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人到底给忍界带来了什么变革?

发布时间:
2023-08-24 12:39
阅读量:
11

鸣人什么都没有改变。而且还变的更糟糕了。

如果没有博人传,鸣人确实给忍界带来了和平,促成五大忍村放弃对抗,紧密合作的格局,又保住了大蛇丸,兜,佐助这些误入歧途人的命,没有被处于死刑,连蹲监狱也免了,还让众多反派,通过嘴遁洗白认错,放弃复仇。

但是有了博人传,这些改变全都消失。

木叶村被摧毁,鸣人的儿子博人和收养的川木,在火影岩上爆发战斗。村子被毁程度,不亚于当年六道佩恩的破坏。








这说明鸣人带来的和平已经不复存在,就是第四次忍界大战大战,大筒木辉夜,宇智波斑,宇智波带土,兜也没能把木叶村毁灭成这样。

而另一个证明鸣人什么都没改变是证据,也在博人传里有体现。这个比较隐秘。

就是忍者学校的毕业。以前忍者学校所有人毕业都能成为忍者。

现在有一部分人被分流为普通人。说好听点是职业就业。

不好听点,不就是辍学分流吗?而木叶村里好的职务岗位,管理层都是忍者,哪有不是忍者的普通人存在?

阶级分化,就是忍者学校里也开始分化,这个情况不仅没改变,比疾风传还糟糕了。

特别是学校毕业的,三人会谈环节,指的是老师1位,学生1位,家长1位。三人在一个房间里会谈。而不出意外,那些家长是村里知名忍者的家庭,孩子都能顺利升学。






还有就是卡卡西和博人的这段对话,关于毕业之后的去向,什么毕业工作很好,忍者现在需求不多,但是木叶村的管理层依旧是忍者。没看到有普通人进入管理层。而且这一套说辞,纯粹就是为了升学率欺骗那些毕业生放弃升学去工作








而这些二代们都选择当忍者,原因简单概括,就是井阵说的,兴趣和利益的双赢,而当忍者肯定比不当忍者利益要大,在木叶村忍者还是上流社会。

采访里只有1个人不想当忍者,原因是回家继承寺庙,其他被采访的都是村里的忍二代。不出意外的,二代们都想继续当忍者。













在分流之后,考试环节也是各种放水。这些二代本身得到的忍者教育资源就很多,在加上有考官放水,反正二代们肯定能通过。






而鸣人没有改变的世袭,还有鸣人儿子和佐助女儿,大蛇丸儿子,二代们组成的新第七班,还有木叶丸(三代火影孙子)大反派(男二号)川木作为候补

鸣人儿子博人作为火影儿子的身份,人尽皆知。连反派都知道。

鸣人改变的是他儿子的命运,还有维护了木叶村各种二代们的地位。其他普通人和以前一样。







继续说普通人,很多人可能只关注这些二代主角们没有注意普通人的生活,在博人传里普通人发动过抗议和游行。

普通人举的牌子就是要求平等,反对雷门公司剥削。

而鸣人,鹿丸,佐井,木叶村高层和雷门老板的话语竟然完全不接地气,只有鸣人最后还装模作样说村民不满,自己有责任。不过鹿丸确实你已经做的很称职。

白夜团事件一结束,这些普通人有没有改变,也没有表示,应该还和以前一样。

















至少在疾风传里,还没有普通人出来集体抗议要求平等。虽然这次抗议被归咎于盗贼集团白夜团的煽动捣乱。但是村民能被煽动,说明不平等和不公的情况很严重。

在疾风传里,晓组织长门的傀儡佩恩袭击木叶村,村民都不肯出卖鸣人。很难想到和平时代,鸣人当长火影之后,会有这么多人出来抗议,不知道这些村民经历了什么?鸣人真的改变了吗?不仅没有好的改变,事情反而变的更糟了。










而鸣人的老婆雏田,还有博人,向日葵,是如何看待这些普通人的要求的,向日葵的意思是哥哥朋友的公司,绝地不会干坏事,然后博人的想法是如何对付这些人,雏田在旁边附和,村里不能乱。骚乱当然是因为白夜团这个外部盗贼集团在挑拨。











木叶村里围在雷门公司门口的大部分都是普通人。没有忍者在这个队伍,对立的群体非常明显,就是忍者和普通人。

通过牙和丁次的对话可以证实游行的都是不会忍术的普通人。




鸣人出来讲话,平息人群,只用正面改变现状很难,心中有不满情绪的人多,这两个观点是真的,其他的什么我们一起改变,木叶会变的更好,变成可以让大家笑着生活的村子,都是画大饼。鸣人把所有人群不满的抗议归咎于白夜团的幻术,演讲完就说接下来是我们的工作。

普通人的现状没有改变,木叶高层和中层都是忍者把持。

而且说是无法改变,还派出大量警力和忍者去保护雷门公司,甚至平时号称忙碌无法回家的鸣人,亲自前往当说客。还给雷门董事长办公室部署三个木叶警察。

说明鸣人担任七代火影时期,木叶的格局总体还是老样子,就算木叶有力量,也是保护少数人,不会保护大多数人。

要是有白夜团这样的煽动,改变大多数人,鸣人也会说很难改变无力改变。

而雷门公司董事长,雷门公司这少数人,可以不惜一切资源和代价保护。

鸣人当上火影之后,不说忍界,至少木叶村是没有改变。木叶村的问题不仅存在,情况还变的比以前更糟糕。



























END