位高人给出的一阵见血的评价就很好理解了。
很明显,清朝能有效控统治蒙古诸部实际上是建立在明朝中后期蒙古生产生活方式由纯游牧转变为半游牧半定居与汉人,女真人日益趋同的基础之上。没有这个基础,让明末的后金往前穿越两百多年面对明初的蒙古,野猪皮父子的选择与朱洪武父子也不会有太大区别。因为此时的蒙古别说外族,连蒙古人自己都没法建立一个稳定的统治秩序。如果你是单纯想学朱老四纯粹在蒙古人身上刷点战绩炫耀一下武功的话,面对这种一盘散沙,互相厮杀成常态的蒙古草原那简直不要太爽,但如果你想进一步打算控制整个草原让北方边境长治久安的话,这种状态的蒙古草原反而变成噩梦。就算明军战力不退化没出明堡宗瓦剌留学这档子事,面对九边地区频繁遭遇蒙古诸部的侵袭也只有无可奈何的份。说句不好听的话你就是想找个和亲或者交保护费的对象暂时缓解边患问题都做不到,就更别说彻底解决了。
而当年太君侵华面临的就是这样一个囧境,之前甲午中日战争太君对付的好歹还是有一个名义中央政府的晚清,但是到侵华战争全面开启的上世纪30年代,拥有中央政府名分的委座本质上只是当时民国境内最大号的军阀而已,而这就造成什么影响呢?正如督公以前在侵华战争时的日本是真心想建设中国东北吗?这段科普文字指出的那样:
入关学创始人当年不是有这么一段精辟论述吗?
这一点大家参考阿富汗就很好理解了。大家都知道本世纪初爆发的阿富汗战争初期,以美军为首的联军部队依仗装备优势轻松把塔利班建立的全国政权给推翻了,赢得比当年太君对国军肯定要漂亮多了,但接下来08年,09年左右的一则旧新闻让大家看后却只有大跌眼镜的份。
要知道本世纪初阿富汗战争开打的时候美军的物质条件相比上世纪四十年代那会完全不可同日而语,阿富汗国土面积也不过相当于中国一个省而已。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十多年前发表的《美国在阿富汗的困境研究》都承认:
换言之,哪怕是21世纪的美军在阿富汗的处境本质上和当年侵华战争期间的日军也没有太大差别,只能控制城市这个点,但更广袤的乡村地区这个面就完全成了塔利班的天下,甚至发展到自己的后勤保障都要给塔利班交保护费才能保证安全的地步。也就是说即使美苏不干预,太君侵华战争如果强行打,到最后也只能被中国战场活活拖死。
说到这儿可能会有人拿之前元清两朝的案例反驳笔者这个观点。典型无政府主义的大元先不谈,看看实际汉化程度最高的我大清当年为了入关做了多少努力。
按照督公的科普,起码在财政建设这一块,我大清甚至比明朝都更有资格吹日月重开大宋天这个牛皮。
而按照@大鹏人文 的科普,至少满清入关前以多尔衮为代表的八旗贵族集团对明朝制度研究还是下了不少功夫的。人家能统治中原大地两百多年的确不是很多人想象得单纯靠屠杀就能实现的。
但是到了有枪就是草头王的民国时代,就算没有民族主义因素的影响,换你是太君当中所谓的中国通,你会学多尔衮那样花心思认真研究中国的制度吗?不好意思,这个时候的中国自己的制度都已经崩溃了,想认真研究也找不到研究对象了。
清朝皇帝选择迁都北京,亲自到曲阜给孔子像下跪,宣称自己奉行儒道,并将四书五经作为大清的治国正统,三纲五常作为国本,以及规定八旗子弟必须经过科举考试才能当官不会有太大心理压力。可是在近代中国大陆连和太君殖民统治的台湾,朝鲜半岛都拉出惊人代差的背景下,换你是普通日本人,你拉得脸让天皇把首都从按亚洲标准好歹还算繁华的现代化大都市东京迁都到当时还是大号农村的北京吗?你会乐意让大日本帝国这个堂堂工业化国家的价值观向农业国看齐,而且还要你从小学开始努力学习社会发展水平明显比自己落后的农业国的语言吗?既然做不到,那么正如某高人 在如果美国把二战时援助苏联的物资交给蒋,中国能打走日本人吗? 科普过这段内容指出的那样:
”日本顶尖的情报机构——满铁中有不少共产党,他们的思维和视角跟大部分日本人不同。从经济角度入手他们写了三份非常重要的报告,认为中国是落后的农业国,经济联络少,生产落后,但优点是经济和人口重心在广大的农村,日本打击中国的城市不能造成其致命的损害,又没有兵力占领整个国家的广大农村,唯有停战求和可以阻止战争无底洞似的消耗。其中一份报告只印了五十份,送给包括司令冈村宁次在内的侵华日军看,得到侵华日军高官的非常认同,奈何军部和普通日本民众的榆木脑袋油盐不进,坚持战争。“
因此太君侵华战争的失败本质和千年前契丹入主中原的失败过程如出一辙,当年辽太宗虽然在军事上彻底灭亡后晋朝廷,但由于契丹根本无法在中原大地建立稳定统治秩序,最终只能灰溜溜退出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